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处机     
(1148—1227) 金代元初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开创人。或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依据新发现的五十五卷本《元宗博览三十一种》第二十八卷《长春刘真人语录》与其他道书资料互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明初高道刘渊然真人(1351—1432)的道脉传承进行简要介绍,结合《长春刘真人语录》,对刘渊然真人以净明为修道宗旨,兼取全真北派、金丹南宗  相似文献   

3.
正闵一得(1758-1836)是清代著名内丹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在江浙地区盛传期间,道教著作最为丰厚者;同时,他开宗创派,振兴金盖山龙门一派,成绩卓著。他在秉承全真传统丹法的同时,又吸收西竺心宗的秘法,兼采道教符箓派的"云篆"与佛教"真言",提出"中黄直透"法,对清代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清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道教内丹学丛书"1,流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学术界较少涉猎的《庄林续道藏》为基本素材,通过对其所收道书的研读,钩沉出许多有价值的闽台道教交通史料,并对清代闽台道教文化的交流提出了新见解。指出,清代是道教经典大量传入台湾的主要时期,福建是清代大陆与台湾道教交流的主要门户。从《庄林续道藏》所收道书的经卷的内容、刻刊人或助印人身份以及斋醮文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清代大陆道教正一派三山符箓(龙虎宗、阁皂宗、茅山宗)及清微派、神霄派和净明、闾山派(三奶派)都相续移入台湾,而这些道派的许多经卷是直接从福建传播到台湾的。  相似文献   

5.
唐代为中国道教的全盛时期,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来源有二,其一是继承魏晋神仙道教的传统,其二是魏晋天师道的流变。例如唐代专门从事外丹黄白术的金丹派道士和以各类气法修炼,兼服食药物养生的炼养派道士,则是继承方仙道传统的神仙道教流派。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等经箓派道教,实际上是魏晋天师道在神仙道教影响下的流变。再有楼观派(唐初改楼观为宗圣观)道士以终南山为中心,形成终南山道团,宗老子和关尹子,习《老》、《庄》,实为神仙道教和经箓派道教的融汇。唐代道观遍于全国名山大邑,以茅山和终南山最显,道教重道阶而不重道派。其中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师徒授受分明,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道派。自陶弘景以来其传授次第为:  相似文献   

6.
娄近垣是清代著名正一派道士。他不仅深受雍正帝宠信,名闻朝野,而且对道教理论科仪和组织建设,都有所贡献。因此对其生平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仅就其生平作点补充,重点是对其与清正乙派的关系作些探讨。 据《重修龙虎山志》和《枫泾小志》等载,娄近垣,字三臣,号朗斋(或谓字朗斋,号三臣),又号上清外史。浙江枫泾人。幼年出家枫泾仁济道院,师杨纯一。后去江西龙虎山屏上清宫提点周大经为师,从学五雷法及丹经玉决。  相似文献   

7.
刘一明是清代乾嘉时期西北地区影响甚大的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自觉继承和发扬了魏伯阳、陈抟、张伯端、王重阳、邱长春等人的道教思想传统,阐发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养生哲学思想体系。在他的道教养生哲学思想中,其方法论与境界说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在这里有较同时代其他道教养生学家更多的辩证法和修炼思想的合理因素,同时也较突出地体现出清代中期中国全真道教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人力胜天道”刘一明认为,人的形体是在虚无之“道”所派生出的“先天真一之气”的主宰之下而产生出来的。“所谓先天真一,祖气者是也。”人在母体而未生之前的胎儿状态,是最能体现“道”的至善至纯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与儒、释二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建构起中华民族的人文性格和价值取向。自东汉末年创立以来,道教就宗派纷呈、派别众多。南宋以降,金丹派开始出现"南宗"与"北宗"的分野。北宗指由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而南宗则尊奉北宋张伯端的内丹学说,故又称为"紫阳派"。相对于北宗而言,有关南宗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  相似文献   

9.
孙玄清(1496-1569),号紫阳,又号金山子、海岳山人,山东寿光人,明代崂山著名道士,曾受到皇帝敕封,是龙门派分支金山派的创始人。清代梁教无《玄门必读》记载:崂山祖,姓孙讳玄清,号海岳山人,乃龙门派邱祖第四代徒孙。系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孙家巷人。于明宏治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在崂山明霞洞出家……至嘉靖三十七  相似文献   

10.
清代,来自武当山的陈清觉、张清夜、穆清风等道士相继入蜀,使四川全真道逐步兴盛发展起来,成为整个清代道教"龙门中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清代方志资料为主,辅以金石、碑刻、文人游记、诗文及其他资料,对青城山、二仙庵、青羊宫、灌县二王庙、大邑县鹤鸣山、温江县龙盘寺、重庆府五福宫等四川地区的宫观及知名道士作了介绍,以期勾勒清代四川地区全真道尤其是全真道龙门派发展的大致样貌,为日后总结清代四川道教的发展史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后改用成,号紫阳,浙江临海人。张伯端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张伯端自幼熟读儒、释、道三教经书,对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以及悟道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位饱学有识之士。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悟真篇》、  相似文献   

