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教学实施创造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国方 《心理科学》2000,23(5):605-606
“心理学教学实施创造教育的研究”是笔者主持的江苏省“九五”立项课题“中师心理学综合教改实验”的子课题。本课题旨在探索心理学的传统教学向创造教学转变的内在机制。这是一个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探索性课题 ,在进展中既有许多收获 ,也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将初步经验总结如下 ,以求教于行家。1 课题提出的紧迫性  众所周知 ,我们正处于科教兴国日新月异的时代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创新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 ,那他一生将…  相似文献   

2.
高师心理学综合教改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程素萍 《心理科学》2000,23(4):477-478
“高师心理学综合教改实验”是笔者主持的山西省教委教学改革重点课题。该课题对心理学教学目的、教材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测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现就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如下 ,以求教于同行。1 改革教学目的  长期以来 ,高师心理学教学目的强调为学生将来学习教育学、教学法 ,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而忽视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方法、人格发展 ,对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技术的培养。据国家教委师范司对一些地区高师进行的调查 ,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的从业教师在工作绩效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师范类…  相似文献   

3.
中师教学改革的着重点主要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如何动脑筋、想办法使中师教学切实地同小学挂钩,培养师范生“爱教”、“会教”的思想感情和能力,是中师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师一年级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在淮师附小指导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乌鸦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3日至20日在湖南省吉首市召开了全国教育心理学学术年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7人,列席代表11人。会议收到论文、实验报告69篇。这次年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流成果、了解动态、探讨方法、沟通信息,以推动教育心理学为教改服务与自身建设的步伐。”会议之前确定了三个中心讨论课题: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结构、特点及其培养;学生品德结构、特点与培养;教学心理与教改研究。会议先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用的心理学教材,不论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还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不论是翻译的,还是国内自编的,也不论是高等院校的,还是中师的,开宗明义第一章多半有“心理学的方法”这个课题。教材中对于这个课题的阐述,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有些不够的地方,写来就教于编者和同志们,如果得到指教,可能就不止是个人的受益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草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各门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当然也是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2.创新精神是以广阔的知识背景为基础的,因此,“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应当是教改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按照重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设计新的课程体系,而不能以专业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体系。换句话说,要树立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本科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学生今后要用的知识基本上要靠他们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自己学习。3.教育部“高等理科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数学类专业”项目组的看法值得我们借鉴:“数学…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心理学会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四日至八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中师心理学研究会议,集中研究中师心理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邀请北师大副教授高玉祥同志作报告。他在报告中,除对中师心理学统编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以及各章节主要内容,观点作了说明以外,并论述了有关的国内外心理学的理论.会议收到论文十四篇,大会宣读了八篇。在分组讨论中,大家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如何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更好地貫彻党的教育方針,联系当前中学实际,为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工作服务,是当前心理学教改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同时也是心理学教师面临着的一个老、大、难的問題。北京师范学院心理学的教改工作,从1958年以来有了一些进展。教师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9.
燕国材 《心理科学》2001,24(4):475-476
李铮、姚本先主编的教育部规划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心理学新论》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4月出版。它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立项项目“高等师范公共心理学课程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重要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作者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和教材建设的经验,适应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师范生的需要,从整体上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高师公共心理学”自身独立的体系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课题类化?据藩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指出:“课题类化指学生通过思维把握具体课题内容的实质,找到它与相应知识的关联,从而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鉴于人们解决任何问题,均需以已有知识为背景,因此众多研究均指出,能否进行课题类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课题类化虽在已有研究中引起了高度重视与评价,不过,课题类化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即对课题类化过程的研究尚少。本文以期通过对小学生解题中课题类化方式的探索,寻求提高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 数学是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研究,便成为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 由于我国目前农村小学和中、小城镇小学占绝大多数,所以在农村取得的教改经验就更有普遍的意义。因此,于1978年9月开始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巧报公社桥靠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秋季开始,我们第一次为四年制普师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由于教育部还未颁布正式的教学大纲和课本,我们自编了一套讲义,同时选用了有些省市编写的部分教材进行教学。现在,就本人担任的三个班级的教学情况,对以下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想法和体会。一、中师心理学应该包括的内容中师设置心理学科是以教师工作的需要为依据的。因此中师心理学教材应该包括普通心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国家教委人社会科学研究的“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立足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自获知识能力,但改革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学校教学上要提倡教学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立足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自获知识能力,但改革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学校教学上要提倡教学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5.
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星期 《心理科学》2001,24(1):106-107
如何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受教育最普遍、用时最多的教育活动,可谓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所授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的,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在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机制,培养大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能力的多种能力素质。达到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笔者就这一课题在97届、98届、99届等三届财会专业学生作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且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对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所做的持续三年的改革探索。这一改革针对以往教育心理学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问题,对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内容以及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整.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以及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尝试。本文还对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作出丁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与教"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裕建 《心理科学》2002,25(1):104-106
自19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教学心理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心理学在教育实际领域的可应用价值,也导致以认知主义为主导的研究倾向。然而,认知心理学中的方法论的局限,特别是信息加工观点的关于人是“物理符号系统”(H.A,Simon语)假设的机械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研究的局限和倾向,在当今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文主义教育领域中不免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限制了这种研究在教育实际领域的适用性。因此,体现了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思想的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在近十多年来应运而生。了解这种思想的“学与教”的观点及研究,对于教学心理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十年来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的初步总结。实验结果表明:1.把作为主体认识对象的客体(小学数学知识)的建构与对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有机发结合起来,这一研究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可行的、有效的;2.有意识地揭示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的辩征关系以萌发小学生的辩证思维,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3.心理学研研人员与教学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相结合,是进行教学实验的一条比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上人们一直围绕着教育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展开激烈的讨论,“鱼”和“渔”何者为重,似乎毋庸置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罗杰斯把从事数十年的心理治疗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应用到教育领域,在“鱼”和“渔”的选择上二者皆抛,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体现了一种“授人以筌”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其学习理论的提出、教育理念等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梅玲   《心理科学进展》1985,3(3):68-85
《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静和同志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近五年来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研究小组长期来主要是借助小学数学为手段来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认为发展心理学既要研究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在“动态”中研究发展的潜力,以及作为认知对象的系统结构。近些年来,我们与在第一线教学的、有经验的老师和若干心理学的临床实验,提出以“1”为基础作标准,揭示数和数学中的部分和整体关系为原则重新构建现行小学数学内容,也就是说以这个原则重建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