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5,(12)
<正>[中国经济网]近日,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让人  相似文献   

2.
拥有长大了的孩子的一件乐事是我不必再催促他们写感谢信。在他们小的时候,三个孩子会口述他们的感谢,我则记录下来,再装上他们自己画的作为礼物的画。然而,到埃莉诺、萨拉、德鲁可以自己写感谢信时,他们却要在我无数次的催促、激励下才会勉强写几句。 “你给爷爷写信了吗,感谢他给你寄的书?”我会问。“关于那件羊毛衫,你是怎么对多萝西姨妈说的?”无一例外地,我会遭遇到含糊不清的话和不屑的耸肩。 一年,圣诞节之后的几天,我厌倦了不断地催促他们。这些孩子已变得对我的话充耳不闻了。灰心丧气的我宣布:谁也不许玩新玩具或者穿…  相似文献   

3.
小草 《天风》2005,(6):35-35
一个杂志的编辑说:“很多有头脑的警官都看到了青少年犯罪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些父母对孩子通常说的话是,我们想让孩子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您会发现,完美主义会给孩子带来的苦毒,因为孩子并不完美。如果您能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史”,或许能够帮助您。您需要对孩子实行宽容,他们不能和比他们大5、6岁的人相比。他们把事做对时要找出夸奖他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照相馆风波     
一、案例背景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是,我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聊天说:“我爸爸妈妈带我旅游的时候拍了很多照片;”“我在照相馆里拍照的时候头发的也特美丽。”听了这些谈话后我灵机一动,何不开个照相馆呢,让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加入进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尽情地去玩。刚开始孩子们都争着去照相馆里玩,可是完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孩子们不那么积极主动地去玩了。  相似文献   

5.
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俞国良  董妍 《心理学报》2007,39(4):679-687
以学习不良青少年为被试,采用成绩反馈法诱发情绪,考察了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的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会影响学习不良青少年的选择性注意,具有积极低唤醒情绪的学习不良青少年,他们的选择性注意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消极情绪下的被试;(2)学习不良青少年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持续性注意能力,消极高唤醒的情绪能够增加虚报率,而积极高唤醒的情绪能够提高判断标准,降低虚报率  相似文献   

6.
1前言笔者(樱井素子)于某年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曾对一所重度语言障碍儿童学校全体学生进行箱庭疗法的尝试,特别对那些认为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进行了连续性治疗。通过这一连续性治疗,探讨作为一名日本的治疗者与由来自世界各地移民构成的澳大利亚的孩子在治疗场合下会形成怎样的治疗关系,同时考察在箱庭治疗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文化差异。2喜欢玩砂的8岁男孩:萨姆在学校的一个房间里设置了一套箱庭疗法的用具。每个孩子都很高兴地参加了“玩砂”游戏。有一天,一位老师将一个男孩带来并说:“这孩子的情况有点棘手,让他来做‘玩…  相似文献   

7.
正佩里·克拉斯是波士顿贝尔维尤医院的一位儿科医生,每天都能见到很多前来就诊的患儿。时间一久,她便发现一个现象:为防止孩子在候诊时哭闹、焦躁不安,不少家长都会给他们手机和平板电脑让他们玩,有的一玩就是数小时,许多躺在病床上的住院患儿,床头摆放的必备物品  相似文献   

8.
“减负”给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不堪重负的中小学生带来了希望,却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与惶恐不安,他们担心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的前程,比以前更加紧锣密鼓地为孩子买复习材料,安排课外学习时间,于是乎便出现了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怪现象。学生们刚从学校的“高压”下解脱出来,又被家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金币     
生长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生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会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自然大多数孩子会想到钱,也有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着的价值连城的钻石,显然这些不是他们母亲所要的答案。她们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 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是啊!怀有这枚人生的…  相似文献   

