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康鄢 《中国宗教》2023,(10):78-79
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相融合,经长期发展,最终演化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舞蹈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承、融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文物是佛教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文物古迹,可以触摸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了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我国文明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维,如何保护佛教文化和佛教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与现代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相融合,发挥其承载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今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物是佛教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文物古迹,可以触摸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了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我国文明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维,如何保护佛教文化和佛教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与现代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相融合,发挥其承载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今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陆峰 《美与时代》2004,(7):14-15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敦煌的佛教艺术是东传的佛教在一个具有成熟的封建文化的地方特有的产物,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外来宗教的刺激下出现的新形态,它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世界佛教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内容较石刻艺术更为广泛、丰富、生动,细节描绘详尽,这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2)
<正>宗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又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  相似文献   

6.
木版年画以“驱凶辟邪”“祈福迎祥”为重要题材,其神像画也多取材于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灵,因此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一、作为非遗的木版年画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年画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在宋代,逢到岁时,以张贴印刷的神灵像来乞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称为“纸画”。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传入中国后,就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种文化,发展出许多带有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特点的名词、语汇及用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五台山佛教文化、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佛教词汇及中外文化融合衍生出的文化常识等3个方面,论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流变的过程,揭示出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从而构成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并称为中华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三大主干。因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离不开对中国佛教文化之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而且,中国佛教文化又是一种宗教文化。我们当然不会把"印度"的佛教文化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长期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益西 《佛教文化》2013,(1):72-74
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诞生了“塔”、“石窟”等许多新的建筑样式。同样,中国文化也对原本来自印度的佛教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千百年的相互影响中,形成并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佛教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缘起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古籍是这种文化的承载,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不仅仅是佛教界的损失,更是全民族文化的损失。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承担着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佛教古籍在寺院古籍中占据主要部分。什么是佛教古籍?按照我国图书馆界目前通行的定义,主要是指书写或印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11)
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教徒素质,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佛教文化各领域之研究。我国现有佛教院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佛教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是长期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贡献,佛教才能从一个地方宗教发展成为亚洲宗教,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当代世界佛教才能具有这样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貌;我们今天才能对佛教历史文化具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加强研究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保存、弘扬和丰富,有利于树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尊,有利于为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传统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传统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中国传统戏曲的故事文本、剧作审美、戏曲叙事、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征 《佛教文化》2011,(1):50-60
中国有着丰富的佛教美术古代遗存,佛教美术考古是涉及佛教、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学问.在中国佛教美术中,对西域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它是认识、了解中国早期佛教文化的重要线索.其次,西域又遗留有众多的佛教文物,尤其是石窟壁画、塑像、建筑等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当时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面貌,他们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也是两岸道教界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道教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传统宗教。千百年来,道教文化与儒家和佛教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打上了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17.
释庆道 《法音》2021,(4):21-24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佛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丰沃的土壤中,渐渐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佛教不仅是第一个实现中国化的外来宗教,并且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又成功地融入了本土的社会价值观中;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陈长松 《法音》2023,(12):10-10
本刊讯2023年11月10日至21日,中国佛教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净妙庄严——中国佛教文化艺术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以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精选展出了古今国内艺术名家、高僧大德创作佛教题材绘画、书法、雕塑作品100余件,旨在展现佛教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保护传承佛教文化遗产,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进程,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与毛泽东的“关怀——拯救”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拯救”的价值情怀始终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人生历程,是毛泽东思想历程中最具有恒定性的精神要素之一。这除了与儒家的思想传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以外,还与传统佛教文化,特别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伦理有着隐约的精神关联。纵观毛泽东的思想历程,尽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佛教的认知态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毛泽东始终同佛教文化保持着密切的接触。这种与佛教文化长期密切的接触,特别是早年家庭生活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的熏陶,不可避免地使毛泽东的文化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染濡。佛教文化构成了毛泽东‘‘关怀——拯救”情怀一个重要的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20.
永信 《法音》2014,(11)
正少林文化是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少林僧团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宗教土壤条件下创造的以禅宗文化为核心,以禅修、功夫、禅医、佛教艺术为表现形式,集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少林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征:民族性,宗教性,原创性,共享性。少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特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过程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