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禁地,亦即指由于地形原因而不可进入的地区,尤其是指出于政治、宗教或其他动机而作出的决策所禁止入内的区域(场所、城市、国家)。禁地往往蒙上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几乎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到达拉萨曾是几代探险家的梦想。这一地区不仅对外人封闭,而且对“内部人”也封闭:任何人不得离开“外出”。德川幕府对日本实行的隔绝就是这样一种双向隔离。当然.地理条件也有助于这种隔离,因而使之轻易地付诸实行。有人指出(或许这种说法不够严肃).举世闻名的中国长城不仅意味着防范匈奴入侵,更意味着防止中国人逃离。史料也表明中国过…  相似文献   

2.
严锡禹 《天风》2001,(11):46-47
一、基督教神学的特征 神学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批判性或反思性。所谓批判,并不是我们习惯上理解的政治术语,而是学术界运用的学术术语。也许我们中国人更容易接受“反思性”这个词。从本质上讲,批判和反思没有多大区别。神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西方已经发展了2000年,而且在2000年的历史中,它始终处在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中。发展和更新是神学生命力的体现,这个生命力就与批判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人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蔗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悲怆话题。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心理学的三个伟大贡献,讨论了中国心理学的七种困境,通过文献研究,从四个维度(大师、学派、理论、影响力)比较了六个国家(中、美、德、英、俄、日)的心理学学科发展水平。认为只有"培土固本",回归自己的根文化,并且让心理学拓展更大的呼吸空间,中国心理学才有希望立于世界心理学之林。  相似文献   

5.
一八四二年,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哲学要成为世界的哲学,世界也将成为哲学的世界。马克思这句话目前正在中国实现着。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于有了毛泽东著作那样的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一进入中国,就使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面目为之一新,就开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化的过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继胜利,以及社公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就是这个哲学在中国所开的灿烂之花,所结的丰硕之果。目前中国人民正在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玉佛     
我国的玉佛很多,大多分布在一些著名的寺院中。这些玉佛洁白、晶莹、美观,深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北京北海团城里的承光殿中,有一尊缅甸送的玉佛,系释迦牟尼坐像。高1.5米,用整块玉雕成,通体光润,晶莹无暇。玉佛身披袈裟,头顶和衣袍都镶有宝石,神志端庄安祥,雕刻艺术高超,是一件珍贵的佛教文物,也是中缅两国人民的友好象征。而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侵略者在玉佛的臂上砍了一刀,至今刀痕犹存。因此又是侵略者罪行的有力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同志于2015年提出的我国宗教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中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再次重申了我国宗教的这一发展目标。就天主教而言,宗教中国化与天主教本地化是一脉相承的。纵观天主教传入中国700余年的历史可知,其本地化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在总结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文化实际和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起于西方,是全人类未竟的规划,也是当代中国无法回避的事业。随着"人类和地球的欧洲化"成为世界历史的主导逻辑,中国早期现代性之路无不以欧美为参照,西学东渐实质启发了中国的现代性事业。然而,实践不会迁就任何先验的逻辑,西方现代性话语不是"终极词汇",回到中国自身,才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唯一正确方向。中国道路的成功代表了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的出场。现代性的中国话语,超越了西方的现代性逻辑,注入了中国的原创性内涵,承载着复杂的现代性使命。中国新现代性在现代性文明谱系中独树一帜,人类从此不再将其身家性命"系泊于某种单一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建筑和中国古代服饰像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用它们特有的语言把中国五千年悠悠灿烂的文明向我们娓娓道来。纵观两者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如流光溢彩的古建筑屋顶和形制严格的古代冠冕,都代表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中轴线上对称分布的建筑格局和二维平面设计的古汉服,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曲径通幽的中国园林和宽衣大袖的汉服,不经意间流露出中国虚虚实实的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的中国语境、中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学术研究是现代化实践的一部分,必须表达现代化实践的要求,反映现代化实践的过程和内容。在今天,学术研究、哲学研究要真正符合我国现代化实践的要求,就必须从中国语境出发,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当然,这里所说的中国语境、中国问题是在全球化背景中来说的,并...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国梦,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而不能靠任何别人的恩赐.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任何别人的阻挠也是徒劳的.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的追求,中国人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穆斯林有2100万人,包含中国10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而且,他们又分为不同的教派、学派、门宦等,出发点和角度各有不同。