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发愿     
要不是这眼泪,我怎么也不可能写这封信的。 是痴么?看《佛教文化》竟看得泪如泉涌,有谁会和我一样痴?如果有,是知己。会来找我吗? 究竟看到何处流的泪?是1994年第1期第30页上牧人主持的寄语:“一些人难以理解的佛教,对另一些人却是那么难以割舍。”只这一刹那。  相似文献   

2.
于金奎 《天风》2007,(24):44
在大多数的人心目中,那些平时老老实实、不多言多语的人就是谦卑的人,而那些什么事都抢着做的人就是骄傲。当然前一种人中有一些是谦卑的。有一些人虽表面谦卑,内心却是骄傲的。同样,后一种人中有的确实是骄傲,但也有的人是谦卑的。这可能会使一些人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其实,我们只要弄明白神判  相似文献   

3.
发愿     
要不是这眼泪,我怎么也不可能写这封信的。 是痴么?看《佛教文化》竟看得泪如泉涌,有谁会和我一样痴?如果有,是知己。会来找我吗? 究竟看到何处流的泪?是1994年第1期第30页上牧人主持的寄语:“一些人难以理解的佛教,对另一些人却是那么难以割舍。”只这一刹那,眼泪不  相似文献   

4.
正人能认识天主吗?这是一个困扰着多少人的问题。直至今天,我们仍然难以用一些简单、清晰的话语,来坚定地对每一个相信天主与不信天主的人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不能说出答案,却并不代表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从士林哲学与教会神学中我们是可以找到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神学说到底是一门人的学问。那么既然是为了人,就自然要涉及人的生、老、病、死;神学也一直在  相似文献   

5.
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事实是:有的人一边仇视有钱人,一边还笑话着穷人。  相似文献   

6.
解释学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果解释学的问题果真是根据一些局部性科学,特别如神学、法学,后来还有历史学提出过,那么是德国浪漫主义首先意识到,用狄尔泰的术语,理解与诠释不仅在用文字限定的一生经历的各种证明中起作用,而且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点在词汇派生中也可观察到,如理解一词正是如此。因为理解也有对某事表现出  相似文献   

7.
<正>从古至今,被死亡吞噬的人无不灰飞烟灭,未见一人生还,"人死如灯灭"、"人死不能复生"等观念,成了人的理性所认定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和生存法则。但是,基督信仰却向世界宣告:耶稣从死里复活了。如果不是出于信心,仅从理性的角度,确实存在理解上的重重障碍。连加尔文都承认:"要相信这件事不难,但要从人的理性去理解它,则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事。"但是,耶稣复活不是神话,而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人的学说研究比较广泛地开展起来。本刊陆续收到这方面的一些来稿。其中涉及到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人的解放、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等等问题。因篇幅有限,除一部分已刊登外,现将对人的本质的几种不同理解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9.
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都涉及同音词在通达过程的表征。言语产生研究中,Levelt和Caramazza分别从通达的两阶段分离激活和独立网络模型推出了同音词的分享和独立表征模型,并用语言实验的频率效应和病人的语音治疗效应给予检验。本文评述了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同音词表征模型的分歧,认为同音词词汇表征与语言差异、加工范式、知觉通道等有关。从言语理解(言语知觉和词汇再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表征模型可能难以概括同音词尤其是汉语同音词的表征。本文根据言语理解研究的新近发现建议了一些可能的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引起了讨论。通常认为客观运动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出发点。而一些同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哲学始终同人与人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打交道。对人的任何理解和对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理解,都是同深  相似文献   

11.
正邻家孩子今年参加中考,就差两分达到重点中学提档线。而孩子又满心希望能到较好的中学读书。于是,家长便找一些跟学校能搭上界的朋友来帮忙。打听来打听去,最终还是因这几分之差而难以如愿,即使愿意每年掏不菲的学费。这一趟儿下来,人没少找,电话更没少打,可结果还是难以如意。这件事,也让家长和孩子都体会到,假如考试稍微再考得好一些的话,就不用再求爷爷告奶奶满世界找人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  相似文献   

12.
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人们曾对与此有关的问题热烈地讨论过。在笔者所见的文章中,有不少文章在读后受益匪浅,也有一些观点难以理解。这里,就与“物质”有关的几个问题向诸位请教。一、在哪一种意义上理解物质和意识范畴的“广泛已极”?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一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这次会议自始至终是在党的关怀和支持下进行的。如果不是“四人帮”的垮台,如果不是三中全会后党的正确路线的重新照耀,如果不是党的宗教政策的恢复和逐步落实,如果我们佛教协会这些年来不是在党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宗教政策问题的学习和理解方面,在宗教立法方面,在修复寺庙、兴办佛学院等事业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从而为此次会议准备了一些条件的话,我们的会议是难以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新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内涵,仅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实事求是”就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上难以解释的困惑。按照生活实践的观点重新理解“实事求是”,就会发现其中还蕴涵着价值论和道德论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思想当中蕴含的价值论与道德论内涵具有特殊的内容。揭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价值论和道德论内涵对于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德雷福斯在他的关于海德格尔的书中,不适宜地把我的观点与海德格尔的观点进行了对比。然而,他不断地误述我的观点,而且,他的误解并非偶然。他真的难以理解我的立场。他对熟练应对的阐述很模糊,让人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进行详细的阐述,你就会明白,它一定是错的。德雷福斯的著作戏剧性地举例说明了现象学方法的弱点,至少是由他和海德格尔所实践的现象学方法的弱点。我分析意向性的事业完全不同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事业,德雷福斯的许多误解都来自没有领会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中共抚顺市委、长沙市委和吉林教育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这本《雷锋精神和市场经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说这件事情有意义,首先是因为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能不能提倡雷锋精神,似乎成了一个大问题。一些同志认为,这两件事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时并存的。 这当然本来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但既然已经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成了问题,总有一点原因,不能不认真地加以讨论和研究。矛盾的产生好象同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有关。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是  相似文献   

17.
嫉妒比较普遍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彼此之间越了解,嫉妒心理就越强烈,这就是有的人允许陌生人发展而不能理解身边人进步的心理原因。在一个单位,如果谁进步快、发了财,立马就可能遭到周围一些人的嫉妒,因为他的某种优越表现往往恰恰映照出另一些人的某种不足。嫉妒既能发生在个人之间,也能发生在单位之间。单位之间的嫉妒就是所谓的“公妒”。英国哲学家培根概括得好:这种公妒,其实也是一种公愤。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严重的危险性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在对知识形成理解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怀疑的心理。产生这种困惑心理后,学生就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在不断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扩展生物学习的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圣母娘     
谈起怎样做一位好教友,很多人都会说:“守好十诫及圣教四规就行了。”没错,但有多少人特别是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友知道该怎样做一位中国教友呢?以下我想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理解。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之地。我们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及风俗习惯。孔子“天、地、君、亲、师”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孔子的这一思想与天主十诫有着极  相似文献   

20.
关于庄子哲学,近年来又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其中一些问题在不断深入着,但有一些问题,则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材料的依据、掌握和理解的问题,也有方法论上的问题,而二者相比,我认为方法论上的问题是主要的。 依据材料不同、对材料的掌握和理解不同,自然使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难以取得一致。我认为,研究庄子的哲学思想,应该依据三方面的资料:(一)内篇;(二)外杂篇中有关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