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甘彤 《中国宗教》2018,(8):76-77
寿县清真寺全称为“华东清真大寺”,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其建筑风格属于清代徽派建筑,局部保存了明代的建筑特点。合理的空间布局,精巧的建筑设计,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寿县清真寺以其特殊的建筑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寿县清真寺全称为"华东清真大寺",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其建筑风格属于清代徽派建筑,局部保存了明代的建筑特点。合理的空间布局,精巧的建筑设计,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寿县清真寺以其特殊的建筑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孙仁富 《天风》2009,(5):20-20
来到南平,若要找梅山福音堂,那里大多数人会告诉你它在哪个方位.在通信科技发达的今天,南平梅山福音堂在导航地图上也能找到. 其实,南平梅山福音堂在今天福建的教会中不是一个大的教堂,信徒人数也不是很多,在市区30多万的人口中,信徒所占比例不过2%多一点.但梅山福音堂却是一个和睦、有见证的教堂,在当地政府和市民心中都有很好的影响.2005年,梅山福音堂举行教堂重建10周年和福音传人140周年纪念活动,当地政府给予充分的关心支持,派出公安、交警30多人帮助维护安全和交通秩序,派出卫生防疫人员挨家督查教会所订的用餐饭店的卫生情况,保证用餐的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徽州木雕是徽州明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建筑宅院的营建过程中,对木雕内容题材与构图表现的选择,并非由匠人依经验进行独立创作,而是以一种共同创作的方式来表现。整个宅院的木雕都会以统一的主题来雕刻,表现屋主的期盼与夙愿。文章以树人堂主体部分的木雕表现来分析民居木雕构思创作的主题,从而得出民居木雕创作构思以及表现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5.
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地带,水碧山青,钟灵毓秀。卢村位于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木雕与石雕、砖雕并称“徽州三雕”,指具有徽派风格的三种地方传统古建筑雕刻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志诚堂里的木雕栩栩如生,被誉为“雕刻艺术的博物馆”,花窗是志诚堂木雕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徽州木雕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以志诚堂花窗为例,研究木雕的发展现状与原因,从而为徽州木雕的长远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及建议,弘扬徽州优秀的木雕文化。  相似文献   

6.
礼拜有所得     
梁永贤 《天风》2004,(6):49
,O,O,0,读听事命唱音道常必心生声福行书主身新高传要经告益灵歌正键圣祷无属诗正关关切作求美堂道有恒莫追赞堂听礼拜有所得@梁永贤!青海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是集王氏家族价值观、生活追求、民间思想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在石雕、砖雕、木雕等形式中。通过考察分析,王家大院门枕石可归类为箱子型门枕石、抱鼓型门枕石、狮子门枕石、正方体小型门枕石四种表现形式,在造型、题材、雕刻技法方面有鲜明的特征。该装饰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展现了极高的民间底蕴,加深人们对民间"福"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致力于为创造更多富有现代意义的"福"文化艺术形式提供思路和灵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木雕是明清时期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上的常见装饰,体现了古时候当地人民的信仰及艺术审美。木雕产生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对明清时期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发展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9.
潮州漆艺多与木雕艺术相结合。潮州木雕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始于唐宋时期,至清代发展最为鼎盛。潮州木雕多以建筑为载体,装饰手法可分为金漆木雕、彩漆木雕、素漆木雕、本色素雕四大类,部分木雕还绘上精美的金漆画,形成金碧辉煌、精巧细致、玲珑剔透、繁复饱满的艺术风格。潮州木雕是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乃至商业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她与中原地区的漆艺大异其趣,其多样性、复杂性表现出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建筑绝大部分为木结构建筑,木雕便成为装饰形式之一。建于明清时期的山西柳氏民居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许多先民创造的文化符号伴随着古老的信仰与习俗在木板年画、剪纸、建筑、木雕、雕塑等艺术中得到传承,极大地丰富了民间美术的题材。以东巴象形生肖狗在木雕中的创作实践为契机,探索木雕如何与生肖元素结合、创新与应用,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圣诞节来临了,张家口教区的神长教友为热烈欢度这一盛大节日,在宣化天主堂从十二月中旬起就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如布置圣堂,赶制圣诞山,装饰圣诞树,组织乐队和唱经班练唱和音弥撒。圣诞山两旁的对联上写着:“天主受享荣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山洞天幕上的星光点点,圣诞树上的彩灯闪闪发光,羊群围绕在山洞旁,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慈祥地立在马槽旁,整个圣堂装饰得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天河堂主堂的"八福"彩色玻璃,是以圣经《马太福音》五章3-10节中所记载的登山宝训之"八福"为主题,并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手法创作,这种独特的透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表达圣经题材的彩色玻璃,完美诠释了"教堂艺术中国化"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佛国掌古     
文梦 《佛教文化》2009,(3):78-84
梅子真隐居山椒 梅福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时求学于长安,精通《尚书》、《谷梁春秋》等儒家经籍,后任南昌尉。汉成帝建始(公元前32年-前29年)间,大将军王凤专权,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群臣敢怒不敢言,梅福以县尉身份上书弹劾王凤说:  相似文献   