12.
苍南是道教之乡,早在唐代,杭州高道马自然就云游并结庐本该县松山之巅,与其徒王延叟炼丹求仙。宋代,先后出现以本地道士林娄真为领袖的"水南派"及传自闽南以陈靖姑为教主的"闾山派"。元代,除以林任真为首的"水南家学"外,尚有"金丹派"南宗的流行。明代,传自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正一派"大盛。清及民国以后,全真道"龙门派"中兴,竟以后来者居上之势,驰名全国。目前,该县道教仍有全真、正一、闾山三大派。全真派尊王重阳为始祖,主张全形保真,性命双修,住宫观,不婚娶,以阐教、诵诗、礼忏、丹炼内养为主。正一派受牒于龙虎山真人,不出家,可婚娶,俗…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白玉蟾创立的金丹派南宗主要活动于南方,固有"南宗"之称。综合运用道书文献、史志资料和田野考察中发现的新材料,分析南宗前三祖在北方地区的行迹,可以发现张伯端、石泰、薛道光均涉足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然其在北方地区多为匆匆辗转或丹道秘传,并未正式创宗立派。张伯端得金丹大道于成都,青城山圆明宫、金堂县真多观等地至今仍有道教南宗相关遗存,且其道众仍延续着道教南宗的修炼传统。张伯端离开成都后,于汉阴山中紫阳洞修炼,其地理位置属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薛道光从关中南下后,数量众多的南宗后学也均活动于南方地区。从地缘上看,金丹派南宗并非源起于北方,而是起于南方并于南方正式发展成熟直至白玉蟾开宗立派。  相似文献   

14.
正娄近垣(1689~1776)为清代著名的正一派高道,在龙虎山上清宫修缮、香火田购置以及《龙虎山志》编纂等重大道教史事中,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雍正年间,娄近垣自龙虎山来到京师,因为替清世宗(雍正)礼斗驱祟、治疗头疾有验而受到优崇,先授以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后又敕封为"妙正真人"。进入乾隆朝以后,娄近垣的品级再次发生变动。但由于文献记载不同,学界目前的叙述不尽一致。~1爵秩为朝廷恩赐的重要体现,在政治、宗教以及文化上都极具象征意义。以下检索史料,再作考辨。  相似文献   

15.
北京白云观是全真道的第一丛林。清初,全真道龙门派王常月担任白云观方丈,其开坛传戒振兴全真道龙门派。因白云观属于全真道十方丛林,非清朝官方道观,故清代官方史料中记载的材料不多。本文主要依据现存清代档案讨论清朝清高宗两次敕修白云观史实及清仁宗发旨稽查白云观道士事件等有关北京白云观的两则事宜。  相似文献   

16.
在道教全真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内的祠堂院中,住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长,他就是今年已八十二岁高龄的曹信义道长。曹信义道长原籍河北省肃宁县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因家中贫穷,十六岁时便离家赴东北吉林省辉南县入商谋生,日寇侵华时,曾参加过抗日救国运动,东北沦陷后,投入玄门,在吉林省辉南县金川乡大龙湾龙潭宫出家为道士,拜其宫全真龙门派道士杨诚德为师,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  相似文献   

17.
陇县药王洞     
在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陇县城北一里多的北坡村后,有一座青竹翠柏掩映着幢幢殿宇的道观,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陇县药王洞。陇县药王洞始建于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道”的形容之称,“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中即有“谷神不死”之说。宋、金时,名医马钰(1123—1183)曾隐居于此。马钰擅长针灸,于金大定七年(1167)师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后开创道教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赐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马丹阳,谷神观随之改为丹阳洞。大定二十年(1180),道教龙门派鼻祖丘处机云游到陕西,初在宝鸡磻溪隐居,后栖居陇县龙门洞,发展道教龙门派。为扩大教派,发展道徒,丘真人又在与古陇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四川地区先后出了两位道教科仪大师:陈复慧和陈复烜。一、陈复慧著《雅宜集》,编纂《广成仪制》陈复慧,字仲远,号云峰羽客,四川彭山县(古称武阳)人,①乾隆年间青城山道士。著有《雅宜集》,并汇编道教科仪丛书《广成仪制》。《雅宜集》中载有陈复慧嗣派徒张本学、罗本章以及嗣教孙刘合诚之名,可知陈复慧属全真道龙门派传人。  相似文献   

19.
正8月29-30日,"龙门论道·德润众生——中国宝鸡陇县龙门洞道文化论坛"在龙门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陕西省道教协会主办,宝鸡市道教协会、陇县道教协会承办。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出席并致辞。本次论坛內容丰富,包括名人访谈论道、道文化论坛、纪念龙门山场创立835周年暨丘祖行宫落成庆典、道教养生斋体验、道文化笔会、道文化演出等活动。龙门洞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因长春真人丘处机隐修于此7年,创立道教全真龙门派,从而被誉为龙门祖庭,在整个道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清雍正、乾隆年间,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代道士张清夜,先后在成都武侯祠、青羊宫开启了道教法嗣,而成启派祖师。张清夜,字子还,号自牧道人,初名尊,江南长洲人(今苏州)生于清康熙十五年(1667)丙辰岁。少为诸生,善书翰,博学工诗,书法颜鲁公,乃东吴名士。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