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热手谬误和赌徒谬误心理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觉随机序列时,人们倾向于把序列中实际上各自独立的相邻结果看作是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的,而出现热手谬误或赌徒谬误,又称为随机序列中的正负近因效应。有关这两谬误最早的心理机制的探索中,Kahneman 和Tversky采用局部代表性启发法对此进行了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近期的一些模型(因果模型、Urn模型、记忆模型、适应模型和两阶段格式塔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两种谬误提出了新的解释。最后文章指出研究方法、神经机制、个体差异以及生活中的应用是该领域研究的几个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合取谬误是一种常见的判断偏差,它指的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评估合取事件及其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对合取规则系统性偏离的一种现象.实验1 就认知需要类型对合取谬误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高认知需要的被试较不易表现出双重合取谬误和单合取谬误.实验2 探讨了警告类型对合取谬误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警告时个体最易表现出单合取谬误,其次是间接警告,最后是直接警告;此外,认知需要与警告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高认知需要的被试在直接警告和间接警告时更少表现出双重合取谬误,在直接警告时更少表现出单合取谬误.  相似文献   

3.
吴梦  翁学东  孙铃  白新文 《心理科学》2013,36(1):175-182
赌徒谬误指当某一独立随机事件发生后,人们倾向认为这一结果再次出现的概率降低。如果一连串的随机事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人们倾向于认为随机事件将呈现系统性反转。证券市场中的赌徒谬误指在股票上涨(下跌)序列中做出股价将要下跌(上涨)的判断。本研究探讨股票市场特征(趋势长度及方向)及投资者的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对赌徒谬误的影响。以83名股票投资者为对象,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趋势长度主效应显著,短线情境下赌徒谬误频次更高;趋势方向主效应显著,下跌情境下赌徒谬误频次更高;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在短线下跌情境下,赌徒谬误频次更高;投资者的自我效能感对股票趋势长度具有调节作用,高自我效能的投资者在短线情境下更容易出现赌徒谬误。  相似文献   

4.
随机思维研究中基率谬误已成为最基本的也是最有争论的讨论内容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不同年龄和文化教养的被试解决不同基率的概率评估问题来了解我国被试是否存在基率谬误以及解决基率问题中哪些因素影响被试的行为,此外还试图对人们在解决这类随机思维活动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作初步的探讨。得到如下结果:1.本研究表明在解决随机思维问题时被试明显存在基率谬误。2.基率种类影响人们的反应行为,极端基率条件下的谬误与偏差较小些。3.年龄与教育水平影响反应行为,较年轻的高一学生组在解决基率问题时所犯的错误相对小些。4.在解决基率问题时被试运用的策略有:择一策略,综合策略和折衷策略,同时还存在着直觉思维。  相似文献   

5.
负启动的研究是考察选择性注意中抑制机制的基本实验范式。本研究选取不同难度的刺激材料,使用经典的负启动实验范式,分别从增加目标选择难度和干扰项个数两个方面考察了大学生被试的汉字特性负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在目标和干扰项互为形似字以及多个干扰项的情况下,被试的特性负启动效应均消失。此结果为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证明了负相容效应的存在,但目前对于负相容效应的产生是否依赖于掩蔽刺激还存在激烈的争议。实验共3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12个选自汉语情感词语系统的汉字词语为材料,在显示屏刷新率为70HZ的无掩蔽启动范式下操纵启动与目标的时间间隔,让被试对目标词语的效价做出按键反应,记录被试对目标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本研究试图基于该时间进程下负相容效应发生的关键点来研究上述争议。结果发现:(1)无掩蔽范式下也存在负相容效应;(2)刺激呈现方式不同相容效应也不同。这表明负相容效应的产生并不依赖于掩蔽的呈现,且刺激的呈现方式对该效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佳莹  张明 《心理学报》2014,46(2):196-203
结合掩蔽启动范式和Go-Nogo范式, 证明了语义水平负相容效应的存在, 考察了任务需求对语义水平负相容效应的影响。实验以汉字“左”和“右”作为掩蔽启动项, 在两个Block的Go试次中分别以双箭头和汉字为目标项, 要求被试做辨别反应, 在Nogo试次中不呈现目标项, 无需反应。行为结果发现, 只有当启动项与任务需求相关时才出现负相容效应。ERP结果发现, 只有在任务需求相关时Go任务中一致条件下的P3潜伏期更长; Nogo任务中, 相关条件下两种汉字启动项诱发的N2平均波幅差异显著, 相关和无关两种条件下P3波幅差异显著。说明语义水平负相容效应受自上而下任务需求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加工的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客体回溯范式考察了特征变化的连续性对维持客体连续表征的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索了形状维度上的变化方式(不变、渐变、突变)和亮度维度上的变化方式(不变、渐变、随机变化)对客体预览利化效应的影响。在特征连续条件下(不变或渐变),两个实验都获得了客体预览利化效应。而在特征不连续变化条件下(突变或随机变化),该效应消失。这些结果说明特征变化的连续性同样影响客体连续表征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王佳莹  缴润凯  张明 《心理学报》2016,(11):1370-1378
结合掩蔽启动范式和Go-Nogo范式,考察了任务设置影响负相容效应的机制。实验中以指向左或右的双箭头为掩蔽启动项,在两个Block中的Go试次中分别以箭头和汉字为目标项,要求被试对箭头或汉字做辨别反应,Nogo试次中不呈现目标项,被试无需反应。结果发现:Go试次中,只有在箭头任务设置下才出现负相容效应,脑电结果表现为一致条件下P3潜伏期显著长于不一致条件;Nogo试次中,箭头任务设置下的P3波幅显著大于汉字任务设置下的P3波幅。说明负相容效应受到任务设置这种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发生在阈下启动信息加工阶段。支持注意敏化模型,提示可以在更普遍的角度上理解负相容效应。  相似文献   

