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国故城陶窑遗址张龙海临淄是周代齐国的都城。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国,都治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从薄姑复都营丘更名临淄,经春秋时期桓公称霸,战国威王称雄,至西汉时期,近千年的时间里,临淄一直是东方名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约三四十万人...  相似文献   

2.
营丘地望推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武王克殷,封建诸侯,师尚父封于营丘,这一史实,古今学者没有异议。但营丘之地理位置问题,看法却始终不得统一。“临淄名营丘”之说,始于汉代的班固(《汉书·地理志·齐地》);此后,晋人臣瓒、北魏郦道元力主此说。此说很难令人信服,这只要看一看齐国早期的建国历史,便可一目了然。《史记、周本记》记载周初封建曰:“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相似文献   

3.
赵缊 《管子学刊》2002,(4):36-44
营丘地理定位问题是解决姜齐建国历史的关键,战国至汉代人们惑于临淄城的历史与繁华,遂将营丘与之接凑,混淆了历史,致使太公封齐事与周初史实相抵牾。金文资料显示殷周之际,营、荥、荣皆源为一字,其最早地望在荥,据史料我们考证了太公与荥的关系;我们又印证了金文中“荣”器即太公家族之器,为西周早期历史与齐国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陈庄西周城与齐国早期都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成敏 《管子学刊》2010,(3):106-110,114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推论陈庄西周城或为太公封齐始都营丘、或为胡公迁都之薄姑。本文根据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从城的年代、规模、使用功能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进行考察,认为陈庄城既非齐国早期都城营丘,也非胡公所建薄古,陈庄西周城有可能为西周早期周公东征斩灭薄古封建齐国所建立的军事城堡。  相似文献   

5.
齐都营丘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丘是西周齐太公师尚父始建国时的齐国都城。其地理位置自汉代以来即有临淄、昌乐二说之争。各有从者,迄无定论。笔者曾撰文讨论,认为临淄说是正确的。并进一步提出其具体位置很可能是在临淄故城大城内东北角的韩信岭一带。近年发表的《营丘初探》(省称《初探》)和《齐都古营丘试探》(省称《齐都》)对拙说提出商榷。《初探》提出  相似文献   

6.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与齐都营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0,(3):98-10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内发现的两座诸侯身份的甲字形大墓,证明陈庄遗址应是都城,不是邑。M18出土的豐簋铭文中的"齐公",应是齐国始封君太公师尚父。太公日名为"甲",可补史籍记载的阙佚。太公之孙豐即太公之孙乙公得。乙公名得字豐,M18应是齐乙公得之墓。陈庄城址应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圆外有方、方外又有圆,层层相套有9层夯土堆积筑成的夯土台基,应是相传太公所筑的营丘,其主要功能是祭天的天坛。  相似文献   

7.
齐国的渔业     
齐国的始祖是吕望。吕望在翦商定周中立下赫赫战功,因而于西周初以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当时的东方,小国林立,齐国的始封之地只有方圆百里。此后数百年间,齐国由小到大,到齐宣王时代,“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两千里”。(《战国策·齐策》)一跃而成为东方大国。齐国得以富强的原  相似文献   

8.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齐国何以称“齐”?两千年来,学者作出种种解释,迄今未能揭开这一上古文化之谜。有周一代的封国,多袭其封国原称以为国号。齐国古称北齐,太公望封于齐,因以为国号。此说为不少学者所信奉。但如深究北齐、姜齐何以名齐,齐之初始义究竟作何解释,则迄今不甚了了。司马迁提出“齐所以为齐,以天齐”(《史记·  相似文献   

9.
营丘补考     
姜尚佐武王伐纣灭殷,封齐侯,建都营丘。但营丘在哪里?史家尚无定论。一说在齐国故城,即现在临淄区的齐都镇;一说在昌乐县东南,距城五十里的营陵村。《管子学刊》1992年第一期赵守诚同志《齐都古营丘续探》(以下简称《续探》)对张达民同志《营丘考》(以下简称《考》)和王恩田同志《齐都营丘续考》(以下简称《续考》)两文,关于营丘的地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是临淄人。对考证工作是门外汉,但自幼尝听祖父、父亲讲关于史家对营丘的争议,因而对营丘地望的考证,颇感兴趣,也想借题发挥,并就教于专家、学者和赵守诚同志。  相似文献   

10.
齐国国土面积广大,耕地资源丰富,自太公封齐至于汉,经许多代统治者的积极倡导,民众的奋发开垦,终成司马迁所谓“齐自泰山之属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之形势。一、太公封齐之初,所据国土很狭隘。《孟子·告子》中所谓“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其范围...  相似文献   

