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评价我国1999年~2012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因变化特点。在Medline、EMBASE、Wanfang、VIP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DILI的病例序列研究。利用R软件对各药物所占比率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Meta分析表明:抗结核药是1999年~2005年DILI的首要病因,其构成比为26.54%。2006年~2012年DILI的病因则以中药为主,其构成比为30.38%,而抗结核药所占比例下降(构成比为20.57%),抗肿瘤化疗药所占比例(构成比为10.26%)较1999年~2005年(构成比为8.73%)增加。我国DILI病因存在时间演变,中药及抗肿瘤化疗药所占比例上升,抗结核药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DILI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标准分别从数个不同方面各自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做出诊断。本文归纳DILI的产生机制、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总结推论其临床诊断思维与决策,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癌症疾病的不确定性,癌症的临床决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也因人而异,继而影响着临床决策。本研究应用癌症患者医疗风险感知问卷对唐山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内住院治疗的320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对于经济风险(67.5%)的感知和社会心理风险(40.3%)的感知均高于对身体功能风险的感知(21.6%),患者的性别、家庭月收入和年龄影响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患者对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感知影响患者对临床决策的意愿。临床医护人员应注重评估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感知的特点,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4.
探讨非酒精脂肪肝(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NAFLD合并T2DM患者78例(合并组),单纯NAFLD组59例,单纯T2DM组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比较四组临床参数的差异、S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较其余三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SUA水平更高(P<0.01);相关性研究表明SUA水平与BMI、WHR、FBG、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BMI、WHR、TC、SUA及有无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SUA水平与NAFLD合并2型DM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美国,10%-20%成人的肝酶升高和50%以上的急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在中国,药物性肝病约占住院黄疸患者的2%-5%,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20%以上老年肝病是由药物引起的。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中草药、保健药及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健康体检中血压正常的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肾功有无变化。对3756例体检者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各项生化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体质指数(BMI)。结果显示:男性的eGFR较女性低。年龄与eGFR相关性强。消除了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分析表明随着体质指数的升高,eGFR逐渐降低,而肌酐却无差异。我们发现血压正常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体检虽肌酐正常,但eGFR却明显下降,表明存在肾功损害,故我们需早期识别,定期复诊,防止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标准分别从数个不同方面各自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做出诊断.本文归纳DILI的产生机制、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总结推论其临床诊断思维与决策,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表现为药物的靶向传递和纳米级粒子药物.纳米药物的风险表现为对人健康的风险和对环境损害的风险.应对纳米药物带来的风险和伦理问题,需要创建风险评估标准;维护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遵守自然规律,严格规范生产设计;强化政策导向、监督管理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考察失恋者和控制组在情绪启动后的风险选择特点,探究失恋心境和失恋情绪诱发对冒险行为影响的特征。方法:招募26名失恋被试和26名没有恋爱经历的被试,进行2组别(失恋组,控制组)×2情绪启动(启动,非启动)被试间设计,使用特定领域风险问卷评估冒险行为。结果:(1)情绪启动的主效应在经济、健康、社会、娱乐四个风险领域均显著,情绪启动组的冒险行为高于非情绪启动组;(2)失恋组的风险行为低于控制组,且只在社会和娱乐两个领域显著不同。结论:诱发失恋情绪引起更多冒险行为;而失恋心境状态下对冒险行为有所规避。  相似文献   

10.
自我框架、风险认知和风险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慧  王晓田 《心理学报》2008,40(6):633-641
对行为决策中“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的研究进行了拓展:探讨了自我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面对运用图示方法表示的管理,健康,及投资方面的风险决策问题,参与者自主地选择对方案的描述(自我框架)。研究有四个主要发现:1)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的效应部分显著,而且对风险选择的影响方向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2)机会威胁认知是自我框架效应的一个中介变量;3)自我框架在情绪语气上的差异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决策者对一个备选方案(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相对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自我描述的情绪语气越积极正面,这个方案被选择的可能性越大;4)决策者的机会-威胁认知是这一自我框架效应的部分中介变量。也就是说,对备选方案的自我描述语气作为一种对决策信息的编码影响了风险(机会和威胁)认知,进而影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是影响其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地防治HBV再感染或者乙肝复发,是我国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的关键。术前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使血液中HBVDNA处于检测不到水平,以及术中使用高效价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保持抗-HBs水平大于100IU/L~150IU/L,可以达到长期有效预防HBV感染防止乙肝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分为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损伤(IDILI).IDILI发生率较低,个体发病存在易感因素,在动物模型中很难复制.同时,IDILI缺乏可靠的临床诊断标准,使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关于IDILI的发病机制,主要在遗传易感性、代谢途径、宿主免疫、线粒体毒性和胆道损伤等方面取得进展,各种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相互关系的阐明,或将揭示IDILI的真正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肝脾CT值分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对1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根据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及肝脾CT值差值进行分组。结果三种评价方法对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样本中出现28例肝脾CT比值〉1,肝脾值差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异常、氧应激反应、瘦素、脂联素等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相互作用,也影响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发展。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上的作用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发病因素值得关注。通过体育锻炼与控制饮食热量逐渐减轻体重,并配合血糖及血脂的控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概括出以下几点:(1)可预知性与不可预知性肝毒性药物的临床处置方法,强调治疗的关键是停止肝毒性药物的使用以及停药的具体指征;(2)支持治疗不应被忽视,以及如何实施;(3)解毒药物的概念和种类;(4)保肝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按药理机理选择和多重用药,介绍了保肝药的不同机理和代表药物,阐述不要多种保肝药联合的基本原则;(5)根据肝损伤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肝细胞损伤以保肝药物治疗为主,胆汁淤积以利胆治疗为主,对重症肝损伤者应人工肝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近年已成为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治疗在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保肝等措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肝脏损害,以阻止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三方面概述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8.
含有生物碱类、皂苷类、萜类、毒蛋白类、重金属类成分的中药易致急性肝损伤.中药对肝脏损伤的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或特异性体质有关.此外,中药炮制方法、给药途径、剂型、剂量、疗程及配伍不当也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用药史、发病的时间、过程和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因素.治疗可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等药物,重症可选择人工肝脏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