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对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采用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30例CT平扫无责任病灶。CT灌注成像正常14例,异常16例。CTA正常4例,异常26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对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采用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30例CT平扫无责任病灶.CT灌注成像正常14例,异常16例.CTA正常4例,异常26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0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IGT阶段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鼻内镜手术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的影响。选择100例行鼻内镜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从麻醉诱导开始到拔管结束;对照组(C组),持续泵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诱导药物均为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0.6mg/kg,术中以丙泊酚6mg·kg-1·h-1、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维持。观察并记录诱导前5min,手术开始后10min及30min,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及拔管后2min的MAP及HR;记录术野质量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的发生率、呛咳评分、拔管后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D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2min血压和心率与C组相比降低(P〈0.05);D组的术野质量优于C组(P〈0.05),术中出血量D组少于C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躁动的发生率及呛咳评分D组低于C组(P〈0.05);D组拔管后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使鼻内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期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5.
探究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术中及术后的镇静效果。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C组,麻醉诱导期分别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结果三组滴鼻前时刻T0血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滴鼻后45min时刻(T1)和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刻(T2)D1组与D2组较C组心率和血压低(P〈0.05),但在允许范围内;T1、T2时刻,D1组与D2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躁动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2组较D1组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需求,D1组与D2组较C组少(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起到有效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剂量麻醉诱导期滴鼻减少术后躁动效果更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前列腺素E1的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Lipo PGE1)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80例肾移植受者在术后被随机分成两组:PGE1组和对照组。PGE1组从手术当天起至术后第14天每天给予静脉注射Lipo PGE1 20μg。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移植肾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和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率。应用Lipo PGE1的患者术后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肌酐、PSV、RI和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前列腺素E1有利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I盏床意义。对3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陆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指导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对60例发病≤3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颅脑CT扫描,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进行MSCTPI检查。结果提示,MSCTP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为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指导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对60例发病≤3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颅脑CT扫描,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进行MSCTPI检查.结果提示,MSCTP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为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B型尿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在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评价方面的价值,及其与APACHEII评分在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相关性。选取全身性感染患者32例,以28天随访结果,根据其转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8例。分别在确诊后Oh、72h采血行NT—proBNP检测,并采集数据进行APACHEII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NT—proBNP(Oh)[(5463.7±4152.3)ng/L]明显高于存活组[(839.4±1132.0)ng/L](P=0.016),72h后死亡组NT—proBNP[(5676.1±3937.4)ng/L]依然高于存活组[(843.5±866.3)ng/L](P=0.017)。NT—proBNP(Oh)、NT—proBNP(72h)(P〈0.05)是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过对数转换的NT—proBNP(Oh)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r=0.73,P〈0.001)。由此可见,NT—proBNP与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一种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全身性感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参数S及S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相关性。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及SI%与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79,P0.01;R=0.433,P0.05),通过测定参数S及S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进行半定量测定,评价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动脉硬化斑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粘附分子CD18、CD54和血小板CD62、CD63表达变化与急性脑梗塞(ACI)发病之间的关系,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52例ACI患者治疗前后CD18、CD54与CD62p、CD63两者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治疗前两者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Sprague-Dawley(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高血糖组(n=18)、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组(简称氟桂利嗪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n=6)、6h(n=6)、24h(n=6)分为3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的表达。结果氟桂利嗪组bcl-2于再灌注3h可见阳性表达,再灌注6h达高峰,至24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比较,缺血区bcl-2表达增加,差异显著,各时间点均为P0.01。证实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能使损伤脑区bcl-2表达上调,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观察苏合香丸对膝下段股一胭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共34例患者,随机分为苏合香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术后处理,苏合香丸组加用苏合香丸口服。观察术后第1、2年的疗效评价、踝/肱指数及彩超检查通畅率。两组患者术后第l、2年总有效率中药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6.
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的脑保护作用。选择50例患有高血压ASA分级Ⅱ级~Ⅲ级肝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组和复方氯化钠(复方乳酸林格液R)组,每组25例。于输注前(T0)、输注完毕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min(T3)、气管插管后15min(T4)、气管插管后30min(T5)抽取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S100B、IL-6、TNF-a的浓度。与T0点相比,H组,T5点S100B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TNF-a无明显变化(P0.05);R组在T5点S100B明显上升(P0.01);IL-6、TNF-a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R组相比,H组患者在T3-5时点S100B、IL-6和TNF-a均低(P0.05或P0.01)。结论为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解偶联蛋白-2基因启动子常见-866G/A基因多态性(UCP2—866G/A)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76例非糖尿病对照(NDM)和115例糖尿病患者(DM)的UCP2—866G/A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胰岛功能、代谢参数的差异性。结果DM的AA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NDM(32.2%vs15.8%,χ^2=6.526,P〈0.038)。在NDM组GG型携带者空腹C肽(FCP)水平高于AA和GG组(两两比较分别为t=2.99,P=0.005和t=2.229,P=0.03);在DM各基因型之间FCP和餐后2小时C肽(2hCP)情况与NDM对照相似,各基因型混和餐刺激后2hCP差异更加明显。结论为UCP2—866G/A基因多态性与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该基因多态性主要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罗红霉素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三组。分别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结束后测定MDA、IL-6、IL-8、IL-10、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缺血及再灌注后Apo、IR组较Sham组MDA升高(P0.01);再灌注结束后Apo组较IR组IL-6、IL-8减少,IL-10、中性粒细胞凋亡增加(P0.01)。罗红霉素能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减少致炎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30),NGF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进行造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IL-1β的表达。可见NGF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轻,TGF-β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