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季威克的伦理学体系中舍有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两种倾向,但他并没有固守一方,相反,他从不同的层次来思考功利主义,力图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超越它们的二元对立.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理解在黑尔的道德思维层次理论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靳宇倡  王冠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647-1657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在解释道德动机的各种理论中, 道德动机模型(Model of Moral Motive, MMM)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理论。该模型透过一个新颖的视角, 强调趋避两种动机调节方式在自我、他人和群体背景下产生的道德动机。通过对MMM模型综合性的分析, 并且横向比较了道德基础理论(MFT)和行为/结果双系统模型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理论, 挖掘出了MMM模型的比较优势, 如强调利他、聚焦于自我的道德动机、群体道德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等。由于MMM模型是基于西方道德观提出的,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西方道德动机的心理与脑机制与国人的异同以及文化差异对道德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芮  夏凌翔 《心理学报》2021,53(7):788-797
特质愤怒是影响反应性攻击的重要人格因素, 反应性攻击的提出是基于攻击动机, 但是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假设特质愤怒可以通过增强反应性攻击的特异性动机(即敌意性动机)以及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的共同性动机(即道德准许动机)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为了检验该假设, 对5个省市共1007名大学生的特质愤怒、敌意归因偏向(代表敌意性动机)和道德推脱(代表道德准许动机)、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进行了3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后, 第一个时间点的特质愤怒可以通过第二个时间点的敌意归因偏向和道德推脱预测第三个时间点的反应性攻击; (2)敌意归因偏向只能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 而不能跨时间预测主动性攻击; (3)道德推脱可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这一结果支持了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模型, 发展了人格与攻击关系的理论与研究, 对于揭示反应性攻击形成的动机机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非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流行于伦理学时,黑尔将可普遍化规定为道德判断的基本特征,从语言与逻辑的角度重新解释和论证了可普遍化原则,恢复了道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为伦理学奠定了客观基础。然而,黑尔的可普遍化原则却并不完全符合道德现实。  相似文献   

5.
自Haidt 提出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后,道德直觉便成为道德心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这三方面的问题就最近10多年来道德直觉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得到如下结论:(1)道德直觉作为社会直觉的一种,它既有一般社会直觉的一些共性特点,又有其特殊性。从目前道德的神经认知研究结果来看,与一般社会直觉的神经机制相比,道德直觉过程还涉及到眶额皮层、颞顶联合区以及前额叶的更多脑区。相关研究表明这些脑区涉及到情绪刺激的再评价、以及对行为动机、意图、心理理论等认知成分的联合处理。(2)对于道德直觉的起源与形成问题,尽管道德直觉表现出跨文化的普遍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道德直觉的先天论;同时,本研究认为基于“进化-文化-个人”的具身隐喻过程可能是道德直觉形成的重要机制。(3)目前道德判断研究的有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仍然难以回答道德直觉加工的情理之争问题,但有几点发现值得注意:一是从加工的水平差异角度来看,道德直觉可能存在不同的亚类形式,且不同类型的道德直觉可能有着不同的学习获得机制与加工机制;二是道德直觉判断不完全是情绪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与道德情境中的情绪认知以及情绪背后的道德规则(信念)之间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6.
道德破窗现象是在缺乏有效监督、约束的情况下,由尚未修复的伦理道德溃口 所引发的群体性负面道德模仿与个体性道德自弃现象,它是“破窗效应”在伦理道德生活中 的现象呈现,在生活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体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伦理现象。从表面上看,道 德破窗现 象滥觞于失序环境的强烈暗示和其中道德主体的从众模仿,但事实上,它形成于情境中主体 道德知识的缺乏、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实践判断能力的阙如以及有效监督及惩罚的缺位。 道德破窗现象不仅成因复杂而且危害巨大,它有可能在私利的驱使下使恶行驱逐善行,导致 作恶合理化甚至普遍化,使伦理道德规范失灵,引发道德文明衰退。对此,可从四个方面进 行治理:推进社会教化与加强个体积习并举,减少道德无知和盲从;树立坚定的伦理道德信 仰,以防止主体价值观扭曲与义利迷失;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在复杂境遇中 的实践判断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完善道德监督和赏罚机制,消除“失序”及其带来 的负面暗示,彻底铲除道德破窗现象产生、存在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换位思考: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论意义和功能。探究和揭示换位思考的认识论意义和功能,对于哲学认识论研究和当前的改革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换位思考及其类型换位思考,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为达到对客体及其与主体的关系的客观、全面的真理性认识所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认识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总是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的,即除了要受到既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认识工具和手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之外,认识主体还要受到自身的身体素质(生理的和心理的)、价值取向、经验…  相似文献   

