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祈祷     
在迷,网的日子里, 在困惑的时刻中。 我用心灵去寻找, 我用皮诚去干待。 主啊!你在哪里? 一阵寂静,寂静得那么可怕…… 一片铁暗,黑暗得让人室.级··… 但我在赚胧之中, 似乎听到一个微小的声音: “孩子啊,不要怕, 我在这里,就在你舟边看顾着你, 信仰的门,我已经给  相似文献   

2.
谢爽 《天风》2005,(11):51-51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在一次约翰福音的讨论课上,老师讲到她怕黑,因为在她的经历中,黑暗意味着被遗弃,黑暗意味着死亡。她的话对我有一种强烈的触动,因为曾经我是一个喜欢黑暗的人,因我知道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外人不屑的眼光,只有在黑暗中我才看不到亲人藐视的表情,也只有在黑暗中我才能远离世界的喧嚣,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在黑暗中我学会了静默,在黑暗中我学会了孤独,也正是在黑暗中我习惯了被人遗弃。  相似文献   

3.
迦勒 《天风》2020,(1):14-14
一日聚会结束,我坐在椅子上想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再走,抬头看着圣台,虽然周围人声嘈杂,但我的心却非常平静。2020年,我就24岁了,回顾过去十年的经历,感慨良多,感谢神把我从黑暗中拯救出来,带给我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读经的讨论尤其是少儿读经的讨论在媒体上进行得非常热烈。事实上,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生读经的消息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尽管社会反响一直是褒贬不一,但此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颇为耐人寻味且意义深远。本文从经典的内涵、经典的存在根据与意义、读经热的原因及如何读经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相似文献   

6.
苏琼 《天风》2002,(12):44-45
在我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我的人生就开始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转折。饱尝了一个人从人生的顶端一落到黑暗低谷的痛苦与失落。我先是一名大学毕业生,而后又成为国企改革中首批下岗职工中的一员。而这一切的发生,却仅仅相隔一年的时间。当时,我真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就像是做了一场恶梦。我神情恍惚地回到家中,一头栽倒在床上,一连几天茶饭不思,人也日见消瘦。  相似文献   

7.
正午后,新雨初晴,我给家门口的铁闸上漆。戴着手套的手灵活地动作,蘸着银白色漆的刷子随之闪光,颜色老旧的铁条马上就焕然一新了。周遭寂静,只有不远处,小鸟在叫。这辰光,别说是糟老头在干名不见经传的零碎活儿,即使是大牌歌星在街上招摇,也只有不知尊贵为何物的狗儿发出警惕或好奇的叫声。可是,我的感觉却空前好,对着已完成一半的铁闸,叹一句:"很快就干完了,可惜啊可惜!"  相似文献   

8.
生命之曲     
一片寂静,万籁无声,生命之曲在沉默。在这寂静中,意志失去生命,思想消失踪影。欢乐如同野鸟逃开人们。欲想打破这寂静的幻境,于是我操起手里的弦琴。这弦琴是我从基督爱情之火,夜莺之乡取来的。我的弦琴的声音非常甜美。来吧,请君坐下来听我弹奏一首新曲。  相似文献   

9.
徐萍 《天风》2003,(1):22-22
人处于罪恶之中,却无法自救,而上帝是爱,上帝是全能的,人只有依靠上帝才能得救。上帝在对人的拯救中走上了十字架,这是拯救的遭遇,更是上帝之爱与上帝大能的显现,所以耶稣被钉十字架正是上帝拯救世人的方法。 上帝拯救人的方式是上帝首先走向人,指引人重回上帝的怀抱,其中人的信也很重要。真正的信,不是迷信。基督教的信首先是听到道,然后信道,遵行道,使信者跟从上帝回归到真正的家园。这样一种回归,是通过耶稣的启示,上帝之光对黑暗的照亮。“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耶稣又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12:46)  相似文献   

10.
两种眼光     
罗江涛 《天风》2001,(11):12-13
读经:民13:1-3,25-33,14:6-9 这几节经文所讲的是以色列民在加低斯的一段经历。今天我想藉这段经历与弟兄姊妹分享一个主题:两种眼光。 当以色列民离开何烈山后,来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并且在那里安营驻扎。此时他们离应许之地的边界已不远,只需按耶和华所说的上去得那地就可以了。但他们似乎信不过上帝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从何时起,我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六点起床,洗漱完便开始读经。每天坚持读三十章,读完第一遍,又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通过读经,我不再茫然,我知道我当做什么,并怎样去做。我的生活有了准则,凡事要讨神的喜悦,并要造就人。同学见我将圣经"刻在心版上",便来"取经",问我:"读经是否有速成?是否有在短时间便记住的方法?"我笑了笑,和同学分享我的故事:有一天,我依照习惯,提早来到会堂等待聚会。  相似文献   

