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围观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最常规化的行为方式,也已经成为人们全新的信息方式与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当代社会的治理方式。然而,从伦理的角度看,当下的网络围观也潜藏了诸多值得关注的伦理问题:一方面,草根话语勃兴态势下,话语方式的恶搞化、戏谑化倾向潜藏了意义解构的危机;另一方面,病毒式传播与离轨放大效应也潜藏了道德恐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SOHO办公又简称移动办公和居家办公,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从伦理学视角审视这一现象,可以说SOHO办公的出现和发展是劳动方式上的一场道德进步。因为SOHO办公增强了普通劳动者的劳动自主性,提升了普通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现代劳动组织和劳动文化中的不平等现象,推动了劳动平等理念的实现;促进了劳动与休闲、劳动与家庭的融合,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对SOHO办公道德性质的质疑源于SOHO办公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制度等方面还有诸多地方不够完善,但是这并不会对它的道德性质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3.
王颖  俞树彪 《学海》2004,(4):173-177
制度文明制约着社会主体的精神文明 ,而制度体系的每一社会制度 ,无不是对社会关系根本层面或某一具体层面的规范化。合理的制度安排 ,正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富有成效的依托和杠杆。只有加强制度伦理的道德建设 ,完善以制度为核心的道德建构 ,才能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古城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本文从古城保护问题上的不同伦理观、古城蕴含的主要伦理精神的辩证思考和古城保护的伦理举措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彰显历史文化古城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当代价值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不难发现:传统科技伦理具有超越民族和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活性元素对于现代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建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中的真知灼见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一剂良方和克服当代人类科技异化问题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科技伦理在理论内容上存在着巨大的空缺,在实践方式上具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探讨国际关系伦理,明确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以避免战争,尽量减少战争带来的伤亡,维护世界和平;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地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南北国家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共同致力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各国必须以伦理道德为依托来解决国际人权问题,必须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确立一个同纷繁复杂的文化多样性相协调的普遍的最低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7.
"最美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价值的一种企盼,对社会道德和良知的一种期许。"最美现象"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蕴含了丰厚的伦理价值。"最美现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要求,引领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辉  雷雳 《心理学报》2010,42(10):988-997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极,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不算严重,但男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和网络色情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且网络过激行为随着年级升高而减少:其中网络攻击性、易怒、敌意和冲突水平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4)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认知和意向对网络偏差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网络道德情感不能预测其网络偏差行为表现。网络道德越积极,表现出来的网络偏差行为越少。  相似文献   

9.
意雯 《天风》2015,(2):31
<正>[中国经济网]四川一位19岁男青年在微博上直播自杀,引来数万网友围观和议论。虽有人同情劝说,起哄谩骂的声音却更多,甚至当男子动摇自杀念头时,有人评论说"不行",也有人说"你赔我流量"、"你必须死",嘲笑讽刺触目惊心,推波助澜,最终导致风华正茂的生命逝去。[随感]这一事件背后的那些冷漠的人,生活中或许本是守规矩、讲公德的人,可是,因为网络带来的距离,性命攸关的事情仿佛成了一场肥皂剧;因为隐身屏幕之后,心中的恶念变得肆无忌惮。怀着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晓辉  雷雳 《心理科学》2011,34(2):423-428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和亲社会行为表现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47名中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发现: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较积极;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表现的亲社会行为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紧急型、利他型、情绪型、匿名型、依从型、公开型,其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青少年的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情感对网络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由法律、社会规范、市场和代码等构成的网络规范体系中,网络道德作为一种独立的规范力和一种具有渗透性的元规范力,可以弥补其他规范力的缺陷,在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独特的规范作用.充分发挥网络道德的这种独特作用,有利于增强网络公共道德意识,提高电子商务道德水平,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老子思想研究中,有论者以"大道废有仁义"和"绝仁弃义"为依据认为老子在伦理思想上是道德虚无主义,其实,老子强调尊道贵德,但他思想中的"道"与"德"不是传统伦理思想中普遍意义的"道德"的简单拆分抑或西方哲学话语中的"道德"。老子所推崇的是以"道"为价值引领,以"德"合"道","道、德合一"利于万物,"道—德—万物"一体的价值观。他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第一次建构了"形上之道"的道德本体世界,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和价值根源创立了以"自然无为"为伦理选择路径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公共目的是对公共生活的总体把握 ,是用于引导公共生活的。实现公共目的是公共管理的根本任务 ,是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道德上合理的公共目的的实现要求使用正当的公共管理手段 ,它要求公共管理者用道德来约束其对公共管理手段的选择。这种道德约束有两种情形 :其一是在多样化的手段中选择正当性的公共管理手段 ,其二是使公共管理手段的使用正当化。  相似文献   

14.
李伦 《道德与文明》2011,(2):96-100
网络传播伦理的建构至少有两条路径:从传播伦理到网络传播伦理、从区域伦理到全球伦理。第一条路径基于现实社会伦理与虚拟社会伦理的关系,第二条路径基于道德朋友伦理与道德异乡人伦理的关系;第一条路径主要解决网络实体伦理建构的问题,第二条路径主要解决网络程序伦理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价值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当代,面对经济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道德冲突,加强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浙江大学张彦博士所著《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的出版正切合了这一现实需要.该著以伦理风险为研究价值排序和道德选择的基本进路,突破原有对该主题缺乏有效研究路径的状况,构建了"伦理风险"研究的基本体系,从多重维度讨论了道德主体在进行价值排序和伦理决策时可能面临的道德境遇,并对如何走出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道德建设与网络信息安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严重地冲击了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 ,使得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道德和信息安全的影响 ,探讨了网络道德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互关系 ,并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伦理:信息与网络时代的基本道德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文章探讨了伦理道德价值对信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作用 ,指出了计算机引起的道德诸问题 ,以及建构有中国特点的计算机伦理的理论和实践规范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社会的道德问题及基本伦理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就道德领域而言,它在带给人无限憧憬的同时,又使人面对道德主体的责任缺失、道德情感冷漠、不道德行为大量客观存在等问题,这些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使得当前提出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加强网络伦理的建设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约翰·密尔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伦理视角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就是由社会合法地对个体行施的那种权力的本性和限制.密尔坚持个人自由,主张张扬人的个性,提出自由要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为其价值目标.尤其是密尔对自由的伦理道德诉求、对个性自由的伦理价值分析、给自由以限度、给自由以功利主义解释等伦理主张和理论建构,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自由主义理论,推动了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权宜道德的技术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四种传统伦理观在面对高新技术时的困惑、局限及其根源的分析,提出了以亚里士多德的智慧伦理和笛卡儿的权宜道德为基础,在尊重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的同时,以灵活具体的道德规则代替抽象不变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发展了7条解决技术伦理问题的战略,并且强调技术伦理的有效贯彻关键在于将技术伦理变为制度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