8.
Reason和reasons都可以表示动机,但reason意义上的动机被理解为能够产生行为的要素, 因而一切能够导致道德行为发生的因素都属于行为的动机;而reasons意义上的动机则可以 被理解为行为者被激发的行为理由。近代康德道德动机论主要在reason的意义上 讨论动机,而当代以内格尔和斯坎伦为代表的道德动机论的康德主义则将主题转向reasons 。从reason到reasons,道德动机由被逻各斯视为法则的绝对理性所统摄演化为被努斯视为 灵魂的理由理性所构建,道德哲学也通过新的道德动机理性观开创了新的发展路径,由此, 道德动机自身也由主体的自律性约束发展为主体间的普遍性建构,而这既体现出道德动机论 的康德主义以合情理性(reasonableness)对康德道德动机论的合理性(rationality)的扬弃 ,同时也回应了休谟主义对康德主义的批判,并彰显了康德主义对现实道德生活的观照。  相似文献   

9.
道德语言是道德思维的主要工具,其在道德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对道德思维主体、道德思维对象、道德思维过程的作用:对主体而言,它提供了道德思维的动力、意义和标准;对对象而言,具有概括与抽象作用;对过程而言,它使概念得以形成,使判断和推理成为可能,并对道德思维的结果进行表述。二是对个体道德思维形成的作用:记忆贮存道德信息,形成特定心理结构,进行导向和定向。三是在道德劝服、道德态度改变和道德价值澄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德判断形成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许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诸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这有助于理清不同因素的作用,但却难以构建道德判断形成的理论框架。文章系统性地回顾和总结了道德判断形成的五个经典理论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梳理了道德判断形成中理性、情绪、认知、直觉和推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以直觉和推理为基本路径,基于规则的认知和情绪为调节因素的道德判断形成的理论框架。现有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在该框架下均可以的得到较好的解释。同时,根据该框架,建议未来的实证研究中应当注重对影响因素的分类以及对实验情景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马春雷 《世界哲学》2016,(3):114-120
休谟道德哲学是否暗含着一种实践道德的倾向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麦基基于狭义的道德,修正休谟的效用与约定的概念,创造出一种休谟式的实践道德体系。其中,麦基赋予休谟道德哲学的实践认识是否合理,他所建构的规范伦理学体系是否自足,以及如何从当代规则后果主义的视域中审视麦基的贡献与不足等问题仍然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默  梁建 《心理学报》2017,(1):94-105
通过确立较高的绩效目标以提升组织绩效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然而,学术界对它的负面影响却缺乏研究。本文提出了高绩效要求将启动员工道德推脱机制为其随后进行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开脱,即道德推脱在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了检验这一观点,本研究提出两种不同效应的调节变量:感知的市场竞争正向调节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而道德认同则负向调节这一间接关系。通过对某零售企业225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本研究提出的调节-中介模型获得了观察数据的支持。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发生的中介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指导管理者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以期有效地管控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患者案例对道德情感主义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一挑战,斯洛特采取的策略是坚守自己的立场,质疑这一挑战的真实性。另一些学者则通过将感同身受作理性主义的解释来回应这一挑战。自闭症患者案例对道德情感主义挑战的意义在于将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特点或者说不足凸显了出来。这一特点就是,道德情感主义的德性与道德动机的产生依赖于感同身受这一心理传递机制,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外铄的,与儒家德性论主张德性是内在固有的恰成对照。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问题上,荀子介于功利论与道义论之间.这种复杂的道德学说形态的成立赖于苟子关于心的两种能力的阐发.苟学体系中的道德动机在于“心之所可”所具有的意志决断和行为能力.这种能力独立于由欲望而来的行为能力,是道德主体得以挺立的契机.在此前提下,“心之知”通过分辨、反思、权衡,逐步使这种动机所肯认之价值内涵和达成途径清晰化,并使其在诸种行为动机的争斗中胜出而挺立.荀子在心的这两种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的道德学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不能保证道德的绝对地位,最终开出法家的端绪.  相似文献   