12.
一位朋友诗写得非常漂亮,在全国各地的诗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作品,在这座城市,也算半个社会知名人士了,但圈子里的人却纷纷与他断交。他们最不能容忍的一点是此君待人没有半点诚意,时刻想着欺骗别人,比如明明是他有愧于人,却要在其他朋友面前散布中伤别人的言辞,好象是别人有负于他;再比如明明是他想从你腰包里掏钱,却要借助某个冠冕堂皇的名义,比如办诗报什么的……一句话,与他打交道,你时刻都要提心吊胆。 这位朋友也许并不缺乏照亮别人的能力,然而,他却把惟一的一束光对准了自己,只是把黑暗给予  相似文献   

13.
两年多的时间让我在神学院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在神学方面大得造就。然而我却发现自己的灵命没有多大长进,为什么每次来到我们中间的老牧长们,当他们祈祷、讲道时都那么有能力呢?这些问题不得不使我在灵性上进行一次反思。 回顾往事,使我深感惭愧。在校期间我只注重知识的增长,而忽略了灵性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我的灵修慢慢成了形式化,读经、祈祷、讲道成了“家常便饭”,没有更好地去重视它。  相似文献   

14.
韩国代表团副团长崔智光长老的补充发言"佛身虽无去无来,却国土无处不显现"。这是唐译《华严经》里的一句话。也许经中所传之意有所不同,但我愿意借此表达我们三国佛教领导人所愿之意。佛陀涅寂静二千五百余年之后,今天我们同心同德相聚在这里。这正是佛陀之意,也是...  相似文献   

15.
渊声 《天风》2011,(10):64-64
问:我是一个初信不久的信徒,牧师教导说读经是信徒灵命成长的粮食,不读经属灵生命就会枯萎。但每当我读经时就发现有好多问题和困惑,圣经实在好难懂,影响了我继续读下去的信心。请问,圣经读不懂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正很怀念刚毕业的那段日子。那时,在偏远的乡村中学教书,学校分给一间单身宿舍,宿舍很简陋,却是我的卧室,也是我的书房。印象深刻的是冬天。学生们都回家了,老师们也不剩几个,校园里空荡荡的。我极喜这样一种寂静的氛围。把炉火捅得旺旺的,连接蜂窝煤炉子的,是一截火墙,火墙被烘烤得暖暖的,我便趴在这火墙上,一字一句,描摹自己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17.
星转斗移,日月穿梭,日历又将翻到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这是我回国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当好好地准备一番,于是我找到了弥撒经书中春节的弥撒。弥撒中有两篇读经和两段福音,可以任选。两篇读经中,一篇记载的是有关逾越节的法律,天主藉着梅瑟和亚郎给以色列子民规定了...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以来,由于民国禁止学校读经以及"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读经现象逐渐沦为历史。然而,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读经现象又在民间兴起,甚至呈燎原之势。当代民间读经复兴的原因是什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综述,可以发现这些成果主要从教育学、文化学和现代化反思等几个视角对当代民间读经复兴现象进行研究,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民间读经这一现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渊声 《天风》2017,(3):64-64
问:我们夫妻俩常因生活琐事争吵,每次发生矛盾之后,老婆都会用冷战来对付我。这期间,她也会照常做家务、做饭,但就是不说话,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她都冷眼相对,弄得我心力交瘁,祈祷读经也无味,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思想的珍珠     
眼前摆不脱阴影,那是你背对了光明。花美,是因为花梦着了果实。甜果,也是苦过来的。孔雀开屏,虽然美丽,却也成了飞翔的屏障。蝴蝶飞得不高,但谁又能说蝴蝶飞得不美呢?宠爱喜鹊,痛恨乌鸦,是因一个报喜,一个报忧。阴影绊倒你,除非你被阴影吓倒。我不可揽星星入怀,但我可枕星光入眠。坠落的夕阳,把美丽的晚霞高举到天上。照亮阴影的是光明,掩盖阴影的是黑暗。要大潮奔涌,就不要害怕沉渣泛起。炭比柴烧得旺,是因为炭驱走了一腔忧怨的烟雾。过于风平浪静,帆反而显示不出自身的价值。藤攀附了大树,却也扭曲了自己。盯着树上一枚果实的人,是看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