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或曰:相术之奇,造物有心生之。余曰:子何以知之?曰:古人生而有文在手,唐叔虞曰“虞”,鲁季友曰“友”,宋仲子曰“鲁夫人”,非天有心生之乎?余曰:按《左传注》云,孔《疏》:“隶书起于秦末。石经古文,‘虞’作‘(从从)’,‘鲁’作‘(止衣)’,手文固当有似之者。”由此说推之,则“友”字、“夫人”字,笔画不多,  相似文献   

2.
<正> 《说文解字义证》是清代学者桂馥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全书约二百万字。桂馥字冬卉,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进士。他生逢乾嘉盛世,受一代学风影响,极其重视朴学。从录为诸生起,一直到进士及第,四十年间日取《说文》与诸经文义相比勘,写成《说文解字义证》五十卷。《说文义证》的主要方法,是徵引古籍中有关材料以疏解《说文》。徵引的范围极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有为一字而引证十数条的。对所引材料,桂馥颇下了一番择别爬梳的功夫。清代  相似文献   

3.
后人说解《周易》时,常常从今古文的角度立论.其实,这当中多系误解:秦焚书而儒门《易》传之不绝,《周易》只有师法、家法之争,并无纯粹的今古文本之争;用扬雄之言证明河内女子所得逸《易》一事,则是对扬雄《法言》断章取义的误读;《汉书·艺文志》说《费氏易》与古文同,是说其字之多寡同于中古文,无脱缺,并不是说《费氏易》一直用古文字传播;许慎《说文序》中列出包括《孟氏易》在内的书目,是说他引用的这些书中的某些字的用法合乎仓颉、史籀造字本意,并不是说它们都是古文经,“皆古文”三字是针对《论语》、《孝经》而言,是说这二书用的是篇章、词句与今文本有不同(但字体可能都是今文隶书)的古文本.  相似文献   

4.
《周易》之文的原初论述主要表达在《易传》中,"文"是万事万物得以产生和呈现的样态或理则,而《贲》卦之经传为《周易》说"文"之典型。藉由王弼、程颐和朱熹对《贲》卦各有侧重的阐释,可从文如何产生、文质关系、天文人文和神道设教等层面说明"文"的基本含义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管子》中的“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管子》书中,“度”字屡屡出现。据台北1970年出版的《管子引得》的统计,全书中出现131次。其使用频率之高,引人注目。根据研究的结果,把《管子》书中“度”字的不同意义梳理如下:第一,法度、制度、准则(名词,读音 dǜ)。根据《说文》的解释:“度,法制。”又据《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度”字又可作为标准解。例如:  相似文献   

6.
竹书《周易》"■"字曾见于包山简,又作"■",何琳仪隶作"■"。学者或否定其说,释为"灭"。由竹书"■",帛本作戾,今本作冽,可知何琳仪隶■作"■"是正确的。"■"应是《说文》"瀱"字之异。竹书《周易》"畜",今本作"菑",二者音义皆近。竹书《周易》"■",帛《易》作"(扌短)",阜《易》作"端",今本作"朵",京《易》作"椯",论者或谓"■"为误字,其实"■"与"朵"音近,涵义与"朵"亦有联系,不宜认为有误。"(扌短)"、"端"、"椯"与"朵"的音义联系亦可得到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编辑部: 胡道静先生在《<道藏>与中国文化》一文中(见《中国道教》总第五期35页第二栏六行)说:“清嘉庆时孙星衍的夫人王圆照校《列仙传》,也直接用南京朝天宫所藏《道藏》本核对,补足赞文。”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与胡先生的看法有些不同,提出来供商榷。一、嘉庆时校《列仙传》的女士不叫王圆照,而叫王照圆;她不是江苏常州人孙星衍的夫人,而是山东柄霞人郝懿行的夫人。此夫人祖籍福山,初名瑞玉,字照圆,号婉佺,又号芝罘梦人。嫁后改字为名,改名为字。虽然  相似文献   

8.
峱山散议     
孙敬明 《管子学刊》2011,(1):48-52,1
峱山之名,一字专用,可与齐鲁之岱嶽与峄类比;初见于春秋早期《诗经.齐风.还》,后则继见于《汉书.地理志》、《说文》以及《隋书.地理志》;再后或鲜见于地方志乘与明清文人吟咏之篇什。峱山位于淄河岸畔,南近青州古城,北偪临淄齐都,地处齐文化之核心,虽仅一山,然文化内涵却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周易》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是文学家又是易学家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其文学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周易》这部古老、奇特、意蕴丰富的儒家经典的影响。本文就欧阳修文学观念中的“文道关系”论、“简易为文”说、“穷而后工”说等方面所受到《周易》的影响进行考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已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 《李经》与《缁衣》等四篇好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 《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是 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幸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 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都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 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处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 子思学派论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元末东南文坛领袖顾瑛,如其自画像"儒衣僧帽道人鞋"所言,一生中经历折节读书和剃发为僧,同时始终与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家学即是道家清净之说,他一生中所交的朋友多有道教人士,而他本人更是对庄子思想多有研读。他还曾经参与到道教斋醮科仪中,并著有《步虚词》四章。顾瑛(1310—1369),又名阿瑛、德辉,字仲瑛,人称玉山主人,自号金粟道人,是元末东南文坛的领袖人物。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中就说:"吾昆山顾瑛、无锡倪元镇,俱以猗、卓之资,更挟才藻,风流豪赏,为东南之冠,而杨维  相似文献   

