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办、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汕头大学举行,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美好生活"。与会专家学者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人权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当代美好生活建构等议题。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0月27-28日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筹)、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杂志社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教育伦理学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燕爽,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世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领导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教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7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省伦理学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伦理学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1月28日,中国伦理学学会、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全国学术研讨会于湖南长沙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诸多伦理学专家学者,以"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社会生活各领域的规范建设,实现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于2007年4月23~25日在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0月12日至13日,中国伦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二百余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的伦理学工作者共赴盛会。河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到会并致辞。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伦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再次当选为会长。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以"伦理治理与社会秩序"为主题,就以下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2月22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办的青年伦理学家论坛(2018)在天津召开,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当代中国道德话语体系构建",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青年学者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冯书生主持并致辞,论坛共设有四个主题研讨环节,分别由清华大学李义天、南开大学齐艳红、南开大学钟汉川、曲阜师范大学赵昆主持,10余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8.
徐海波 《哲学动态》2008,(1):101-102
2007年10月12~14日,"第一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武汉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6月1日至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时代德治与法治建设"高层论坛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一、德治与法治的内涵与功能德治与法治的内涵是专家学者们探讨的起点。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认为,德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文明》2012,(6):2+161
2012年10月13—14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办,中国伦理学会、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河北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道德治理与道德文化建设——纪念《道德与文明》杂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评选办法》,经中国伦理学会"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评审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十名同志被选为"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王强(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冯昊青(浙江师范大学政治伦理研究所)、曲红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朱辉宇(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李义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教研  相似文献   

12.
万俊人,男,1958年7月生,湖南岳阳人。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伦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1990年、1992年分别破格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2000年清华大学哲学系复建任哲学系主任。1993-199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基金,为哈佛大学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获教育部教育基金,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2005-2006年获美国"福布赖特基金",哈佛大学福布赖特访问教授。2009年为英国剑桥大学人文研究中心(CRASSH)访问学者。曾经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1年),"北京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人才"(1994年),北京市首批"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1996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科研类,2003年)。研究成果先后两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6,2004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首届"505中国文化奖"(1996年),金岳霖学术奖二等奖(1996年),教育部全国首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1996年)等奖励和荣誉。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国家"马工程"《伦理学》首席专家兼召集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基础文科组组长,校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哲学组),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寻求普世伦理》、《弗罗姆》等20余部;译著《自为的人》、《主体性的黄昏》、《道德语言》、《政治自由主义》、《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等20余部;用中英文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目前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伦理学、应用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22~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第四次全国应用伦理学讨论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当代性伦理的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伦理学工作者与会,并提交了50多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20—21日,全国第五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古城南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近90位专家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的关系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补充"和"相互包含"三种样态。其中,"相互排斥"说与"相互补充"说都没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余地,而"相互包含"说实质上又是伦理学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今之世,不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回应自由主义的挑战,还是为社会主义提供伦理支持,都有必要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包含伦理学,始终把唯物史观与辩证法作为最根本方法论遵循的基础上,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实证化抑或伦理化,同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思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合理路径。聚焦、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应重新思考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价值,从而发挥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社会治理中基于道德、伦理价值的守护和引领之效。  相似文献   

17.
经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批准,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of Morality and Religion,Tsinghua University)已于近日正式成立。该中心的工作宗旨是:面向全球、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各界,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中国文化的更新与转型,深化伦理学与宗教学研究,为解决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道德问题和信仰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万俊人教授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晓朝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卢风教授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将面向国际和国内聘请兼职研究人员,竭诚欢迎伦理学学者和宗教学学者来清…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21日,以"科学发展观与政治伦理"为主题的全国第四次政治伦理学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会议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中国伦理学会、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和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9.
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是中韩两国伦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2011年4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承办,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后援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  相似文献   

20.
经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批准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 (CentrefortheStudyofMoralityandReligion ,TsinghuaUniversity)已于近日正式成立。该中心的工作宗旨是 :面向全球、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各界 ,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推动中国文化的更新与转型 ,深化伦理学与宗教学研究 ,为解决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道德问题和信仰问题提供思想资源。万俊人教授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晓朝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 ,卢风教授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将面向国际和国内聘请兼职研究人员 ,竭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