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12个问题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希腊文明时期起,人类就开始了对心智(m ind)奥秘孜孜不倦的探索。然而,在20世纪后半叶之前,心智在哲学中的研究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在过去的30年里,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智哲学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论题之一,它带动和涵盖了其他许多哲学分支的研究。心智哲学的当代领军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哲学家塞尔(John R.Searle)甚至指出:“50年前语言哲学被认为是‘第一哲学’,现在这一位置由心智哲学所取代。”[1]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塞尔在他的新作《心智》一书中总结了当代心智哲学应该加以深入研究的12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笛卡尔传统…  相似文献   

2.
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意向性问题是当代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成为人们考察意识经验的一般结构乃至生命的同一性、“我”、意义等问题的枢纽。自布伦塔诺(F.Brentano)明确地提出意向性是区分心智(mental)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标志以来,意向性问题受到了现象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实用主义等不同哲学流派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开辟了对经验、主观性、“我”-世界关系、身-心关系、认识论、认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意义等传统哲学核心问题探索的新局面,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主题以及有待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郦全民 《哲学研究》2012,(9):95-103,128
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中,意向性是颇受关注且又不断引发争论的中心概念之一。直观上,意向性系指心智状态或过程具有的"关于性",即心智的内容是关于或表征某种东西的。许多哲学家认为,意向性是大多数(甚至所有)心智状态的标志。倘若意向性确是一种真实的现象,则以理解心智现象为己任的认知科学,就有责任用科学上合适的方式来解释心智状态的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4.
意向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显学,特别是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思想核心。它关涉到许多基本的哲学问题,深入到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结构前提和逻辑预设。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过目前多数学者主要还是从当代西方哲学诸如现象学、语言分析哲学和心灵哲学等思想框架内来理解和阐释意向性理论,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西方哲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工作还很少有人做。刘景钊博士的《意向性:心智关指世界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年7月第1版,以下该书简称《意向性》)一书则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言哲学、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和具体实现过程越来越成为西方科学哲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不是要阐述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或理论,而旨在说明胡塞尔为何认为他的意向性概念对哲学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笔者拟对胡塞尔关于意识经验的模式、哲学在理解经验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对哲学研究范围的表面限制等问题作些评论。其次,笔者将简要地对有关外部世界的问题及胡塞尔思想的来源作些说明。本文不奢望详尽地论及以上问题,甚至不拟详细叙述胡塞尔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我只是想发掘并传达胡塞尔在探索意识的意向性以及他所谓的用以解决和消除传统哲学问题的技术力量——“意向分析”时所产生哲学的解放的意义。Ⅰ.正如弗勒斯达及其后继者多次指出的:胡塞尔的意识经验理论是两种思想影响的综合产  相似文献   

7.
一、从意向性问题到心理内容现当代意向性研究发端于布伦塔诺。他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出 ,世界上的现象可划分为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但两者的根本区别不是前人所说的是否有广延、是否能思等 ,而是有无意向性。他说 :“我们可以这样给心理现象下定义 ,即心理现象是那种在自身中以意向的方式涉及到对象的现象。” (Brentano ,p .12 4)但是心理现象为什么具有他物所不具有的意向性呢 ?这是布伦塔诺以及后来许多思想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近年来 ,心灵哲学的某些研究表明 :心理状态是由于具有特定的心理内容或语义性才具有意向性的。福…  相似文献   

8.
任晓明 《世界哲学》2005,63(4):97-105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引起哲学范式的转换,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纲领.逻辑机器哲学是传统哲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哲学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人与计算机的类比,探讨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心智的可能性以及有关的哲学问题.从本质上看,勃克斯的逻辑机器哲学及其人=机器人论题建基于心智的计算观,而心智的计算观不断地受到了严重的质疑.人工生命的进化研究成果表明,心智的计算观的困境是可以摆脱的."人工意识"的计算机生成和进化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将为拯救和发展心智的计算观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李侠 《哲学动态》2007,(10):42-47
当代科学认识论的研究,日益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认知科学正在成为21世纪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对此我们需要从当前的研究中梳理出总体的研究进路,从中寻绎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路径。当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日益深入到人类认识机制的领域。这种研究进路在哲学上就是元认识论问题,以往的哲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明显不够。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元认识论问题,这以美国心理学家福多心理模块理论为代表,提出人类认识的功能主义解释,到9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卡米洛夫-史密斯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一种折中的混合…  相似文献   