11.
姜太公封齐是在周武王建政之初还是周公东征之后,是否先封于吕、后封于齐,是否就国,学界对此一直聚讼不已。周武王大封诸侯,首封齐鲁,旨在监视东夷,屏护周室,此乃周王朝建政之初巩固统治之亟需,不可能晚至成王之时始封齐鲁。武王先封太公于齐之营丘,周公东征后又将薄姑加封于太公,太公“遂有全齐”。《史记》多次记载太公封齐就国之事,与《晏子春秋》《汉书》的相关记载并不矛盾。后人仅凭个别史书的片言只语,以及新发现之断编残简,或曲解,或猜测,试图推翻《史记》等权威史籍的记载,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2.
晏子与廉政     
晏婴(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灵公二年(前556年)登上齐国政坛,官至齐相。其人敏锐善辩,刚直不阿,鞠躬尽瘁,尤以节俭廉政闻名于世,世有“管侈晏俭”之说。笔者就其思想的闪光点——清正廉俭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四世纪初,齐国发生了一场改姓移祚的大事变,统治集团中的田氏经过长期精心准备,终于取代姜氏而有齐国。关于这次事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康公)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田和)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史记·六国年表》和《齐太公世家》也都以大略相同的文字记载了此事。这个“海上”的具体地点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是历史之谜,留下诸多猜测与传说。  相似文献   

14.
齐国在周代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齐国的发展和强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开明的君主和管仲等名相,有勤劳勇敢的人民等等,而太公封于齐之初采取的“因其俗,简其礼”的统治政策对齐国当时以及后来的发展创造了很重要的条件。《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了姜太公封于齐之后采取  相似文献   

15.
春秋齐国社会变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齐国的经济变革在“陈氏篡齐”之前齐国的陈氏家族,原是陈国的贵族。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完,因陈国发生内乱奔齐,齐桓公封他为工正(管理工业的官)。齐陈氏从陈釐子乞开始,就采取了争取民众的措施,即借给农民粮食用大斗,收则用小斗,为夺取齐国姜姓的政权作准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陈和之时(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公元前404年),正式列为诸侯。  相似文献   

16.
营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武王灭商,封师尚父于齐都营丘。营丘所在,古来有争论,迄今未解决。近来,随着修志工作的深入开展,鲁东热心史志事业的同志,纷纷撰文进行考证,这对研究西周齐国和山东东部古代的历史,大有裨益,是值得称道的好事情。为了存真求实,把当时的齐都考察清楚,本刊将在“文物·考古”栏内对此展开讨论,殷切希望史志界、地理界的学者、专家积极撰稿。  相似文献   

17.
言路开放是齐国政治的特色,兴行于太公封齐建国而一贯于两姓齐国、至湣王而衰。可以说,言路开放制度的兴废是与齐国的盛衰相终始的。 太公为文王武王立“灵台之复”而广泛招贤和纳言。他强调人君要“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就是要兼听广纳、洞察一切。而要洞察一切的根本途径则是善于“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六韬·文韬》)。只有广集天下人的所见、所闻、所虑才成集思广益;只有做到兼听广纳、集思广益,才能洞察一切而不被迷惑、不受蒙蔽。  相似文献   

18.
试析齐国的经济发展与货币流通张继彬,仲采萍古齐是先秦东方文明大国。齐国都城临淄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公封齐,即推行"兴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商品经济政策。桓公执政后,任管仲为相,修太公之业,致力于经济改革,以货币为杠杆发展农、工、商业而致强国...  相似文献   

19.
赵缊 《管子学刊》2003,(3):24-30
姜齐在今山东的封立时间是周初东征灭薄姑践奄以后、周公归政成王之前,约当公元前1040年与公元前1039年之间;其最早的领封空间在今济阳至平阴之间沿古济水一带;其领封君当为丁公假,实际就封君为乙公得。齐得以立国,其背景是周初三公(周公、召公与太公)彼此在政治上围绕权力、利益矛盾斗争及不断妥协平衡的结果,也是周天子(成王)对其娘家姜姓集团在荥地政治损失的一种补偿。  相似文献   

20.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曲英杰近年来,关于齐国史与齐文化研究异常活跃,与之密切相关的古营丘地望及爽鸠氏、季、逢公伯陵、薄姑氏居地所在等问题亦很自然地被重新提起。论者或坚持营丘与临淄为一地,或在临淄之外另寻营丘,然对于自古相传的今临淄城外"桓公告"即古营丘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