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静是心灵和谐的标志,是看透名利得失,荣辱成败的觉悟,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的沉稳和坚定,来自生命的品质和追求。宁静是高朋满座时不会昏眩,宁静是曲终人散时不会孤独。大气是一种忍让,一种淡泊,一种谦逊,一种睿智,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一种宽容,一种力量。个性是一种独特的品格,它不趋同不媚俗,它拥有自尊的血型,叛逆的气质,奇异的风采,它拥有  相似文献   

2.
独自在殿外跑香,让忧烦的心灵自荡自漾,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浸在晚风的呼吸中、感受那生灭的过往,思考如何让它自来自去而不动心。夕阳渐渐西沉了,是否也意味着一段生命因缘的终止?还是另一段因缘的萌生?我失落了创作的意图,只停滞在所眷恋的是非情识中,沉溺再沉溺……。 师兄提问我: “天自天,地自地,你若自己不受绊,世间的是非情识如何绊住你?” “无奈事尘纷纷扑心而来,如何让它尘埃落定呢?” “情爱随生随灭,前后无恚,何不让它自来自去?” “如果因缘末了,又怎能来来去去,一心自  相似文献   

3.
淡泊     
淡泊即恬淡洒脱。“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这便是淡泊的感觉。“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担凤月,担到时也要息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便是淡泊的风格。没有美丽的彩虹、绚烂的云霞,甚或没有几只鸟儿在飞翔,淡泊是固守纯静明丽的一方天空。没有巍峨的山、浩瀚的水,甚或没有成群的牛羊在嬉戏,淡泊是辽远而空阔的一片草原。没有争流的船舸,没有戏水的海鸟,甚或没有风没有浪,淡泊是处子般平静的一湾海域。  相似文献   

4.
感悟人生     
打开心灵之窗,倾听大自然的歌声;睁开真情双目,洞察宇宙的光芒,这就是智慧。淡泊就是用真诚的心叩问大自然,与绿水共舞,与青山相依;淡泊不是阳光,却能照亮痴迷的  相似文献   

5.
王义德 《天风》2006,(7):43
到圣洁的教堂听道,听众弟兄姊妹唱着清脆悦耳的赞美诗歌,心里感到舒畅、平静,心灵一次一次地得到净化,淡泊了名利,再不去攀比工资高低,知足常乐,心态平衡了,常在主内得平安喜乐——“你们现在还住这样的房子, 别人都住平房,小楼了,不眼气(当地方言,羡慕的意思)吗?”“基督徒应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财富和享受都是暂时的, 只有爱心是永远的。”  相似文献   

6.
淡泊人生     
淡,或许总比浓好。雾淡影淡,朦胧;云淡月淡,恬静;心淡情淡,高洁;名淡利淡,超逸。在人生旅途上,用淡淡的心,慢慢地陪着星星走。看开一些,便能放阔一些;少一份圆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纯典雅;少一份对功名利禄的执著,便多一份坦然自在。淡泊不是一种枯寂的生命状态,也不是鹤立鸡群似的清高。淡泊不是推卸责任,不是拒纳使命,不是鼓励人们都去做庄子和陶渊明。淡泊是返璞归真,守住人生的“本真”,认认真真地做好份内该做的事,清清白白地做个平平常  相似文献   

7.
哈:心灵哲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心灵哲学和诸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有什么区别? 普:象哲学的所有其他分支一样,心灵哲学是对一大堆松散的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有时也会减少)。“心灵”概念本身,几千年来,变化极大,使事情更为复杂。例如,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与我们的“心灵”概念确切对应的概念。赛克(Psyche),或灵魂,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和我们的“心灵”并不等同,因为它包括诸如消化生殖等一些‘非精神”的功能。(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灵魂”就是生命有机体的形式。这一概念明显地不如我们目前的“心灵”概念吗?)而且,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奴斯(nous),或理性,排除了许多我们认为是精神的功能(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被萨姆斯[thumos]取代,它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于心中的整合中心)。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为“情”?由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生,不通过人为的加工而自然生成,从本性产生出来的喜、怒、哀、乐,就叫做情。文人笔下,常以“眼含  相似文献   

