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14家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1997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总结近两年来的科学哲学研究成果,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关于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人们注意到,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领域已大量使用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话语讨论问题,开拓了科学哲学的“新边疆”。这里至少涉及有关学科之作为科学,它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纪要谭仲益鸟(华中理工大学人文学院430074)第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于1997年11月21日—23日在华中理工大学举行。与会代表80余人(其中港台学者3人),提交论文或论文摘要80余篇。一、关于社会科学哲学基础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14日~17日在兰州举行.会议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协办,并得到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的惠助.国内外学者50余人与会.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余"是方以智原创的哲学概念,是其重要哲学著作《易余》的主旨。"余"与"正"相对,《易余》开篇以冬与三时、大一与天地、无声与有声、道与法、死与生之喻来诠释"余"与"正",结尾以三眼喻点睛,包含"正""余"的超越与归实。从现代哲学解读,"余"可被视为藏密之体、生生之源、根本之故。藏密之体如冬之收敛退藏、至日闭关,冬至一阳来复,导出生生之源;生生之源包括声音的旋生与大一天地的返生,形成旋出与旋入的混合双旋结构;由死与生之喻引出根本之故,追问"何以",牵带出"所以"。方以智"余"论源于传统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具有现代哲学的雏形,可称之为"中国前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外国哲学第四次全国讨论会于1986年8月1日至8日在贵阳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贵州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70余人,向大会提交了65篇论文。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外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会议主要是围绕着现代西方  相似文献   

6.
全国“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述要丁冬红今年5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西方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全国“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市召开。与会学者约70余人。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学术会...  相似文献   

7.
寇征 《哲学动态》2001,(5):14-14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共同发起的“历史哲学 :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7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 2 0余人。会议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1 )历史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2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现状 ;(3)历史哲学与其他哲学学科的联系 ;(4)如何在中国推进历史哲学的研究工作。何兆武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在会上比较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历史哲学研究上的变化 ,认为现在正是开展历史哲学研究的大好时机。涂纪亮先生则特别指出了…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三届《哲学分析》论坛——"生活哲学与现代人类生存"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28—29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该论坛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分析》编辑部与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会议围绕着"生活哲学"的主题,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学、古典哲学、中国哲学、美学、休闲学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层次丰富的解读。来自14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0余位学者  相似文献   

9.
张旻  赵书生 《哲学动态》2007,(10):68-70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7年6月24~2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研究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郭齐勇教授任本届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也是本次双年大会的主席。围绕着大会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来自15个国家及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两百余位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儒学与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承办的“纪念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成立 2 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 1 999年 1 0月 1 6日至 1 9日在浙江大学 (杭州 )胜利召开。这既是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在本世纪的最后一次会议 ,又是“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更名为“中华外国哲学学会”的第一次会议。来自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金庸先生、中国社科院的涂纪亮研究员和贾泽林研究员、浙江大学哲学系的夏基松教授、复旦大学的刘放桐教授、北京大学的沈少周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王守昌教授等 6 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着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1.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国内部分中西文化与哲学研究专家等60余人与会,就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型、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传统与新诠 任何民族成功的现代化都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成功的,这样才不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而要透析传统对现代化的本根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8月10-14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社会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与会者达百余名。分析哲学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居于英美哲学的主导地位。会议特邀芬兰学者  相似文献   

13.
肖雄 《孔子研究》2013,(4):126-128
<正>2013年4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报刊媒体单位的代表11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收到论文80余篇,主题非常全面,从先秦哲学到现代哲学,乃至对少数民族哲学、地域性哲学皆有探讨。论文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观点之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安徽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40年来我国外国哲学研究与当代哲学新发展"暨纪念"芜湖会议"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内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9日至12日,中国哲学大会(2004)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这次大会由国内47家科研机构、高校和党校共同发起,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大会的主题为"新世纪的哲学和中国",下设三个分主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和"科技与人文".来自全国各地的900余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各学者均以文参会.会议方式为全体会议与分组会议相结合.会议期间共举行各种会议近80场,约有400余人次发言.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三届分析哲学研讨会于2007年3月23日—25日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台湾中正大学等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1.分析哲学的基本精神及问题欧阳康指出:分析哲学展现了一种深刻而精细的分析精神,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风格,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互动是哲学研究的重…  相似文献   

17.
全国现代外国哲学第三次讨论会于1982年9月20日至26日在江西庐山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现代外网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学科及知识体系之建立,是在近现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和冲击下,由中国传统的“经学”“子学”玄学“理学”等表现形态转型而来。对这一从中国传统思想系统到现代哲学学科转型过程的探讨,不但有助于深化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关系的研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2019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李佃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997年11月9日至11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的40多...  相似文献   

20.
卢析  崔伟锋 《哲学动态》2012,(5):109-111
"分析哲学: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8-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法联合研究院"知识与行动研究室"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