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一个人若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胃口",不知足、不知止,见名利之诱便不惜到处"咬钩",人生怎能获得长久的愉悦和安乐?知足,蕴含着个人拥有自知之明、自制之力和懂得自省自律的智慧,是对物质世界不作过分、过多要求的一种理性的行为。有人说,现代人的人生有两个境界:一个是知道,另一个就是知足。知道的人,活得明白;  相似文献   

2.
好多是非,是闲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招惹出来的。人在自在的时候,就容易给自己找点不自在。人是把贱骨头,心闲了,就会搁不下自己。其实还是寂寞在作祟。人在忙碌的时候,活得更容易靠近自己,而寂寞的时候更容易靠近欲望。前者是想去逃避逃不开的东西,后者是想去接触够不着的东西。前者想活得舒服一点,后者想活得刺激一点。前者的理智在原地,后者的情欲在远方。越自在,心旌越动荡。所以,一个人最危险的时候,不是忙碌  相似文献   

3.
2.战胜自卑:多方补“钙”才能成功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苦闷,什么事都不开心。即使你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卓越的人物,也总要活得自如,活得潇洒,活得高兴愉快吧。为此人们都应该面对这个让人不愉快的消极的自我心象──自卑。 首先我们谈如何消除自卑心理: 你的大脑是一个很忙碌的思考工厂,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个思考工厂里有两个工头:一个是“自信先生”,一个是“自卑先生”。“自信先生”负责制造积极兴奋的思考,如你为什么能做?你为什么有资格做?你为什么必须去做?你能取胜等等,总之是顽强进取的。而“自卑先生”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扇门,我无从知道。但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要通过一扇门,这扇门是生命之门,是母亲给予并开启的。母亲怀我10个月,我挣扎着,从这扇门挤出。这是一扇让母亲痛苦的门,这又是一扇让母亲充满幸福和希望的门。  相似文献   

5.
太阳我不要能有一粒火种常点燃我的生活激情我便知足大海我不要能有一滴水珠常滋润我奋进不停我便知足森林我不要能有一根手杖常扶助我在征途喘息片刻我便知足大地我不要能有一方泥土让我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便知足过多空中堆积过多的云阳光便被遮住了泛风冷雨处处阴暗老天也流下伤心的泪江河堆积过多的水堤坝便被涨破了洪水吞没田园和房屋失去家园的人好凄惨稻禾堆积过多的叶身子便被压弯了你挤我我挨你密不透气长出的谷粒全是瘪瘪的空壳人心堆积过多的愁精神便被绊倒了长吁短叹度日如年尝不到幸福是什么滋味知足(外一首)@张太成  相似文献   

6.
至少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依我管见,一个人这辈子至少要干成几件像样的事,经历过几场风雨,受过几番磨难,有过几次灿烂,才算没有白活,才算活得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生悟语     
怀旧 每一个人都会有怀旧的情绪,尤其人到中年以后。不论身处逆境还是功成名就,怀旧的情绪都会在心灵深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不速之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跑到正常的生活中,让你悲从中来,或者让你回到遥远温馨的往事之中。  相似文献   

8.
王同章 《天风》2005,(12):32-33
一、知足常乐常言道:“知足常乐”,这是真诚之理,人们也多有此种体会。一个人无论在钱财、物质、地位、权势等各方面能够知足,就能心态平衡,不贪、不奢、不淫、不欲,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心安理得,平安稳妥,心  相似文献   

9.
《老子》四十六章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矣。’这就是成语‘知足常乐’的来历。知足者,知道满足之谓也;常乐者经常快乐之谓也。‘知足’能够‘常乐’,然而,‘不知足’确实也是一种快乐,而且在工作、  相似文献   

10.
知足常乐     
正古语云:"知足者常乐。"为什么?因为知足者最富有。何为富有?"越多越富有""最多最富有"吗?未必。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对此答曰:"知足的人最富有。"由此可见,"富有"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哲学理念。相反,贪心不足,是痛苦之根。欲壑难填,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有那些知足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也才是真正意义上最大的富有者。  相似文献   

11.
人生在世,如果计较的东西太多,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样样都不肯放手,那就会如牛负重,活得很累;反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马马虎虎,什么都可以凑合,那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活得没啥意思。聪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知足”论,由来已久。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老子就提出:“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46章)几千年来,这种观念在统治阶级的倡扬下,又适应一些人的需要,日益滋长、渗透,几乎成为我们民族心理、社会心理、社会道德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这种传统的“知足”观念,积极乎?消极乎?应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3.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词典作“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解。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以提高效率;一个人要发明创造,寻求创意,也要善于举一反三,让绝妙的构思如泉喷涌。  相似文献   

14.
奋斗     
奋斗是一个充满质感、厚度、韧性而又让人感到肃然起敬的词语,它的内涵丰富、内蕴深刻,因为每一个人都能从“奋斗”二字中掂量出它沉甸甸的份量.因为每一人都知道,一旦他叉无反顾地选择了奋斗之路,那么,他就会像一个朝圣者一样向着自己心中的麦加之地无所畏惧地向前、向前。凡是自喻或被他人称之为奋斗者的人,决不会是一个游戏人生、甘于命运和自安平庸的人,  相似文献   

15.
活得长并不等于活得健康,从医学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长期存在着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势必会引起心态失衡,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身心有压力的感觉到底是怎样?目前,还未有科学的方法对身心压力进  相似文献   

16.
以度量人     
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瞬时而变的人情世故,许多人会感叹活得太累。其实,只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去计较人生的成败,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就可以活得轻松自在,活出人生的精彩。以度量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可以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45度做人:人活在世上,要俯下身子,正视前方  相似文献   

17.
自牧(八)     
汪维藩 《天风》2009,(2):52-53
(二十一)要作大丈夫 保罗劝勉哥林多人:“要作大丈夫。”(林前16:13)按希腊文,保罗所要求于哥林多人的,是“要作一个人”、“活得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简静     
简静,就是不活得热闹。只因知,热闹处即是烦恼处。人世所有的欲望,都在热闹里,所有的沦陷,也都在热闹里。离热闹远一些,就意味着离沦陷远一些。人活得简静,不是没有了烦恼,而是从此不再自寻烦恼。让想着一步登天的人去吧,然后,静看人世间种种万劫不复。酒桌,远比书房热闹;市井,远比古刹热闹。简静的人,人在书房,心在古刹。  相似文献   

19.
可贵的遗忘     
一个能过目不忘的人,是大家称赞和艳羡的对象。但如果一个人总不会遗忘,特别是不善于把那些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的信息束之高阁,那可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了解多少伤心事让多少伤心人失魂落魄,就知道遗忘应是一种可以保护自我的本能。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在北京碰到一大哥。他说,你挺好,活得简单。 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以为,他说我只会教书,干不了别的。后来,我懂了,他那是在夸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