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同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心理素质和同伴关系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及他评同伴关系测量调查了938名在校中学生。结果发现:(1)中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同伴关系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素质显著正向预测自尊与同伴关系,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2)中学生自尊在心理素质和同伴关系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简表以及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58名高中生,探索"大五"人格、依恋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关系紧密,神经质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其它人格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孤独感的有力预测变量;"大五"人格也是青少年依恋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责任性、神经质和宜人性是亲子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而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同伴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且同伴依恋的预测效力更强;在不同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的总体中介效应不同,而在同一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同伴依恋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亲子依恋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与问卷法探究了创造性人格与儿童利己、利他两类动机的欺骗行为的关系及亲子沟通质量的调节作用,以317名儿童(M=9.77, SD=0.74)为被试,结果显示:(1)创造性人格对儿童利己、利他欺骗行为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父子与母子沟通质量能够负向预测儿童的利己欺骗行为,对利他欺骗行为没有显著预测作用;(3)父子沟通质量能够调节儿童创造性人格与利己、利他欺骗行为的关系:高父子沟通质量能够缓冲创造性人格对儿童利己欺骗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高父子沟通质量也能够保护创造性人格对儿童利他欺骗行为的正向预测;(4)母子沟通质量对创造性人格与儿童利己、利他欺骗行为的关系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善因营销的捐赠水平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尤其是考察了道德提升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产品-公益事业拟合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善因营销的捐赠水平对消费者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道德提升感在捐赠水平与消费者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与此同时,产品-公益事业拟合度显著地调节了捐赠水平与道德提升感的关系,且该调节关系通过道德提升感的中介作用来进一步影响消费者态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78名小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的分析结果发现:(1)一年级小学生第一学期末(T2)的同伴关系、学校态度和学业行为表现都较好,随着入学时间延长,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呈上升趋势,而学校态度呈下降趋势;(2)父亲学历正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家庭收入负向预测T2时的学校态度;权威教养方式正向预测T2时的学业行为;专制教养方式负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3)母亲学历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权威教养方式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对986名师范生进行调查,考察自我概念、自立人格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师范生的自我概念与其自立人格、教师职业成熟度及其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师范生的自立人格与其教师职业成熟度、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也存在显著正相关;(2)师范生的自我概念主要通过影响其自立人格间接地正向预测教师职业能力;自我概念不仅可以直接显著地正向预测教师职业成熟度和职业态度,还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自立人格进而间接地正向预测教师职业成熟度和教师职业态度。这一结果表明自立人格在自我概念影响教师职业能力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在自我概念影响教师职业成熟度和教师职业态度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利他动机、组织认同和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选取北京市不同学区的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利他行为问卷、组织认同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和知识共享问卷获得有效数据1342份。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利他动机对其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组织认同在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知识共享之间起到调节作用;(3)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组织认同对知识共享的交互效应具有高阶调节作用。本研究检验了个体因素(利他动机)与组织因素(组织认同、组织支持感)变量对知识共享的共同作用,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隔一年半的追踪设计对192名学前儿童的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发现:T1同伴接纳可以显著正向预测T2社会能力,显著负相预测T2外化问题行为,T1社会能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T2同伴接纳,T1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行为可以显著负向预测T2同伴接纳;T2同伴接纳可以显著正向预测T3社会能力,显著负相预测T3外化问题行为,T2社会能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T3同伴接纳。这些结果表明,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周颖  刘俊升 《心理科学》2015,(4):861-869
以1485名3-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同伴评价和自我报告,考察性别对羞怯和心理适应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同伴关系不良在上述调节效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羞怯、同伴关系不良、孤独和抑郁的性别差异显著。女孩的羞怯水平显著高于男孩,而同伴关系不良、孤独、抑郁水平则显著低于男孩;(2)羞怯与同伴关系不良、孤独、抑郁呈较弱的正相关,而与自尊呈较弱的负相关;(3)羞怯与孤独、抑郁、自尊的关系受性别因素的调节,羞怯男孩面临的心理适应风险高于羞怯女孩;(4)性别对羞怯和孤独、抑郁、自尊关系的调节通过同伴关系不良这一中介因素而实现,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在25%至47%之间。这一结果表明,羞怯的适应价值存在性别差异,而同伴关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0.
纪林芹  魏星  陈亮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2,44(11):1479-1489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806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11.27±0.36岁)为被试,考察同伴拒绝、侵害两种同伴关系不利与儿童攻击行为间的关系、以及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同伴信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同伴拒绝、侵害与儿童的身体攻击、关系攻击显著正相关,与儿童的自我概念、同伴信念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同伴信念与两类攻击显著相关.(2)同伴拒绝、关系侵害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身体侵害仅对身体攻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关系攻击无显著影响.(3)儿童的身体自我概念、社交自我概念及同伴信念在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攻击的联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拒绝对儿童的身体攻击、关系攻击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不同类型的侵害经历与儿童攻击间的联系存在类型特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