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战期间,美国好莱坞举行过一次募捐晚会,由于当时的反战情绪比较强烈,募捐晚会以一美元的收获而收场,创下好莱坞的一个吉尼斯记录。不过,在这次晚会上,一个叫卡塞尔的小伙子却一举成名,他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师,那一美元是他用智慧募集到的。 当时他让大家在晚会上选一位最漂亮的姑娘,然后由他来拍卖这位姑娘的一个亲吻,最后他募到  相似文献   

2.
智慧论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科学竞争、技术竞争、艺术竞争、考试竞争等等,说到底,都是智慧的角逐.在当代,你想研洒地生存林面地做人,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一直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智慧就是个体有较高的智商。一个儿童有较高的智商,但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没有机智的方法,我们能说这个儿童有智慧吗?不能.我们只能说他智商局,聪明,但不能用有智慧来形容他.可见,智慧不完全等于智商.有人认为,智慧就是个体具有渊博的…  相似文献   

3.
人只是在绝望时才向上帝求援,因为他曾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强有力的。他为自己的智慧、勇气、力量洋洋得意。有多少人在智慧、勇气和力量之下,干出伤天害理的事,还说是上帝叫他这样干的。在人类物质文明的今天,我们的苦难为什么还是没有减轻?《圣经》故事告诉人们,上...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风烛残年之际,自知不久于人世,很想点化一下学问很不错却缺乏自信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一定要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不慌不忙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得有充分的信心、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好的,”助手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栽培。”那位助手说到做到,他不辞劳苦地为寻找苏格拉底事业的继承人奔  相似文献   

5.
1816年7月21日,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路透社的创始人保罗·路透诞生在德国的卡塞尔。 青年时代的路透当过银行职员,干过出版工作,但都不长久。最后,路透决定去法国碰碰运气。 当时正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渴望打开窗口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自己。因此,通讯业成为热门行业。路透幸运地在巴黎一家通讯社找到了工作,他很快喜欢上报社这一行,产生了独立经营的念头。他暗暗发誓:“我不能一辈子寄人篱下。我要奋起,创办自己的通讯社。”从此,路透开始了创业的艰辛历程。 1850年初,布鲁塞尔和亚琛之间还未建起有线电报线路,路透从中看到了成功的机会:“我要创办一所信鸽邮局”。  相似文献   

6.
破坏的力量     
微软公司的创办人比尔·盖茨,以其出众的智慧和神奇的手段,创造了信息时代的神话,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富豪。他究竟有多少财富?有人想出了8种计算方法,来形象生动地描述他的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7.
身分与使命     
郭灵芝 《天风》2006,(22):28-29
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  相似文献   

8.
智者名言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冯梦龙智者所以和笨者相异,是因为他能思索到底……——高尔基只有没有智慧的人,才会迟疑于好坏二者间的选择。——莎士比亚当智慧和命运交战时,若有智慧有胆识.敢作敢为.命运就没有机会动摇他。——爱默生思维的运用.观念的探索,对科学宁静的沉思,给我们带来不可名状的愉快,其中的乐趣是无法描绘的。——巴尔扎克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地克及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  相似文献   

9.
景健美 《天风》2022,(5):12-13
《诗篇》和《以赛亚书》的这两处经文都强调了一个重要内容:"他的智慧无法测度.""无法测度"意味着"无法数算",神是无限智慧的,这是他重要的属性.人往往自以为有智慧,但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有句话说:"无限智慧的神做事的方式是有限的受造之物不可能加以改进的."面对无限智慧的神,我们祈求主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使我们真知道他(参弗 1:17).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智慧的精神是什么 ?传统文化如何继往开来 ,服务于中华民族之复兴 ?相信这是热爱中华文明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方同义教授多年来潜心于中国哲学的体悟 ,致力于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比较研究 ,他所著的《中国智慧的精神》 (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一书恰好智慧地解答了人们的上述困惑。该书视野宏阔 ,内容精详 ,思维缜密而文笔明畅 ,读后让人寻思不已。概括说来 ,该书有以下新见 :1 关于智慧的释义。书中认为智慧有狭义的智慧即哲学的、形上的智慧和广义的智慧即经验的、形下的智慧之分。作者表示 ,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说:“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相似文献   

