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5—5岁儿童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比推理是逻辑思维的组成部分,是对事物问或数量间关系的发现及其应用,它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儿童类比推理的研究。国内学者认为,3岁儿童基本上不能进行类比推理,4岁儿童只能根据一种个别因素完成推理操作任务,而5岁儿童则有近半数能依据两种或三种因素的完成推理任务。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推理能力逐步提高(中央教科所,1987)。  相似文献   

2.
从知觉分心任务看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晓清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9):987-993
采用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考察了知觉分心对90名4岁、5岁、6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影响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可能机制。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分别为一种关系无分心任务、一种关系有分心任务、两种关系无分心任务和两种关系有分心任务。结果表明:(1)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知觉分心对儿童类比推理成绩有显著影响,儿童在无分心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好于知觉分心任务的表现。在无分心条件下,4岁儿童已经开始能够选择关系匹配来正确完成类比推理。错误分析发现知觉分心任务中儿童所犯错误主要是分心错误,而且分心错误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对知觉分心的抑制控制可能是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类比推理能力逐渐提高。总体表现为6岁组的成绩显著优于4岁、5岁组的成绩,而4岁组的成绩与5岁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5岁可能是儿童能够抑制知觉分心进行类比推理的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罗蓉  邱琴  闵容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2011,31(5):409-415,427
类比在认知科学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是其认知发展的重要成分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类比推理发展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即能力限制说、知识经验说和关系转换说等。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类比推理发展研究中涉及的几个焦点问题,如类比推理出现的最早年龄,类比推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类比推理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合评析。  相似文献   

4.
类比推理这一重要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儿童在未经历过的复杂情况下进行推断和学习。近年来研究者主要从行为研究、计算机模型和眼动技术的角度探究了儿童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在类比推理中的交互作用模式及类比推理策略对类比推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围绕语言标签和物理表征两方面对儿童类比推理进行了干预研究。儿童类比推理的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改进研究方法、关注类比推理各加工阶段影响因素及加强儿童类比推理策略的干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9-12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刘建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研究目的推理活动中,类比推理是一种颇具有特色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思维.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为A:B:C:D.由于类比推理对儿童抽象概括能力及心理运算水平的要求,类比推理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随机抽取180名3~11岁儿童,采用几何图形、关系图形、词语、数字、故事五种材料,考察儿童类比推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结果发现:(1)4~5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类比推理,类比推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呈上升趋势;(2)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3)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不受材料影响,具有一定稳定性;(4)小学高年级儿童类比推理发展水平较高,学前儿童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360名3~11岁儿童,采用几何图形、关系图形、词语、数字、故事五种材料,考察提示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提示对3~4岁和8~9岁儿童几何图形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4岁和9~11岁儿童词语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11岁儿童数字类比推理成绩均有影响;提示对3岁和8~11岁儿童关系图形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4岁和8~11岁儿童故事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2)提示使原本不会类比推理的3岁儿童能够初步进行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类比推理策略的使用差异及其与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在类比过程中采用不成熟的“语义限制”策略的比例比成人更高;(2)言语工作记忆和反应抑制均能显著预测儿童的两种类比推理策略,此外,视空间工作记忆能显著预测儿童“语义限制”策略;但只有反应抑制可以显著预测成人的两种类比推理策略。本研究突破了以往行为研究只关注类比推理结果的局限性,利用眼动技术探明了儿童和成人完成类比推理的内在过程,并揭示了不同年龄群体类比推理策略的影响因素,为类比推理策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为提升儿童类比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可以将类比推理的研究进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的,一类是实质的。类比的形式进路是目前占主导的研究范式,但这条研究进路存在一定的问题。诺顿提出了一种实质归纳理论,该理论拒斥具有普遍模式的归纳规则。在实质归纳理论中,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源自实质事实,将以往纯粹归纳理论对归纳模式的辩护转换为对实质事实的辩护。当我们将实质归纳理论的理念推广至类比推理,就得到了一种新的类比理论:实质类比理论。在实质类比理论中,有两个关键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类比事实,第二个概念是类比事实保证类比推理。从哲学文献与科学文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较形式进路,实质进路对于理解类比推理而言,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实验一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25名3~4岁和26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知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实验二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30名3~4岁和28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语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各种类型类比推理成绩,工作记忆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而不能显著预测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儿童完成类比情景中的分心抑制是在关系整合中完成的,当类比情景中的关系整合没有超过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时,知觉或语义分心才能造成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典的A:B:C:D范式,设计两类难度不同的图片任务,依据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从等级复杂性和水平复杂性角度分析任务难度.在此基础上,选取5~9岁115名儿童探讨两类任务上类比推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表明:(1)儿童类比推理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有:充分意义上掌握了类比推理、部分完成了类比推理、位置关系类比推理、不能类比推理和不确定情况类比推理,其中部分完成了类比推理是复杂任务上所特有的.(2)简单、复杂两类任务上,随着年龄增长,5-9岁儿童充分意义上掌握类比推理的人次比例不断上升,不能类比推理的人次比例不断下降.此外,复杂任务上,随年龄增长,部分完成类比任务的人次比例降低.结果表明,在简单任务上,前运算阶段儿童已具备了类比推理能力;但在复杂任务上,儿童到了具体运算阶段才具备类比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类比推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比推理是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能够进行整合思维活动的重要机制,也是保证个体有效学习的工具。它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是个体认知活动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近年来,类比推理机制研究已经逐渐成为探讨认知过程和机能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为此,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类比推理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红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02,34(4):65-69
研究了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被试为 4岁到 5岁儿童 4 2名 ,男 19名 ,女 2 3名。三种实验条件分别为控制组、单维组、双维组 ,采用体现因果关系的图片类比推理材料。结果表明 :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 ,4岁组到 5 5岁组儿童的单维类比推理能力已接近形成 ,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4岁组到 5 5岁组儿童的双维类比推理能力均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但年龄差异显著 ,其中 5 5岁组儿童明显优于 5岁组 ,5岁组和 4 5岁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 5岁组显著优于 4岁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4 5~ 5 5岁为儿童发展双维类比推理的“快速增长期”。实验中没有发现“练习效应”。  相似文献   