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派别的不同社团,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表述,要作出统一的结论,似乎有点不自量力。在此,仅从历史和整体的视域,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Ⅰ.寻言在大陆中国以外怎么能够还有什么哲学呢?即使在大陆中国以外有中国哲学,写这样的文章可又有什么价值呢?某些曾经教授中国哲学、出版过中国哲学的美国人说:毛泽东是当代中国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哲学家代表,毛主义是当代唯一的中国哲学。但作者自信,它根本不是自发地产生于中国哲学传统的产物。这样看来,毛能否当做当代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是很成问题的。我并非否认研究毛的思想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不应不适当地夸大他在中国哲学上的地位,以致埋没当代中国哲学家的创造性的贡献。毛的思想在使西方人士了解马列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毛的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的自然产物,那么就是犯了本文作者称为“错误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16-18日,中国无神论学会在北京圆山大酒店召开了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在中国的走向”。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法学所、中央民族大学等25个单位的50多位学者出席研讨会。围绕“宗教与国际关系”、“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寻求社会价值终极目标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过程,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正确终极价值目标才最终被明确.这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人民幸福更具根本性和终极意义.这一目标体现了中国人、中国国家、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它又具有实现的可靠保证.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终极目标在当代的精辟概括和形象表达,体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不仅具有独特的中国魅力,而且是对美国梦的超越.中国梦是我国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也是鼓舞中国人民为其实现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可以增强中国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陈忠 《天风》2002,(12):31
《中国丛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它是由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裨治文主编的月刊。1832年5月创刊,1851年12月停刊。首尾整整维持了20年,1847年裨治文因工作调动,主编职务由传教士卫三畏继任。该刊物初创10年间,中心内容是鼓动在华外侨与西方政府对华使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外货推销的市场。1834年12月9日,在广州的全体英侨(包括传教士)写了一份呈英国国王书,要求英政府增派兵舰和军队来中国,以武力对付中国。裨治文将它全文登载在《丛报》上,并迫不及待地公开表示支持。他写道:“我们衷心希望他们能达到他们所提出的全部要求。”“如果各国不能说服她,就强迫她走上一条与各国的权利和她的义务更为一致的路线上来。”否则,我们“就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6,(2):5-13
中国精神哲学传统一以贯之演绎的是伦理与道德"相濡以沫"的文化正剧,而拒绝向"相忘江湖"的道德自由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哲学形态的"中国范式"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进行话语转换,与黑格尔"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西方范式"相比,"礼——克己——仁"的"中国范式"最重要的"中国风情"便是"克己"。"中国范式"在现代以文化坚守与问题共识两种方式呈现,一方面表现为对伦理型文化的坚守,以及"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另一方面是在关于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两大问题诊断的高度共识中所表现的伦理忧患意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话语,就是"伦——理——道——德——得"的精神哲学过程和精神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类推思想与中国古代宗族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援类而推的方法 ,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形成这种思维方法的过程中 ,有一个“类”概念的发展过程 ;它的特质的确立 ,与中国古代的宗族社会有密切的联系 ,并因此具有了它的历史必然性与思维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化,化出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说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问题,同时更包含着重视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活生生的流变着的现象,是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教条都无法框定的。这就需要破除一些观念误区,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冲击是中国文化在现代所遭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精神事件。现代中国哲学的诠释方案必须在中国文化的自我反思历程、或者说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精神层面上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直言之,现代中国哲学诞生于“承认的斗争”,诞生于中国文化的苦恼意识。如果说“五四”的彻底反传统主义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之自我意识的怀疑论阶段,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之自我意识的发展,现代新儒家基本上超越了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阶段,但仍不免在苦恼意识中挣扎。中国文化要真正克服苦恼意识,必须直面西方文化的理智挑战。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中国哲学作为一种诠释方案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