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研究表明,除自下而上因素外,自上而下因素也能够对客体知觉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注意的分配。本研究以不同词频(高频和低频)的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双矩形线索范式变式考察不同语义客体表征质量对基于语义客体注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语义客体表征质量的条件下出现了基于语义客体的注意效应,而在低语义客体表征质量的条件下并未出现基于语义客体的注意效应。该结果表明,语义客体表征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基于语义客体注意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客体的注意对客体工作记忆的复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体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具有自动导向作用.本研究采用自然图片为材料考察了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对客体工作记忆积极保持信息表征的复述作用.根据实验中阻止基于注意的复述的方式不同,本研究共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通过不呈现记忆匹配项来阻止基于注意的复述,实验二通过突显将注意转移至非记忆匹配项来阻止基于注意的复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对客体工作记忆积极保持物体表征起着重要的复述作用.  相似文献   

3.
预览效应是一种在已经存在的多个旧客体中优先选择多个新客体, 对新客体表现出优先加工的现象。文章综述了预览效应认知神经机制的两种主要观点:(1)旧客体抑制观点, 认为预览效应是由于对旧客体的抑制; (2)新客体突现捕获注意观点, 认为预览效应是由于新客体出现伴随着亮度突然增加捕获注意。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主要争论在于:预览效应与新旧客体亮度变化的关系; 新旧客体的颜色关系是否影响对目标的搜索; 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 旧客体形状变化是否还会破坏预览效应。文章指出, 预览效应是旧客体抑制机制与新客体突现捕获注意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奖赏预期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结合金钱激励延迟任务和双矩形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奖赏预期的有无以及高低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有奖赏预期的情况下,选择性注意更快,奖赏预期的有无对基于空间的注意影响区别不大,但奖赏预期几乎消除了基于客体的注意效应。在低奖赏预期条件下,基于客体和空间的注意均存在;而高奖赏预期条件下,基于空间的注意仍然存在,基于客体的注意几乎被消除了。结果表明奖赏预期可以影响选择性注意,并对基于空间和客体的注意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客体及精神客体和知识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现象及其产品是不是客体,关键在于如何规定客体的内涵与外延。什么是客体?陈九年同志认为,“客体是实体化了的东西。‘体’即本体的意思,即客观存在的实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两种选择性注意干扰任务是否分别对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及干扰效应是否受记忆对象言语命名和编码难易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记忆任务,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了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的记忆任务,结果分析发现:空间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而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则对客体工作记忆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和空间选择性注意分别在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加工中发挥作用,但当面对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客体与空间记忆目标时,不再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Mitroff等人的研究发现了OSPBs效应量反映的客体运动方式与主观报告结果相分离的现象,并以两可刺激情景或实体性原则违背假设对该现象作了解释。本文以3个实验与其研究进行了商榷。结果表明,两可刺激情景与实体性违背均不能解释上述分离现象(实验1);其实验范式中混入了距离因素(实验2与实验3)和方位朝向因素(实验1)。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Mitroff等人的OSPBs效应是由距离效应和方位倾斜效应所致,即可能主要反映了基于空间的选择性注意的影响,而不能以客体表征连续性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目光注视在人类社交以及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目光注视如何与客体交互以引导注意分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本研究采用双框线索范式, 以具有两种注视方向(直视或回避)的面孔或实物作为客体, 通过操纵线索到目标间的SOA来考察目光注视对客体注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1发现, 目光注视对客体效应的影响只出现在300 ms SOA时; 进一步分析发现, 客体效应的差异来自于直视条件下被试对无效相同客体位置上的目标比回避条件下反应更快。这表明与回避目光相比, 直视更能捕获我们的注意, 从而产生更大的客体效应。实验2将面孔对比度反转, 排除了低水平物理特征对实验1结果的影响。实验3使用两种注视方向的眼睛叠加杯子作为客体, 以探究目光注视效应是否能扩展到其他客体中, 结果与实验1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 目光注视能够与客体交互共同引导注意分配, 直视更能捕获注意, 但受SOA的影响, 上述结果支持了感觉增强理论。  相似文献   

9.
视觉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编码、维持)对多特征客体信息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否相同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引入前注意线索和后注意线索,分别探测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两个阶段中的注意选择模式。3个实验结果显示,在前注意线索试次中,被试对任务相关特征变化的觉察显著受到任务无关特征变化的干扰,表现为任务无关特征变化条件相比于不变条件的反应更慢,报告标准更低;且该干扰效应并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而在后注意线索试次中,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实验1a/1b)存在干扰效应,当记忆负荷增大后(实验2/3)干扰效应消失。结果表明,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阶段,客体中任务相关与无关特征均被编码进视觉工作记忆并相互竞争注意资源;而在维持阶段,任务无关特征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得到加工。结果揭示,在编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客体的;而维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特征的,且受到记忆负荷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李诸洋  吕勇 《心理科学》2005,(6):1319-1324
采用双矩形范式变式考察在对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的客体注意效应,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对完整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能否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完整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客体注意效应。实验二考察对虚拟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虚拟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也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客体注意效应在无觉知条件下依然存在,为注意与觉知在功能上相互分离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