10.
感知负载对干扰效应和负启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保持刺激图形恒定,用改变任务难度的方法操纵负载的高低,研究了负载的变化对干扰效应及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零负载时出现干扰效应,而高、低负载时干扰效应消失;同时在低、零负载时出现负启动效应,在高负载时负启动反转为正启动。这些结果说明负载的变化对干扰子的状态有明显的作用,但正启动效应的出现显示高负载并不能完全排除对干扰子的加工。  相似文献   

11.
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 是一种在面孔加工研究领域中被研究者广为熟之的一种社会性知觉现象。具体而言,就是指个体识别异族面孔的成绩显著低于本族面孔。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个体在知觉他人的情绪面孔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异族面孔效应。但就目前而言,研究者还不了解自上而下的情绪预期(top-down emotional prediction) 是如何影响面孔识别过程中的异族效应。本研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cue-target)对该问题进行了考察,实验通过操纵“一致试次”的比率,来区分预期 (75% 的“一致”实验试次) 与非预期实验条件 (50% 的“一致”实验试次)。本实验招募28名健康的大学生被试(12名女性,16名男性)参加正式实验,这些被试无精神疾病、情绪障碍、视力缺陷等疾病。实验后,每一名被试都获得一定的实验报酬。实验结果发现,在正性和负性情绪不预期条件下,个体表现出了对异族面孔的识别劣势,即个体识别异族面孔表情的反应时更长。虽然在负性情绪预期条件下,个体仍然表现出了对异族面孔的识别劣势,但在正性情绪预期条件下,个体对异族面孔的这种识别劣势却消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先前的正性面孔情绪预期有效地消除了异族效应。因此,可以认为自上而下的情绪预期可能是一种促进劣势知觉加工的认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负折扣现象作为一种违背时间折扣假定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研究者关注。本文通过两种指标考察了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在负折扣现象上的差异。实验1运用二择一选择范式考察人们在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对于何时发生负性事件的时间偏好。结果发现,相比较于为他人决策,为自己决策时被试更倾向于选择早些发生负性事件,即更容易产生负折扣现象。实验2运用测量时间折扣率的经典范式考察了人们在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的时间折扣率。结果发现,为自己决策时比为他人决策时的时间折扣率更小,更容易出现负折扣率。总体结果表明,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容易出现负折扣现象。从情绪卷入的角度看,我们推测,为自己决策时由于更多的预期负性情绪卷入,从而导致更容易产生负折扣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了奖赏预期对人类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实验采用线索-目标范式, 分别记录了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以及无奖赏预期条件下对正性、中性和负性面孔进行情绪辨别任务的ERP数据。行为结果显示, 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 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快于对中性面孔的反应时。ERPs数据显示, 奖赏线索比无奖赏线索诱发了更正的P1、P2和P300成分。目标刺激诱发的P1、N170波幅以及N300均受到奖赏预期的调节, 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目标诱发了更正的ERPs。P1、N170、VPP等成分没有受到面孔情绪的影响, 而额中央位置的N300波幅显示情绪(正性与负性)面孔与中性面孔加工的差异。重要的是, N300波幅出现奖赏预期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正、负情绪加工效应以及负性偏向效应受奖赏预期的差异性影响。正性情绪加工效应不受奖赏预期的影响, 而负性情绪加工效应和负性偏向效应在奖赏预期条件下显著大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这些结果说明, 奖赏预期能够调节对面孔情绪的加工, 且不同加工进程中奖赏对情绪加工的调节作用不同。动机性信息调节注意资源的分配, 促进了个体在加工面孔情绪时的负性偏向。  相似文献   

