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雕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艺术精神,因而承载着不同艺术精神的中、西雕塑体系自然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面貌。当今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因此已经承载着数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面貌的雕塑艺术在当代社会应该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古代雕塑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摆在雕塑艺术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与雕塑艺术在视觉上的一致性,使书法艺术的点、线、面能应用到三维雕塑艺术中,并赋予雕塑在空间形式、肌理、色彩上以东方特有的活力,致使雕塑在艺术上有了新的生命意义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典范的汉代雕塑,其所具有的写意性在雕塑史上独树一帜。不同于秦雕塑高度写实的具象风格,在创作技法、意蕴传达等方面,汉代雕塑体现出向意象风格的转变,这种艺术取向对当下的雕塑创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雕塑技法和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不仅表现了中国历代雕塑的艺术技巧的发展,也是和各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更是和中国绘画元素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精神、气韵在雕塑作品中的体现表达,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智慧、灵魂、艺术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意象体现,探讨了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并对城市中与环境设计相关的雕塑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促使我国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创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大众对艺术的追求提升,公共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众参与艺术的愿望越发强烈。传统雕塑的影响逐渐弱化,更多公众可以参与并与之互动的雕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特点,讨论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造型元素主要有形体、量感、空间、材质、色彩等,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雕塑家对这些造型元素的关注程度不同。通过对色彩运用在雕塑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雕塑形态是新时代的审美追求。随着表现主义的兴起,色彩在雕塑中的主观应用,必将成为新时期雕塑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雕塑作为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也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1908年在奥地利沃尔道夫附近一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一块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颗粒石灰石雕刻女性雕像,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雕塑作品,距今25000年左右。城市公共雕塑艺术作为雕塑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区别于放置在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等小型封闭空间的架上雕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城市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几十年间,经过几代雕塑家的努力,河南雕塑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塑家和雕塑作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河南各地开始兴建城市雕塑。但就目前而言,河南的当代雕塑艺术生存的土壤不是很好。河南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缺少完整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批评"链条。自由艺术家少,自由艺术家生存的空间更是有限。值得庆幸的是当今,有不少雕塑家正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不断努力。在河南积极开展雕塑活动,举办国际国内雕塑展览。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研究立体空间的艺术,雕塑创作与对空间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从古代雕塑到现代雕塑,从西方雕塑到东方雕塑,都很好的诠释了空间艺术创作的灵感。在空间的组成部分中,相对于人们较为熟悉的正空间(三维空间),还有一类负空间。在近几年的艺术创作中,负空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受到雕塑艺术家的关注。本文就以以负空间意识在雕塑创作为出发点,对负空间意识运用在雕塑创作中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梁霄 《美与时代》2014,(9):79-79
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雕塑艺术也在不断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雕塑艺术也越来越多的与之相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数字雕刻软件与3D打印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纳入雕塑教学的计划中来将非常重要,这是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属于当代的雕塑艺术人才的必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布德尔不仅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雕塑教育家,贾科梅蒂、穆希娜等世界级的雕塑大师都曾受教于他,他有着自己完整的教学理念和对艺术独特的认知。艺术的真实性、构造与布局、侧面与体积这三个角度可以体现出布德尔的艺术理念和雕塑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雕塑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雕塑创作主体的地位显得非常突出。作者的修养、学识、审美取向对于其雕塑创作的发展至关重要。雕塑家应在创作中坚持正确的审美取向,推崇真善美、注重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使雕塑艺术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雕塑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则是数字技术在雕塑艺术中的应用,使得一批具有数字技术特点的雕塑艺术产品出现,其含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这种雕塑艺术品大多数出现在青年雕塑家手中。其包含了青年雕塑家的独特知识结构,同时在数字雕塑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青年雕塑家对数字技术的关注程度非常高,此外还有新材料和新时尚等方面的关注,使得数字雕塑艺术发展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关注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并讨论公共空间、公共领域、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观众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等与公共艺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构成了我们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电子空间的出现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雕塑的实践和观念。相应地,艺术家和观众在公共雕塑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当代公共雕塑的诸多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雕塑的定义并调整我们的公共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16.
环境雕塑艺术中的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构成了环境艺术形式美的范畴,对环境起到了点缀和升华的作用。抽象的雕塑带给人们强烈的现代感以及感性思维,具象雕塑带给环境的真实性被人们清晰地识别和接受。它们将纯艺术和大众艺术既巧妙地结合,又有的放矢地分散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中,从而给观者创造出不同的感官世界。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将城市的文化精神浓缩成可视的符号语言,将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景物有机地重组为一个文化点缀,给自然一点情趣,给城市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7.
唐三彩艺术在我国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集雕塑、陶瓷、色彩于一身,吸取了中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雕塑和釉色两个方面,其雕塑造型手法冼练明快,以写实为主.重在摄神.唐三彩中的镇墓神物与其他唐三彩有其不同之处,在于多用夸张、想象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种诡秘气氛.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和精神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前卫,越来越与时俱进,越来越重视对美的要求,不论是现代主义艺术还是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保守还是开放,都会被广大人们所接受,装置雕塑由此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流行元素被加入进来,使得雕塑艺术得到全面飞速的发展。它作为一个立体抽象的艺术,能够直观地表达出人们所要表达的情感,给人以心灵和视觉上的冲击震撼,更加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将装置艺术与雕塑艺术完美结合,使得雕塑不仅仅局限于静态上的表达,更是运用多重效果把实实在在的雕塑从某个角度上展现出它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9.
雕塑是一种静态的空间艺术。它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所以,雕塑作品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永久性和形象概括性为特征的。因此,它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起到以一当十作用。雕塑本身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雕塑语言的个性,和其他艺术语言相比,雕塑艺术语言应该是集中、单纯和凝练的,便于以单纯简洁的形式来象征某种纯粹性的精神、观念。雕塑艺术语言主要包含着形体、体量、空间、环境、材料、肌理等要素。  相似文献   

20.
由雕塑界现状观之,多元开放的艺术创作环境促进了雕塑艺术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雕塑审美价值的偏离现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雕塑应有其特有的审美特征与学科属性。通过对雕塑审美价值偏离现象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引人深思,这对雕塑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