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望 《天风》2007,(12):6-8
人要为主而活就是按照神的心意。按照神对待我们每个人的旨意,按照神托付我们每个人的职分来生活——经文:太25:14-30;路12:42;罗11:36,14:7-8圣经启示我们,万有都是本于神,依靠神,也归于神(罗11:36)。人是神在宇宙中特殊的创造,有灵,可以与神交通,也可以接受神的托付来生活和工作(像亚当,神托付他修理、看守伊甸园,可  相似文献   

2.
镜天 《天风》2006,(10):18-19
上帝创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总能在各人的身上看到不同的亮点,每个堪称“神之杰作”的个体总会带给你不少的启发,甚至是震撼。  相似文献   

3.
约翰 《天风》2004,(9):49-49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神爱世人"(约3:16),在原文中作"神爱世界"。神对这个世界的伟大爱意与善意让人感功。每个人都受惠于神,每一物都有赖神恩。神是每个人的朋友,虽然每个人未必把神当成朋友。主耶稣在这方面就是伟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尊重,每个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不是流于嘴上的唯唯诺诺抑或无端夸赞,更不是溜须拍马的曲意迎合。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把对方当回事,是一种不由自主的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5.
信生 《天风》1996,(2):33-34
使徒保罗在给青年同工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都提到“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不可叫人轻看你”。这是因为传道人是传讲神的话的,如果传道人不被人尊重,反被人轻看,那末,神的话也会因此而被人轻看。所以这是关系重大的事情,传道人不是为自己得名声,但他既是传讲神的话的,理应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6.
生命常新     
方子 《天风》2008,(2):33-33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创1:27我们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有尊贵的本质。所以,生命有其价值,而每个人的生命和性格都是独特的。除了重视生命,爱护生命外,我们也要尊重各人的不同,不宜纯以功利态度与人相处,尤其是与家人相处。  相似文献   

7.
倪光道 《天风》2012,(9):19-20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我用我所得的恩赐服侍你,你用你所得的恩赐服侍我。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受人服侍,也都要服侍人,在彼此服侍中彼此联络,在爱中建立自己。这就是神给教会百般恩赐的目的。经文:彼前4:10-11"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侍,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彼前4:10-11)我们读了这两节经文,要思考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郑汝榕 《天风》2005,(2):44-45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每个人蒙恩的经历也许不尽相同,但信靠神的人却都是有福了。每个神的儿女都会如数家珍般地将神对他的恩典或说与别人听或珍藏在心中。 十几年前,神以他奇妙的爱拯救了我,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又为自己感到庆幸,主耶稣在我身上显出了他的莫大的能力和慈爱。 以前,我的脾气很急躁,往往片面性地看待问题处理事物,常常使自己和家人都很不愉快。为此,母亲说:"你还是去教堂信上帝  相似文献   

9.
夏新穗 《天风》2011,(7):8-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且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尽相同,即或是同为神的儿女,因为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追求,最终的人生结果也完全不同。亚伯拉罕和他的侄子罗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两个人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也给我们后世神的儿女留下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无神论》2021,(1):16-21
毛泽东无神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层次的理论观点。一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神"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推翻神权、打倒神道地主和破除迷信观念,以及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二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信仰是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研究宗教问题、批判神学和破除迷信观念,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无神论,以及要用无神论代替有神论。三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问题是个群众问题,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应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党同宗教界要建立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博爱与狭隘     
陈大治 《天风》2004,(1):50-50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里的“世人”原文有世界、世人、宇宙之含义。它告诉我们,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神爱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神创造的一切。所有的人都包涵在神广博的爱中,这其中包括爱上帝的和从来没有想到上帝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李清妍 《天风》2018,(1):44-45
美,是古今中外,不分男女老幼和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追求的事物。所谓圣诗所带出的美,不仅使人通过音乐得到感观上的愉悦享受,更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使人得神喜悦。神就是真善美之源,大卫曾祈祷感叹说:'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参诗8∶1)然而,每个民族。  相似文献   

13.
人人平等享有尊严,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人。该理念被传统康德主义者们视为康德尊严思想中一个自明的命题。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并主张在康德哲学中"为什么要尊重人"的根据不在于人人享有尊严,相反,因为道德法则要求我们尊重人,所以每个人都享有尊严。可以以"尊严是什么"、"为什么要尊重人"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对上述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4.
敬拜     
单信 《天风》1997,(12)
“敬拜”是圣经中一个很古老的名词了,其原意是,用内心的敬仰与尊重,在外表的行为表现出真诚、诚实的态度 不论是人或天使,敬拜的对象只能是一位,就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宰,上帝也多次特别强调:除了他以外,不可另拜别神,因为根本也就没有别的神,所以有不少“假神”,是人用许多东西“取代”了真神而已 因此,敬拜形成圣经中很独特的观念,不只指宗教仪式的一种,更是要人专心认定独一真神,好像孩子出于天性认  相似文献   

15.
光盐 《天风》1994,(5):39-40
神创造万物之后。“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我们将神的创造与人的制造比较一下: (一)糖与水果 据医生说,糖一经入口与唾液溶合,即变成酸,酸性最会腐蚀牙齿。吃新鲜水果,或干果,以及蜂蜜中的一般糖都不会坏人的牙齿,经过人工精炼的糖就有害,由此可见神的智慧。 (二)醋与柠檬 许多人喜欢在食物中放一点醋以得一点酸味。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有需求,每个人都试图以自己为圆心去评价别人,一旦需求不能被满足,就有飞短流长衍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当面恭谦礼让,背后却暗箭伤人。所以说,世上绝对没有单单受人非难或单单受人赞美的人,过去不曾有过,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可能产生。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一个人该如何去面对他人的非议,如何才能不活在他人的眼中口中。纷繁芜杂的尘世,就算你  相似文献   

17.
传统神义论近代以来不断受到恶与苦难现实的严峻挑战,不少神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对传统的神观念和创造论进行重新反思,别尔嘉耶夫作为俄国宗教哲学的杰出代表也对之作了积极的探索。他对传统神学全知全能、水恒不变的神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是人类理性客体化的结果,而将神视为精神与个性,并且特别强调神的爱与怜悯、痛苦与受难,强调神与人的相互依存,强调神对人的呼唤,神与人的相遇与交会。在对“从无创有”创造论的诠释中,他提出了“非被创造自由”的概念解释恶与苦难的来源,以避免传统神义论的尴尬。别尔嘉耶夫的神观念与创造论与过程神学和莫尔特曼等人的神学有相通之处,部分思想汇入了现代神学发展的巨流。  相似文献   

18.
得胜的义     
华耀增 《天风》2006,(21):8-9
神救赎了我们,没有对我们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我们敬畏他,敬畏他的目的,也是要我们通过对神的敬畏而严格地约束自己。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把神的爱带给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义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李阔渊 《天风》2007,(12):20-21
寻求耶和华的人什么好处都不缺,寻求就寻见。耶稣告诉我们要恒切坚定地寻求神,但是人往往未曾努力就放弃了,然后断定不能寻见神。认识神也是需要付上信心、专心和贯彻到底的恒心。耶稣保证我们所付的努力必然得到报酬,只要我们不放弃寻求神,相信我们的人生是富足的人生。我相信每个真正把神接到自己生命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06,(23):2-3
这个喜讯令全世界的人振奋,直到今天,历经二千多年,还是终久不衰的信息。耶稣基督道成了肉身,神成为人的样子,真真实实地住在世人的中间。他的降生,他的工作,他所传的福音,都是实在的,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