14.
启动和探测刺激相同试次低比例时可出现类似负启动的抑制现象。本研究采用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单一探测范式,并操纵相关项(启动与探测词语义相关)的比例及刺激集的大小研究这一抑制机制的特点。实验一在低比例时发现了显著的负启动效应。实验二在低比例时,发现小的刺激集能诱发负启动,而大的则不能。表明在单一探测范式中启动与探测相关试次的低比例确实能诱发抑制控制,该抑制控制由忽视策略所致,并受刺激集大小的影响,支持了干扰项的凸显能够诱发强抑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对回忆的再认"范式,从输出监测的角度考察了操作效应的提取机制。实验1结果显示,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成绩缺乏首因效应,却拥有扩展的近因效应;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对回忆的再认"成绩显著差于语词任务下的成绩,差异具体表现在组块2~9、10、11和12上,表明在上述组块,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提取存在自动突显,即操作效应得益于这些组块在提取时的自动突显。实验2结果显示,在类别测验下,被试操作任务和语词任务的自由回忆成绩拥有相似的系列位置曲线,而"对回忆的再认"结果同实验1。研究认为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与自动突显机制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对回忆的再认"范式则能敏感地测量出操作效应的提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是一种在面孔加工研究领域中被研究者广为熟之的一种社会性知觉现象。具体而言,就是指个体识别异族面孔的成绩显著低于本族面孔。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个体在知觉他人的情绪面孔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异族面孔效应。但就目前而言,研究者还不了解自上而下的情绪预期(top-down emotional prediction)是如何影响面孔识别过程中的异族效应。本研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cue-target)对该问题进行了考察,实验通过操纵"一致试次"的比率,来区分预期(75%的"一致"实验试次)与非预期实验条件(50%的"一致"实验试次)。本实验招募28名健康的大学生被试(12名女性,16名男性)参加正式实验,这些被试无精神疾病、情绪障碍、视力缺陷等疾病。实验后,每一名被试都获得一定的实验报酬。实验结果发现,在正性和负性情绪不预期条件下,个体表现出了对异族面孔的识别劣势,即个体识别异族面孔表情的反应时更长。虽然在负性情绪预期条件下,个体仍然表现出了对异族面孔的识别劣势,但在正性情绪预期条件下,个体对异族面孔的这种识别劣势却消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先前的正性面孔情绪预期有效地消除了异族效应。因此,可以认为自上而下的情绪预期可能是一种促进劣势知觉加工的认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Healy等人(2008)的实验范式基础上,以中文姓名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位置特异性和项目呈现方式对即时情景记忆的影响。两个实验都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的20个姓名中的12个进行顺序重构。重构的12个位置分别为1-12、5-16、9-20三个水平,这三组位置同时包括绝对位置9-12。实验1采取视觉呈现,比较三个任务类型上重构正确率的差异。实验1的结果支持Healy的编码特异性理论,但是末尾呈现的项目仅有较小的重构优势。实验2采取听觉呈现,结果发现,在系列位置5-16上出现了较明显的近因效应,而在位置9-20上并无明显的近因效应。这表明位置特异性理论对顺序重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绝对位置的特异性而并非相对位置的特异性,系列位置效应出现在记忆的编码过程而不是提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知中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频因,近因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毅平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8,21(5):425-428
本文以社会认知为出发点,考察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它采用性质不同的成语作为实验材料,并操纵启动刺激的结构,系统探讨了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中原因与近因效应,结果发现:当呈现表示同一品质但性质相反的成语时,如果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之间不延迟,则近因在启动效应中起作用,但在延迟情况下,频因在启动效应中占优势;同时随着延迟的出现,启动效应明显变小。实验结果支持启动效应的突触模式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在确保负相容效应(NCE)的产生主要来自反应抑制贡献的实验范式基础上加入引发显性注意转移的目标刺激,探讨了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实验一在经典NCE范式中加入中性目标刺激,并操纵启动与目标的关系。发现,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无关条件次之,相容条件下最长。证明在该范式中反应抑制在NCE的产生中占主导地位。实验二则在实验一范式的基础上,加入左、中、右呈现的加号目标刺激。发现,两种目标类型的反应时结果模式均与实验一相似。结果表明,注意转移并非如Cole和Kuhn(2010)提出的能够独立引发NCE,它只是伴随NCE的抑制加工过程而出现,且其加工模式与抑制加工模式类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两组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异同,探讨汉字特性负启动效应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发现:低创造性思维能力组大学生具有显著的特性负启动效应,而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组大学生则没有产生明显的特性负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