10.
意义、语义性、意向性、表征和心理内容等一直是不同学科的专门研究对象.然而,随着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哲学等向纵深的发展,出现了一种与分流并行不悖的合流倾向.其表现之一是,有关学科在对意义等作分门别类的研究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视角把它们作为没有区别的统一的对象加以探讨,把“意义”、“内容”、“表征”、“关于性”和“意向性”等当作没有实质差别的概念加以把握.之二是,分析传统的意向性理论与现象学传统的意向性理论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同时,最近又出现了靠拢乃至融合的趋势.之三是,在更高的层面对各种意义进行统一观照,以揭示最一般意义的“意义”和本质.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发展理论和发展哲学的研究,已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其中有: 1991年8月下旬,在北戴河由《哲学动态》编辑部、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山东大学哲学系首次联合发起召开了“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研讨会”。3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主要围绕以下论题展开讨论:1、关于发展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2、社会整体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3、关于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特点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4、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转型问题。 1992年8月中旬,在烟台召开了“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理论学术研讨会”,与会的60余位代表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加快我国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怡 《哲学动态》2004,(1):27-31
实用主义是美国重要的哲学传统.按照美国哲学家的看法,20世纪的美国哲学大体上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此消彼长的历史:分析哲学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兴盛是与实用主义互动的结果;而90年代后出现的实用主义的复兴,又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里我将主要围绕当代美国哲学家的论述,考察实用主义在当今美国哲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当今美国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心智哲学是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所发生的继语言(义)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次重要转向,它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元理论和方法论。(1)为心理学提供了"心智-语言-世界"新的世界观;(2)从哲学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并互哺;(3)促使人们对"人是什么"重新审视与理解;(4)引发了对以往心理学尤其是主流心理学的基石——身心二元论的质疑;(5)催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活动主义、情境认知等新取向的兴起。它对心理学有很大启示:第一,人工智能、动物研究等研究是有限度的;第二,应重视身体的作用;第三,应重视人的意向性,注重隐喻分析;第四,应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库恩的错误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库恩的一份遗产 托马斯·库恩的遗产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尽管库恩对20世纪最后的30余年的科学哲学是最有影响力的,但事实却是,在科学哲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库恩学派.而且最有库恩特色的论题(不可通约性论题)不再被认为像库恩所宣称的那样,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论题了.  相似文献   

15.
意向相关项概念是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并因此也是其现象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意向相关项是一个抽象的内涵实存物,是把弗雷格的意义概念从语言表达领域向意识行为的所有领域的一种推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和论题特征。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意向相关项,但意向相关项不是行为的对象,而是行为指向对象的中介。意向相关项不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被知觉到的,而是通过现象学反思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宁如 《现代哲学》2002,(4):101-108
意向性作为现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迈农这里有着与在胡塞尔那里同样重要的决定意义。迈农在布伦塔诺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心理体验及其各自所对应的对象类型的这一深入探讨,不仅将对象概念发展到了极致,而且为价值的存在争取了一个独立的领域,从而也使得价值的意向性构建成为可能。因此,迈农的意向性理论不仅是对象理论意义上的深化,更是价值维度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之间的意向奠基关系问题是胡塞尔哲学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胡塞尔对感受活动的理解.胡塞尔在《逻辑研究》时期坚持认为非客体化行为是奠基于客体化行为之上的.他基于意向性行为理论,把感受分为感受行为和感受感觉(感觉状态),前者属于意向性行为体验,后者属于非意向性行为体验.感受感觉...  相似文献   

18.
牟博 《世界哲学》2004,(5):40-40
通过对戴维森关于真理概念中心性论题的说法与道家哲学的求道传统的一个交锋-交融型的比较分析,我旨在讨论关于真理概念中心性的一个全面性论题之有效性,该全面性论题包括下述两个子论题:1.真理概念作为关于哲学探索目的之解释性规范而在哲学探索中发挥中心作用;2.真理概念作为哲学所探索的其它重要事物(例如意义和命题性思想)的解释性基础而在哲学探索中发挥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科学系本世纪70年代末正式诞生的交叉学科,它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包括实验的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探索智能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哲学、人工智能、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研究心智奥秘的科学成果的综合,国外称之为“实验的认识论”。十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在知觉、记忆、注意、意向、思维、解题、学习等领域内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模型,很值得我们重视,以便从中汲取营养,开拓哲学思维的视野。本刊获悉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认知科学与认识论”课题组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召开认知科学的系列课堂讨论,特约请该课题组成员为我刊撰写关于认知科学的基本论题的介绍文章,从这期起将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认识论探究人类知识的起源、基础、真理性和辩护(justification)。认知科学是哲学认识论的代延续和扩展,是“当代回答长期未解决的认识论问题所做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努力”(Gardne p.6)。这些努力不但关注知识,还关注智能———实现知识的能力;它不但关注心智是什么,还致于人工地实现智能的不同方面。在认知科学的经验研究中,人们对认知和智能的观念经历了两次革命性的转变,形成了两代认科学。第一次是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革命”(CognitiveRevolution)。这次革命促成了认科学的诞生。“认知革命”带来的重要的观念突破在于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