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伊斯兰教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儒诠经、遵教随俗的中国化经验。京津冀伊斯兰教以经堂教育、经师劝诫与汉文著述促进了本土化的思想构建,以皓首穷经、私塾教育和经外五艺推动了区域特色的文化融合。在近代转型中,京津冀穆斯林积极拥护共和与法治,投身抗日救亡推动伊斯兰教更为深入地走中国化之路。当前,京津冀伊斯兰教界应继承历史传统,在新时代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伊儒会通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通行概念,不少学者就此发表了意见,可谓百花齐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所作的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用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来论述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至此,我国伊斯兰教学术界对于伊儒会通的探讨更加热烈。  相似文献   

3.
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重要成果,也是以刘智为代表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质的中国化宗教阐释传统和话语范式。马启西继承刘智建构的话语脉络,创新中国化宗教阐释路径,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话语谱系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话语内涵就是用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阐述伊斯兰教,进而生成具有本土性的文本阐释与实践传统,为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和构建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亮亮 《中国宗教》2022,(12):54-55
为深入研究山东地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更好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11月12日,由山东省民族宗教研究会、山东省宗教事务联络中心、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济南市伊斯兰教协会联合举办的“伊儒会通”山东实践研讨会在济南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伊斯兰教界的10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明末清初的伊儒会通,江南、云南等地受儒家文化熏陶较深的穆斯林学者留下了一批汉文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宗教思想中国化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而在西北地区,一些学者、经师将这些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纳入实践,并在后世部分穆斯林中形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7.
回儒是明末清初伊斯兰教与儒家学说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穆斯林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教和儒学这两大文明体系方面的思想和活动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尤其对当前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之实施、促进与沿线伊斯兰国家的民心相通和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具有十分难得的借鉴作用。回儒们融会贯通伊斯兰教和儒家学说的思想之中,现实意义较强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儒学与儒家圣人的基本态度:敬重与褒扬;二是伊斯兰教与儒家学说的关系:相通、同源,互补共明;三是伊儒核心内容的会通:以天道五功人道五典沟通五常五伦;四是处理宗教与政权的关系:强调忠主与忠君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8.
9.
<正>一伊斯兰教中国化古已有之,正在路上,我把这些中国化现象分为三个方面:政治上的中国化。包括:一、在不同历史时期正确处理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以适应中国主流社会政治要求。在古代封建社会,确立忠君思想。办法是把政治与宗教分开,政治上、社会上的问题,就是听政府的,确立了服从执政者的思想与做法。此后则把宗教与政权的关系从讲忠君调整为讲爱国。这时讲爱国,讲合群,就是讲政治与文化的融合。二、为了防止教法与国法的冲突,我国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召开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为主题的联席会议,意义重大。70年前,我国各宗教界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肝胆相照,投身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伟业。70年来,宗教界与全体中华儿女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光明前景。在这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关键在实践,要在继承传统中体现优势,要在开创新中找到位置。伊协、清真寺和阿訇大有可为,也会大有作为。一、充分发挥清真寺践行中国化的主渠道作用清真寺是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的主渠道。恪守爱国守法、坚持正信正行是伊斯兰教界一以贯之的做法。走入清真寺就能看到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宣传挂图,爱国、团结、诚信等理念已经根植穆斯林群众心中。2017年11月,云南省伊协举办了以"品诗词经典、扬中华精髓、树时代新风"为主题的云南省伊斯兰教界诗词比赛,紧紧围绕着"不忘初心跟党走、同心共筑中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宗教之一,是孕育伊斯兰文明的重要源泉。自传入中国后,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经千年历史传承和积淀,衍生出绚烂多彩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见证了文明共生、文化共鉴、价值共享的和谐之道。其成功关键在于遵循中国化的演进方向,构建了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相融合的共识。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穆斯林面临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与社会主义社会三个维度的共识建构,从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是指明末至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用中文翻译、撰写、诠释伊斯兰教经典和著作,在坚持伊斯兰教根本信仰和主要功课的基础上,主动与中国传统儒学相融合,从深层思想上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岱舆、伍遵契、刘智、金天柱、张中、马注、马德新、马联元等。由于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且主要代表人物都与南京有关,故称"金陵学派"。他们是"伊儒会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我国穆斯林传承伊斯兰教重视人才的理念和传统,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明朝中叶,中国穆斯林创办经堂教育,将伊斯兰教教育和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堂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伊斯兰教专门人才.20世纪初,中国穆斯林顺应时代潮流,兴办新式伊斯兰教教育,提倡中阿并授,兼设国文、数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高度关注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今天汇聚一堂,深入学习领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落实会议精神的举措,非常及时,意义深远。下面,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深刻认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时隔5年党中央又一次召开的宗教工作重要会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次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宗教工作会议,在历史上还是首次。这次会议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等重要历史节点,意义非常重大。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宗教界的亲切关怀,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伊始,就自觉的向中华传统文化靠拢,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适应或与中华文化交融发展。因此,如今中国的伊斯兰教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8.
古城金陵(南京)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叉点上,与大运河穿城而过的扬州城仅一江之隔,交通十分便利。隋唐时期,“金陵”古城已是长江下游最重要、最繁华的大城市,也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有“国都”历史的城市。中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时断时续,加上运作周期和货运量的限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海外贸易的需要,这为海上运输通道的开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成为阿拉伯地区与中国贸易的主要途径,这已被宋代及明代中期之前的那段历史所证明;这段辉煌的历史同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密不可分,是作为外…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传统经学的奠基人胡登洲太师诞辰500周年。胡登洲创立的经堂教育逐渐形塑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数百年来,经堂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本土经学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学派,  相似文献   

20.
《世界宗教研究》2021,(2):152-162
明清时期以刘智为代表的穆斯林知识分子通过汉文译著活动推动了伊儒会通的深度和广度,对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民初,秀才出身的马启西通过研习汉文伊斯兰译著,深入开展伊儒会通实践,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在他创立的西道堂中继承和弘扬。本文结合定性和量化研究方法对此进行实证考察,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产生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