10.
诡辩是种技巧,自然,能玩诡辩的孩子特别聪明。不信,请细细思考以下事例。其一:爸爸对睡懒觉的孩子说:“快点起来,早起好”。儿子问:“为什么早起好?”爸爸回答:“因为小鸟起得早才能捉住小虫。”儿子反驳:“可是,如果小虫不起那么早,不就安全了吗?”爸爸哑然。其二:妈妈对兵兵说:“千万别跟丁丁玩.”兵兵问:“为什么?”妈妈回答:“因为丁丁是个坏孩于。”兵兵问:“那么,我要是听您的话,我就是个好孩子了,是吗?”妈妈点头:“是的。”兵兵又问:“那——是不是大家都应该限好孩子玩?”妈妈点头:“是的。”兵兵;“…  相似文献   

11.
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研究选取了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5所不同类型学校的651名青少年,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的父亲意象。结果表明:青少年对父亲意象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父亲个性意象”的满意度最高,“父亲时代意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现代父亲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观念,但却很难成为孩子眼中跟得上潮流的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是现代父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正>一、家长来信孩子是一个八年级的男生,疫情以后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与父母的沟通也降到了冰点。在孩子六年级之前,家长尚能控制一下孩子的手机使用。之后,明显感觉孩子手机使用越来越失控。到了八年级,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拿着手机,如果不给就会大发雷霆,在家里砸东西,疯狂地寻找手机直到找到为止。孩子拿着手机主要就是刷视频,一刷视频就控制不住时间,现在很难保证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青岛市65所中学3355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上网时间后,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习焦虑在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学习焦虑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且相对于同伴关系水平低的个体,学校归属感对手机依赖、学校归属感对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焦虑对手机依赖的作用都在同伴关系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学校归属感是如何影响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未满14岁进入清华大学,是年龄最小的清华新生。父亲说:“孩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主要就是不迷恋电视、手机、电脑,而学习上从没松懈过。”有资料显示,现在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平均每天4小时,这样书恺每天就比别的孩子多学习4小时。  相似文献   

15.
谁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有分寸。对孩子百依百顺,唯“命”是从,一味袒护,绝不是爱,而是害。父母对孩子的欲望,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是形成“独子”任性、娇骄二气的重要根源之一。对孩子的要求答应过快则更糟糕。如今的青少年,大多是甜水中泡大的独生子女,在各方面都育优越感。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养成他们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从  相似文献   

16.
金榜题名,皆大欢喜,固然令人神往。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还不高,能上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幸运者,如果自己的孩子榜上无名,该怎么办呢?首先父母要打破“升学成才”的迷信,教育孩子“一颗红心,多种打算”、“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使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承受压力,在落榜之后,能尽快地振作精神,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生活中去。孩子高中毕业后已经算是“大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可是高考落榜,暂时又没有合适的工作,生活上还完全依赖父母,会使他们很苦闷,这时父母更应当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乐观地等待分配或再次报考大学。在孩…  相似文献   

17.
向孩子学习     
周国平 《天风》2010,(2):60-60
耶稣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断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几乎一切伟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的心智尚未被岁月扭曲,保存着最宝贵的品质,值得大人们学习。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神色     
有个孩子,他看人的神色总是慌里慌张的,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盯着你的脸看上好久。如果你一脸严肃,他会屏声静气,慢慢低下头,如果你脸上笑嘻嘻的,他也会换上笑脸。他很喜欢和我儿子一起玩,休息天,有时会在体育场附近遇上,两个孩子碰在一起,便欢声笑语。我坐在一边,看着他们“疯”在一起。有一次,两个孩子又在体育馆遇上了,我发现带他来的,不是他奶奶,而是他的妈妈。他的妈妈看上去挺利索的,很干练。她朝我笑笑,也坐在一边去了。我坐那打盹。突然我听到一声暴喝:“佳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天堂     
幼儿园的阿姨对我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挺“霸道”。孩子回家后,我对他讲道理,我告诉他,如果这样,小朋友们不会再和你玩了,你的朋友也会离开你,老师不会喜欢你……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而且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似乎有增无减,他们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往往只想到教育和感化,或者是责骂与惩处,绝少有人想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更不会想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的治疗。一、“笨小孩”实为孤独症在心理门诊中,一个年仅3岁的病人小明很特别。据小明的父母回忆,孩子在1岁之前一切都正常,到1岁后好像什么都停止了,到了3岁还不能叫“爸爸”、“妈妈”,只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进入幼儿园后,表现独来独往,常常独自一人做自己的动作。小明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