15.
德治思维和道德思维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因其异中有同而相通,因其同中有异而互补。在思维的主体上,德治思维的主体往往担当统治者、领导者、管理者的角色,而道德思维的主体则是处在国家、行业、团体中或家庭关系中的个体;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二者互渗性日趋明显。在思维的内容上,德治思维倾向于整体性的"大问题",道德思维倾向于个体性的"小问题";在德治思维框架下往往能更好解决个体的道德问题,注重个体发展的德治思维,也有利于德治目的的实现。在思维过程上,德治思维是一种外向思维,是制度和规则优先;道德思维是一种内我思维,含有较多经验、意志和情感成分;德治思维要求社会伦理回归于人的内心,道德思维要求个体道德品质化为社会伦理,二者具有互补性。在思维的依据和目的上,德治思维追求伦理秩序,伦理精神和规则是其依据;道德思维追求德性和幸福,道德品质是其直接依据。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其目的和依据的一致性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自由可划分为观念自由和实在自由,观念自由因仅在主体意识中产生,总是表现为对各种限制的力图超越,而实在自由因需在主体与对象的共在关系中形成,则必须正视和承认各种限制.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必然具有基于各种关系限制的约束性,但由于道德是人的内在需要,因而其约束性也会表现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特征.道德自由作为自由与道德的概念组合,既是自由的道德与道德的自由之内在统一,也是约束与任性的统一,当主体成为纯粹的道德主体、主体之性完全成为道德之性时,约束即为任性,任性即为约束.此时,主体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德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的故事,尽人皆知。大山挡住了愚公的去路,和愚公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在这种对立关系中.一方是大山,一方是愚公.愚公要打破这种关系,于是按习惯性的思维方式。采取了移山之法.显然.用这种方法来摆脱被山阻挡的困境十分吃力.如果愚公变换一下思考的方位,不以大山为思考的立足点,而是从自身考虑,即不是使山离开自己,而是举家搬迁,使自己远离大山.那么,还种对立的局面就很容易被打破了.可是,愚公之愚,就在于他思维僵化,固守常规,不知道变换思考的方位。“够形换位”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先哲为推进道德文化理念的践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道与天道相感的理念在社会各阶层人士心中激起践行道德的敬畏之心与自我纠错的动机;劝喻与垂范并行的措施通过价值导向与行为示范引导臣民弃恶向善;赏善与罚恶互补的机制则基于人性趋利避害的心理以得失利害激励民众自觉地检束身心;动情与晓理相促的方法借助情感和理性的力量促进人们接受并践行道德要求;修德与养生紧联的道理则顺应人类向往身心健康这一基本需求,为道德践行提供内在的心理支撑。总结这些经验,探讨其动力机制,将有助于激活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是一种现代形态的哲学间架,是牟氏哲学地建立起来的新儒学。其之所以能哲学地建立起来,端赖其逻辑进路。由逻辑之先验性照见纯理自身,既而进至知性主体,再由知性主体之不足,而朗现儒学之心性道德主体,这是唯一的先验超越本体,"道德的形上学"至此而建立。逻辑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是理解"道德的形上学"何以必须建立之根本进路。只有把握了这一进路,"道德的形上学"之内涵及其意义才能得以全盘展露。  相似文献   

20.
道德金规则的行为学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明 《伦理学研究》2012,(1):122-128
不同的伦理学流派对道德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最为基础性的道德问题始终离不开行为学意义上的道德解释;行为学解释是道德解释的出发点和基石,否则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就会陷于空泛。道德金规则从人类的共同本性和需求出发,为人的行为设定了准则,从而界定了行为正当性之界限,而这一界限乃是人际法律关系之渊源。道德金规则的两个原则——"无害原则"和"同情原则"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高"的法律。人类只要遵守了这两个最基础的行为准则,人类生活就会多些和谐,少些冲突,而这正是人类最基本和最大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