15.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大街化觉巷之内。清真寺面向东方,寺院内布局为长方形,总占地面积为18亩,寺院的建筑雕刻纹样种类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砖雕、石雕、木雕以及装饰图案等艺术纹样。文章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建筑符号纹样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符号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更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建筑符号的艺术特点和对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性。  相似文献   

16.
袁牧 《佛教文化》2013,(1):75-78
“伽蓝七堂”(或称“七堂伽蓝”),近年来被广泛使用却又含义模糊,带来了大量的误读。就笔者所见,众多寺院的介绍中都称伽蓝七堂为其建筑制度,不少寺院建设时以此为参照。一些专业机构也受影响,专门介绍称:“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修建若干殿堂,殿堂建筑大致按以下顺序……”《汉化佛教与佛寺》中称“唐宋时代,按常规,佛寺须有‘七堂伽蓝’,即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7.
田文栽  吴新望 《天风》2004,(7):F003-F003
坐落在汉口路、江西中路、九江路之间的圣三一堂也是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建筑。上海开埠以后最早的教堂建筑 出现在1847年,其中之一就是圣三一堂。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成立后,逐渐形成租界,外侨也随之日增,其中以英 人居多。这些英侨就在1847年建了圣三一堂做礼拜。当时的圣三一堂建筑很简陋,时隔不久的1850、1851年间大修 过一次。1862年上海遭遇台风,圣三一堂受到破坏,不堪使用,就拆除了。其后在原地搭建了一个临时建筑做礼拜。  相似文献   

18.
寻找幸福     
近日,参加了堂区举办的“教友再慕道学习班”, 在授课中神父讲到:天下的追求都是对福的追求,世上的成功都是对福的一种获得,人间的矛盾都是对争福而结成的彼此冲突。简单的一句话,却涵盖了深奥的人生哲理。是啊!我们终其一生,不都是在寻找幸福的路吗?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9,(3):F0003-F0003
2009年春节前夕,湖北省基督教感恩堂举行“新春爱邻舍活动”,为武昌区j道街、粮道街社区、许店社区等100多户贫困户发放每户10斤油、20斤米的爱心活动,让他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感恩堂葛宝娟牧师说:‘‘每年春节前,我们感恩堂都会向社区的贫困户送米和油等食物。因为经训教导怜悯贫穷的有福,神的恩典很丰富,我们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在此过诸圣瞻礼,庆祝天堂上的所有圣人圣女,他们都在为我们求天主。其中也有徐家汇的教友,他们过去同我们一样生活,来堂念经、参与弥撒圣祭。如今他们在天堂上享见天主圣三,为我们求天主,为我们求得需要的大量圣宠。 今天弥撒中的福音,读的是耶稣山中圣训中的真福八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一端一端地讲,只讲第一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耶稣讲神贫的人是有福的,没有讲贫穷的人是有福的,当然贫穷的人是有福的,但耶稣对所有的信徒,对整个人类,讲这道理。所以讲:“神贫的人是有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