12.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是D.H.劳伦斯分别于1915年和1920年创作的两部伟大的作品.如劳伦斯本人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说,《恋爱中的女人》是《虹》的续篇.因此,两部小说不可避免地存在互文性关系.具体而言,两部小说在人物、环境对圣经文本结构的运用以及两性关系探索等方面存在互文关系.从互文性角度对小说《虹》与《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可以为小说的理解和诠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  相似文献   

14.
新发现的《孔子诗论》使我们对孔子《诗》说有了远超前人的认识。孔子《诗》说全面深刻把握《诗》旨,以《甘棠》为例,孔子以“报”一字总括,并层层解说其义。本文还就《甘棠》诗,梳理了自孔子《诗》说一直到汉代尤其关系本事的“传”的传承谱系。  相似文献   

15.
马王堆帛书《式法》中夹杂着大量楚文字成分,考释难度较大,文字释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式法》中的"晦"、"民"二字,研究者误释作"(黑白)"和"耳",遂致二字所在前后帛文无法读通。根据《式法》抄本杂糅秦楚文字的书写特点,通过对比战国楚简和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中的相关字形发现,"(黑白)"、"耳"二字实当改释作"晦"和"民"。二字所在帛文"晦不可以北徙"、"民痺病嚣死"可以分别在同批帛书《阴阳五行乙篇》和孔家坡汉简《日书》中找到相似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菩萨二十四戒"有多种说法,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大方等陀罗尼经》、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都涉及"菩萨二十四戒"。虽然同属大乘戒律,但三部经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诸多疑问,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套用《大方等陀罗尼经》的首尾部分内容和语言模式,添加了内容不同的二十四条戒文,编撰的痕迹非常明显,应属伪托之作。而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仅存独特的六戒内容,与《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从其内容分析亦出自中国人之手。敦煌发现的这两部大乘戒经反映了隋唐时期大乘戒律在敦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流传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考据和思想考古的方法对《缁衣》的作者及其传承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缁衣》原本为子思或思孟学派的著述。通过比较《缁衣》传世本与郭店本和上博本的异同,可以认为《缁衣》原本在西汉专制政治社会环境中被经师作了重大改动,其中包涵的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被混淆和遮蔽,而纲纪观念相应得以凸显。《缁衣》郭店本和上博本的面世,拂开了汉儒笼盖其上达2000年之久的假面,使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得以重光。  相似文献   

18.
王康 《中国宗教》2022,(8):50-51
<正>一、道教戒律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很多道教戒律中都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戒杀动物、植物的戒文。由于道教戒律繁多,在此就以道教戒律中规模较大、内容较全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和《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为例,对其中有关生态文明的戒文进行阐述。(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形成于东汉的《老子想尔注》之后,东晋之前。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简帛讲读班上博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简帛讲读班,在2000年9月2日、9月16日、10月19日、11月11日、11月25日、12月8日、12月29日、2002年1月5日的第10、11、12、13、14、19、20、21次研讨会上,就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仅提交的正式论文就有20篇,它们是李学勤的《子夏传<诗>说》、《<诗论>简“隐”字说》、《续说<诗论>简<葛覃>》、《释<诗论>简“兔”及从“兔”之字》、《再说“卜子”合文》、《卜子与子羔》、《孔子、卜子与<诗论>简》、《<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诗论>分章释文》,廖名春的《上海简<性自命出>篇探原》、《上海简<诗论>篇管窥》、《上海简<鲁邦大旱>札记》、《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彭林的《<卜子诗论>释文讨论稿》,李天虹的《<葛覃>考》,李锐的《<卜子论诗>“怀而明德”考》庆<孔子诗论>简序调整刍议》,刘乐贤的《读上博简札记》,丁原植的《竹书性情说柬释(一)》,王志平的《<诗论>札记(简本)》。现将历次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齐赵关系看《触龙说赵太后》史实之伪周骋《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史记》将此文系于《赵世家》孝成王元年(当周赧王五十年、齐襄王十九年)。后世学者对此定位无异议,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有可能出现赵太后新用事的情况。对于《触》文,后世也并非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