12.
创作出《一地鸡毛》、《手机》等作品的刘震云以幽默,智慧的文字著称,但他自小的愿望不是当作家,  相似文献   

13.
小胖 《天风》2011,(4):48-48
智慧书一卷卷地读,终于到了《约伯记》。本想跳过它的,因为这个故事太过熟稔,可是决定谦卑下来,认真地翻开。谁知第一章就看得我触目惊心。那段话是关于撒但的——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  相似文献   

14.
冈特·兰堡,是国际公认的欧洲"视觉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以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对当代的视觉设计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冈特·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5.
毕业之时,因为工作的原因,男友留在了这座城市,而我则要远赴广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打拼。记得离别时,男友拿出两本《思维与智慧》,说,路途遥远,在没有他陪伴的日子里,有《思维与智慧》在身边,我就不会感到孤独。他的细心几乎打垮我心里的防线,可我仍毅然地踏上了旅程,倔犟的我总以为只有有了事业才能拥有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再加上陌生的方言,一个人在外打拼,心中时不时会感觉异常孤苦,而此刻,只有《思维与智慧》无声无息地陪在我  相似文献   

16.
陈华鹏 《天风》1996,(2):44-45
人凭着那微不足道的智慧和理性无法真正认识神。人必须接受神自我的启示,才能认识神,才能不至于在黑暗中跌倒。圣经就足神藉着他所拣选的人记载下来的神的道。神在圣经中主动地向人启示他自己,因些,我们必须依靠圣经来认识神。  相似文献   

17.
大凡人活在世上,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智慧的人,而要成为智者,除了自己要有聪慧的头脑外,还必须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才能达到目的。学习的途径不外乎三种:一是通过亲自实践所得的经验,一是从他人那里间接学到的知识,一是通过书本学到的知识。别的不论,我们单说书籍,我们平日总说书本知识是数千年祖先智慧的结晶,是获取智识的捷径,此话一点也没错。比如明代大作家冯梦龙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海盗(当时叫倭寇)猖獗的时期,他认为中国人向来以智慧闻名于世且赖以强国立身,现在却受倭寇欺负,正是由于“今智慧反在夷狄”的结果,痛心之余,他编了一部书叫做《智囊》,找了许多古书当中的智慧例子辑到一起,以供人们汲取后把倭寇赶进大海。这样的书有太多太多,所以人们平日总相信书里全是智慧。然而,我们在此处要提醒读者诸公一句——小心上当。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二:一是书里有误,一是书里有假。  相似文献   

18.
马格里特是当代最有智慧的艺术家之一。马格里特的天才智慧集中体现在他对物距最近心距最远两物对接美学原则的运用上。他创造的“鞋上趾”、“人身脸”、“裙上乳”、“脱帽行礼”,就是与世界顶尖的奇思妙想相比其艺术智慧也是极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19.
对实践问题的思考贯穿了伽达默尔整个学术生涯,构成了他哲学思想的起点和归宿。实践哲学不仅影响了他的哲学解释学思想的形成,而且他还将哲学解释学应用于实践问题,发展出解释学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和解释学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种互动的、相互启发的关系。他对实践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他通过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研究关注到理解和相互理解问题,此外海德格尔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阐释使其注意到实践智慧概念。在中期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他通过实践智慧概念阐明解释学的应用问题。后期他通过将哲学解释学应用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寻求对实践合理性的理解,希望以此来引导人们的生活,避免技术文明对人造成的异化。对实践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体现伽达默尔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对于我们思考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荣伟 《天风》2002,(3):46-47
本刊记者在多年前,曾访问过大林,然而此次促使记者再次采访的动机,不仅是大林获得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艺会演一等奖,而是他作为一位盲人,满有智慧地在使用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大林尽管生理上有残疾,但他的心理却很健康。我们自身无法给每一小时或分钟配个标价牌,但我们并不能因此不珍惜或是愚昧地使用时间,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