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有幸拜读了方立天教授的洋洋百万言的近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感到莫大的欣慰。这本书总结了我国解放后乃至近现代我国研究佛教义理的经验,从中国文化宏观的角度阐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老一辈佛学研究家汤用彤、吕澂、陈垣、蒋维乔、任继愈等人的优良传统,从历史比较和实证的方法和角度对中国佛教哲学作了全新的解释,堪称我国佛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 方教授的大作,落脚点在中国佛教哲学,因为印度虽然是佛教的创生地,但是它后来集大成还是在中国。中国的佛教与印度佛教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南传佛教为中国佛教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及西部地区,其信仰群体多为傣族、阿昌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相对于汉传佛教而言,中国南传佛教的研究工作仍待加强。郑筱筠著的《中国南传佛教研究》一书,以中国南传佛教为研究对象,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取得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文献学与解经学的结合,将是佛教研究的主导范式之一;跨学科研究,是当代佛教学术的基本形态。在这场佛教学术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史”观念是决定性的思想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研究在我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的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大批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2,(5)
南传佛教是指印度佛教向南传播后,流行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它与北传的中国大乘佛教同出一根。南传佛教早已为我国知晓,古代中国僧人曾俗称小乘,西去求法的高僧和旅行家在所著的游记中曾大量地介绍了小乘佛国的情况,它们成为学者研究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的重要资料。迄至近、现代我国乃至世界学者都对南传佛教国家做过一些研究。欧美国家过去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曾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所利用的文献,大都是流行于当地的巴利文、僧伽罗文和缅文、柬埔寨文、老挝文等各种文献,所以,南传佛教敲开了佛教向欧美等西方国家传播的大门,并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者开展佛教音乐方面的研究历史大约只有半个世纪之久。上世纪50年代,杨荫浏、潘怀素等学者对智化寺音乐及湖南佛教音乐所作的调查与研究,成为当代最早的研究成果。但其后佛教音乐研究中断了2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初,佛教音乐研究得以恢复。时间又过了20多  相似文献   

6.
正文献学与解经学的结合,将是佛教研究的主导范式之一;跨学科研究,是当代佛教学术的基本形态。在这场佛教学术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史"观念是决定性的思想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研究在我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的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大批重要学术成果。特别是在最近的十余年里,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佛教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新生代佛教学者的研究领域更趋多样化,普遍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本文结合北京大学近期举办的系列佛教学术活动,借以分析当前我国佛教研究的新趋势。佛教研究在中国大陆,主要依附中国哲学或中国历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佛教哲学或佛教史领域,往往围绕某个人物、宗派或某部典籍的思想或历史研究,尤以宗派史、断代佛教史或地方佛教史的研究成果最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四《阿含》之一的产生、流变 ,并指出昙摩难提的竺佛念的汉泽本在我国历史上受到轻视的原因。其实 ,该经是佛教一切经的母胎 ,大小乘佛教的渊源 ,佛教义理的基础。研究它 ,或许对佛教、对现实还可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9.
论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佛教在汉魏晋南北朝时代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派,到了隋唐时代,自成体统的佛教集团相继纷然蔚起,各具特点的教派标然林立,而且壁垒森严,竞相争逐。唐末五代以后佛教又转趋衰落了。隋唐佛教既不同于以往也不同于以后的佛教,长期以来,尽管也有人继续在标榜某宗某派的信仰,但是面目精神已经不同了。因此,探讨和研究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佛教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因而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从印度河文明开始,简要论述佛教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认为前佛教时期至少存在二期语言学转向,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都分别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佛教传入我国也是经历一次语言学转向。佛教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是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现代,随着佛教在西方的传播,佛教正在经历一次最大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李国臣 《法音》2023,(10):65-70
一、引言我国东北地区,位处与韩日两国佛教传播、交流的重要节点,千百年来,为佛教文化交流互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教最初传入我国东北的年代、路线及流布,限于正史资料匮乏,民间传说很多又欠缺实证,长期以来,学者们虽孜孜以求,但其源流脉络尚不清晰。20世纪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晋文物被陆续发现并公诸于世。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成果,无疑对东北佛教溯源提供了突破性佐证。  相似文献   

12.
曹昱 《美与时代》2014,(12):82-82
我国的绘画艺术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融合了其它的一些元素。自从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千年以来,我国的绘画艺术佛教得到了相携的发展。现就佛教对我国的绘画艺术带来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安宁 《法音》2019,(8):48-52
正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两汉之际东传到我国内地,建庙宇于城邑山林之间,开宗传法于各个阶层,其势大盛。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后,逐渐在中原落地生根。较之中原地区,北京的佛教显然未能与之同步发展,而到了隋唐乃至后来的辽金,燕地佛教的发展明显加快,信众越来越多。在研究这一时期北京佛教发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方立天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佛学研究专家,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佛教与传统文化关系诸方面有独到的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在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之际,我们走访了方立天先生。他就自己与中国佛学研究的不解之缘及其经验体会娓...  相似文献   

15.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教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和研究他们的典籍。近代佛教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佛教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部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1,(8)
我国傣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邓殿臣先生的《现代傣族地区佛教》,对傣族地区佛教的僧团结构、寺庙、制度、节日以及经典作了系统翔实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对我国三大语系佛教作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佛教事业总体上呈一派大好发展势头,佛教研究成果丰硕;然而从汉文大藏经文本切入而对佛教中国化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实为罕见。2020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纯一法师的专著《佛教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以汉文大藏经为中心的文本研究》,终于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本期待已久的好书。  相似文献   

18.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结合,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创造出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和发展之路。对于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关系的探讨,不仅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鸿先生: 前奉大函,承赠佛教艺术一册,至为感谢. 因出外参观近始回京,答复延迟,尚希原谅.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对我国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教所云,我们非常同意.由于我国佛教界在解放之前,局限在宗教活动范围以内,对于佛教艺术很少注意,既未尽到保护的责任,也缺乏系统的研究,至使佛教艺术没有发挥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杜继文先生始终把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方面,他主要从事佛教研究;在现实问题方面,他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社会现象研究、弘扬无神论。在这两个领域,他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构建我国佛教学、无神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