9.
我和“心理”有意识地交往了近20年。其间它给予我人生的诸般滋味,甜酸苦辣都有。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心理问题,有的人郁闷、苦恼而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装腔作势,努力地压抑着;有的人完全放纵以求心灵的解脱;有的人畏缩“躲”着过生活;更有甚者有的人含恨而去……怎么了?心理问题到底怎么了——让人如此  相似文献   

10.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这是被心理学界所公认的;透过眼神去窥视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方式。但若有意的、自觉的去从眼神中透视对方心态,就必须掌握有关的理论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进入化境的重要文献依据,后人往往依此句来讨论儒家的自由观念。在后儒的理解和诠释中,“从心所欲,不逾矩”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将社会礼法内化成自己的信念,并以此涤除不合礼法的欲望,使自己的欲念全在礼法当中,从而感觉不到礼法与内心要求的冲突。这种“自由”是不去挑战世俗礼法的心灵自在,它蕴含着牺牲自己内心来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之危险。当然,它也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难以脱离具体的历史情境追求无所顾忌的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2.
护卫心灵     
心灵是什么?庸禄的我们很少问起。不能说心灵就是心脏、大脑、五官等器质性组织,也不能说心灵仅仅是心理、神情、容光、情绪、气质等精神性元素。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心灵,有点像“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生物学家可能认为,心灵是以肉体为载体的生命之光。诗人则会说,如果生命是花朵,心灵就是它的颜色和光泽;如果生命是长河,心灵就是它的奔腾;如果生命是天,那心灵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蓝天白云和霞光彩虹。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这刚骨就是尊严。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而尊严跟心灵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充满真、善、美,从一定意义来说,就取决于他是否有尊严以及能否守护好它。  相似文献   

14.
论道教美学的“至善-至美”观点潘显一古罗马神学美学家普洛丁(Plotinus,205-270)认为,“美也就是善;从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心灵由理性而美,其它各种事物——例如行动与事业,之所以美,都是由于心灵在那些事物上印上它自己的形式。”①几乎...  相似文献   

15.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16.
刘畅 《世界哲学》2010,(3):68-82
本文的主题是说话人的意思/意指(meinen)这个概念以及它与语词、语句的意思(Bedeutung)之间的关系。文中讨论了维特根斯坦对这两种观点的批评:1.意指是一种心灵活动、心灵过程;2.意指为所说的句子赋予了意义,“注入了灵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意义”与“意思”的概念区分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文学评论家给女作家欧阳子送了许多“雅号”,诸如“心灵的外科医生”、“心灵艺术家”、“人类心灵的解剖师”等等。这些“雅号”虽然有褒有贬,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欧阳  相似文献   

18.
琚云 《天风》2005,(2):48-48
因为我的一位好友是来自基督徒家庭,每年平安夜,圣诞节我都随她去教堂度过,那优美祥和犹如仙乐的赞美诗歌声,总给我带来心灵提升,心境安宁、平和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五台山已从最初的佛教道场变成包容多种文化和文学活动的空间.它是皇家道场,承载帝王的统治理念和责任情怀,又是交往空间和私人场域,被士人和僧人视为虔诚寻找的心灵归宿.因之创作出的数百首诗歌兼融佛教思维和时代心态,具有淡泊、隐逸、悲愤、感伤等多重风格,展现出明清时期不同群体的生命感悟与文学表达,以及个体生命在不同人...  相似文献   

20.
价值问题,始于传统认识论之内,却超乎传统认识论之外,开创了哲学价值论领域,似还将导出一门“价值认识论”来,这后一概念结构物的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形态,可能就是“审美认识论”。如果“事实认识”是人类心灵的一翼,那么“价值判断”则是人类心灵的另一翼,人类心灵是拍打着双翼在对象世界中飞翔的。然而,我们的哲学曾把这另一翼遗失了,而且至今还在“事实认识”上揣摩着它的音容笑貌呢!我们应在哲学价值论和价值认识论、首先是审美认识论中把这遗失了的另一翼找回。但本文只能就这种新的概念结构物中的核心要素即价值概念略陈己见,就教于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