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美国,10%-20%成人的肝酶升高和50%以上的急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在中国,药物性肝病约占住院黄疸患者的2%-5%,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20%以上老年肝病是由药物引起的。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中草药、保健药及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标准分别从数个不同方面各自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做出诊断.本文归纳DILI的产生机制、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总结推论其临床诊断思维与决策,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概括出以下几点:(1)可预知性与不可预知性肝毒性药物的临床处置方法,强调治疗的关键是停止肝毒性药物的使用以及停药的具体指征;(2)支持治疗不应被忽视,以及如何实施;(3)解毒药物的概念和种类;(4)保肝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按药理机理选择和多重用药,介绍了保肝药的不同机理和代表药物,阐述不要多种保肝药联合的基本原则;(5)根据肝损伤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肝细胞损伤以保肝药物治疗为主,胆汁淤积以利胆治疗为主,对重症肝损伤者应人工肝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有不同程度毒副作用.有些严重毒副反应是限制药物剂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随着临床肿瘤治疗关注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与关注疗效同等重要的发展,本文对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与肝损伤、发生机制、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标准分别从数个不同方面各自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做出诊断。本文归纳DILI的产生机制、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总结推论其临床诊断思维与决策,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肿瘤临床治疗中应关注肝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有不同程度毒副作用,有些严重毒副反应是限制药物剂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随着临床肿瘤治疗关注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与关注疗效同等重要的发展,本文对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与肝损伤、发生机制、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评价我国1999年~2012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因变化特点。在Medline、EMBASE、Wanfang、VIP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DILI的病例序列研究。利用R软件对各药物所占比率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Meta分析表明:抗结核药是1999年~2005年DILI的首要病因,其构成比为26.54%。2006年~2012年DILI的病因则以中药为主,其构成比为30.38%,而抗结核药所占比例下降(构成比为20.57%),抗肿瘤化疗药所占比例(构成比为10.26%)较1999年~2005年(构成比为8.73%)增加。我国DILI病因存在时间演变,中药及抗肿瘤化疗药所占比例上升,抗结核药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DILI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亦增加.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比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因此,非肝病治疗药物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分为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损伤(IDILI).IDILI发生率较低,个体发病存在易感因素,在动物模型中很难复制.同时,IDILI缺乏可靠的临床诊断标准,使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关于IDILI的发病机制,主要在遗传易感性、代谢途径、宿主免疫、线粒体毒性和胆道损伤等方面取得进展,各种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相互关系的阐明,或将揭示IDILI的真正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调脂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以及中药调脂药物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汀降脂治疗仍面临很多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血脂代谢异常的问题。近年非他汀调脂药物取得的新进展为强化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重点论述近年来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强调非他汀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与药物有关的肝毒性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广泛影响着患者、医疗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另外,由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和热量过度摄取,我们还面临着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和困扰,因为肥胖和/或NAFLD提高各种疾病的风险,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又一个主要问题,这些患者平均使用药物的量远高于非肥胖患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药物能够增加肥胖和NAFLD患者药物诱发肝损伤(DILI)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防治肥胖和NAFLD患者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全方位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肾病(CKD)、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全身性疾病在肾脏的表现、特别与血管性免疫性和代谢性疾病相关。肾脏又是一个排泄器官,中西药的过度应用,尤其是具有毒性药物如雷公藤类、抗生素类累积性损伤肾脏。所以,根本性控制在于预防和少用药物。近年来因为应用了肾替代疗法、包括肾移植带来一些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移植肾来源等问题。本文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质疑且对其共性治疗重新评估替代疗法,并重视个案分析对某些肾病的病名提出它的概念的非合理性,对其共性治疗的误导应予以反思。最后,建议逐步改变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替代疗法,重视整体全方位地发挥自身潜在调节力量缓解或治愈或延长寿命,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CKD、CRF、ESR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西医治疗过敏性紫癜已形成常规模式,并有一定疗效,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本病易反复,易损伤肾脏,严重时可导致紫癜性肾炎。本文拟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及预防肾脏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存在一定优势,能有效治疗过敏性紫癜,并降低肾脏损害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但应看到本研究结论主要是通过临床经验取得,样本量小,未进行远期随访,缺乏系统深层次实验室论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中“肝病传脾”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以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思想为依据,探讨中医诊断肝痛的思路:根据症状判断病位深浅,肝病见四肢疲乏为病轻、肝病见食不消化甚至不思饮食为病重。由此判断病情轻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专科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的精华和灵魂,对中医的延传和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解区级中医院中医专科的发展现状,笔者对广州各区级中医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区级中医院中医专科设置较单一,各专科在医疗方面的优势地位不突出,学科队伍建设欠完善,部分专科的科研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以中医(宏观)辩证论治与西医(微观)辩病论治相结合诊治病症。作者通过列举临床诊治几种疾病为例,证实这种先进模式是成功之举。并要改革部份中药的剂型和给药途径,选择特效优质中(草)药,以新型高效稳定的中药针剂等作为突破口,对部分内科急重病症采用静脉点滴或肌注直接给药。  相似文献   

17.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层面的认识为“象科学”,主要采用自然整体方法和意象方法.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诸“优势”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中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医博大精深,属于‘超科学’”和“中医是系统医学”三种较为流行的中医“优势”的说法的辨析,不难发现,这些优势说法具有自我标榜的性质,并没有确实的依据。固守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优势”,容易导致医学守旧,不利于我国医学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