14.
纯粹归纳逻辑是卡尔纳普进路归纳逻辑的一种复兴,其基本的目标是把归纳当作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来研究。在纯粹归纳逻辑的框架下,类比推理被建立在一阶逻辑的基础之上,其理论的核心是用距离函数来刻画相似性,并且以相关性函数作为推理基础。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它看作是实例相关函数的一种延伸。而在实践的意义上,则反映了人工智能对类比推理形式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3~5岁儿童表面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苏缇  龙长权 《心理科学》2006,29(5):1091-1095
采用经典类比推理问题对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对儿童解决类比问题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前者更有利于3~5岁儿童类比问题的解决;(2)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但发展趋势不同。在表面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慢,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快;在结构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快,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慢。4岁是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能力的转折点;(3)在本实验条件下,工作记忆负荷对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类比问题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影响不显著;(4)类比映射关系提示能促进儿童解决两类类比问题,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者利用眼动技术具有高时间精度的优势,探明不同年龄群体完成类比推理过程的眼动模式特点并得出其在进行类比推理时所使用的策略。基于类比推理的眼动研究发现了三种典型的类比推理策略——项目优先策略、结构匹配策略和语义限制策略。成人更多表现为项目优先策略,儿童更多表现为语义限制策略。未来研究可以优化类比推理眼动指标,尤其是全局扫视路径的计算方法,并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类比推理眼动模式以及关注类比推理策略与其他认知能力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5,18(2):32-41
本研究是通过对儿童类比推理发展水平的探讨,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思维这一方面有无差异,并分析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400名3—6岁儿童,分四个年龄组,每年龄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各半,或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该年龄中的比例选择一定的数量。 研究结果表明:3—6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三种类比推理的平均成绩及发展水平,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是同为独生或非独生子女,在不同的家庭教育条件下,类比推理的成绩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多种相互联系的家庭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因素,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连接的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它既不同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也不同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而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一般逻辑教科书把类比推理表述为: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方面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并常用如下公式  相似文献   

19.
[按:本文是《儿童推理过程发展与教育实验研究总结报告》的一部分,它是三个分实验报告的综合和缩写.原报告四万多字,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原报告中的“导言”、“构思”、“实验步骤”以及各分实验的“结果分析”等内容.]本实验不是“纯”类比推理的研究,也不涉及到所有的类比推理,它只是借助于其中一种常见的类比推理形式探索儿童推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进而摸索促进这种推理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设计的达套类比推理过程的实验是由三个分实验组成的,它们依次为:“配盘”、“挑盘”和“组盘”实验.通过这三种不同的游戏活动,探测儿童能否从已知的若干盘玩具中归纳出玩具的组合规则,并根据这一规则完成不同形式(“配”、“挑”、“组”)和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20.
3—6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4,17(4):27-36
本研究为探讨3—6岁儿童类比推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差异。研究是以图形和实物图片为实验材料,受试采取四择一的选择反应,在每项反应完成后,都要了解他们选择的依据。受试为650人。 研究结果表明,3—6岁儿童已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能力,这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绝大多数超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成绩既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又高于比他们大两岁以上的常态儿童的平均成绩;他们类比推理发展的水平也高于常态儿童1—2级水平;而且他们还表现有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的一些思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