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政治?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理解不一。本文拟把研究情况介绍如下。(一)政治是否是永恒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是否是永恒存在的?这是贯串在政治概念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政治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不仅阶级社会中存在政治,在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同样存在着政治。其理由是:(1)政治与经济紧密相联,有经济就有政治,政治同经济一样都不只是阶级社会才有的范畴。(2)政治可以区分为两类:阶级政治和非阶级政治。阶级斗争是阶级政治的本质,而非阶级政治的本质则是社会民主。与阶  相似文献   

2.
行动的本质动机是欲望还是信念,这是道德心理学和行动哲学中的一个核心争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关系到行动的理性说明的结构,而且也在根本上涉及我们对道德动机和道德要求的本质和限度的理解。而行动的本质动机仍然是一种休谟式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哲学家中,对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苏联哲学家中也一样,他们正在进一步展开争论)。在这里的问题有如下一些:基础是什么?是否仅指生产关系?是否包括生产力?基础、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这三个概念有何区别及联系?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中的生产关系总和应怎样了解?是指该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诸要素、诸方面的总和呢,还是指该社会形态中现实地存在着的诸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什么是上层建筑?是仅  相似文献   

4.
实践包括哪些要素?目的是不是实践的一个要素?实践要素在认识论上有何意义?本文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参加讨论。 一、目的是实践的一个要素 关于实践的要素问题,当前的主要分歧是在于目的是不是要素之一,因此在这里主要谈谈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诸要素的系统论述,实质上就是对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诸要素的系统论述,不过他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而不是直接谈哲学问  相似文献   

5.
面对中国频频出现的山寨建筑,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设计师的创造力哪里去了"?山寨建筑虽不至于损害什么现实利益,但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建筑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的凝结物,还明确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创造力。因此,山寨建筑的频繁出现,到底是设计师的不作为还是隐而未现的某些力量的驱动?答案比现象更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识论和我近几年思考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下面主要分析五个问题:第一,现代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自治。国家的作用在今天似乎不是减弱了,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我们发现,社会越是发展,越是现代化、城市化,社会的问题就越多,管理就越是重要,管理也变得越是复杂起来。这个问题怎么看? 这是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还是国家或政府要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 现代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自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与每个人的自由是否构成对立? 如何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与选择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是反映还是选择?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应该明确关于本质的规定性。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本质是事物内部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即事物内部的矛盾。当我们研究认识现象的本质时,应设法找到认识的内在矛盾。认识是主体的行为,主体的认识机制才是认识本质的所在,所以研究主体认识的机制是了解认识本质的基本前提。本文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和选择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8.
卢龙光  美瑞文 《天风》2008,3(4):40-42
引言 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我们要在此探讨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牧养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有何分别?至于如何进行辅导,往后必谈. 辅导这个专业,乃源自西方社会,在西方的传统里,辅导素来是教会的专职.可是,现代社会却把这个职事逐步夺走.  相似文献   

9.
引言 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我们要在此探讨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牧养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有何分别?至于如何进行辅导,往后必谈. 辅导这个专业,乃源自西方社会,在西方的传统里,辅导素来是教会的专职.可是,现代社会却把这个职事逐步夺走.  相似文献   

10.
人的适应——一种进化观为什么应激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是因为工业化社会的生活比我们祖先的生活要更紧张、更有压力?从物质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代社会生活比我们以往任何祖辈的生活都轻松。但是,我们的时代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而且其中大多数从本质上说是属于心理的和社会的。我们再也不会挨饿、受冻  相似文献   

11.
时下论述商品经济与道德观念的文章不少,但给人一个总的感觉是显得过于简单和浮幻。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商品经济所导引的伦理精神?我觉得,重温一下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所要廓清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这个角度考察商品经济,认定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经济形态,而不是生产力,它所研究的是以物的形  相似文献   

12.
1、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伦理学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社会的经济关系,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能动作用的问题。二是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呢,还是相反。基于对上述两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因而对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等问题以及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和道德活动都作出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 ,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重大历史性变迁的过程之中。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 ;二是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前一种转变 ,学术界称之为社会转型 ,后一种转变称之为体制转轨。这两种转变交织在一起 ,又是在这样一个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里进行 ,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种种社会经济现象 ,引起了国内国外的许多议论。但是 ,无论是 2 0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 ,还是这 2 0年来中国社会产…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 ,牵涉甚多复杂的利益价值和思想观念 ,自法哲学层面而言 ,其中最主要者有 :其一 ,当下现实提出合法化要求的安乐死 ,是一种国家权力 ,还是一种公民权利 ?其二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是一个宗教、信仰问题 ,还是一个世俗权利问题 ?其三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的判定标准为何 :是实定法 ,还是超实定法 ?兹分别探讨如下。1 作为公民权利的安乐死与作为国家权力的安乐死荷兰安乐死法案获通过后 ,有观点认为 ,这一法案与纳粹德国有计划屠杀残疾成人和儿童的政策并无区别 ,它们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无独有偶 ,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安…  相似文献   

15.
把所有关于人、个人、个性的问题列入历史唯物主义,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迫切起来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其他问题的同时研究人的问题吗?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问题当作个别课题,还是赋予它以某种其他意义呢?既然个人的问题在社会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一般,那末,这个问题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呢?我们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必须注意凯列、科瓦尔宗提出的观点,即,人的问题在一般历史进程概念中、在社会现实中的特殊作用是通过它在社会哲学范围内存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功能而实现的。毫无疑问,这个论点具有重  相似文献   

16.
脑功能轻微失调(MBD)究竟是事实,还是虚构?当然,这是事实。谁能否认脑功能的整体性可能遭到轻度的扰乱呢?那么,作为一个诊断实体来说,MBD究竟是事实,还是虚构?这个问题至今争论未定。但这并不奇怪,因为MBD还是一个尚未确切地下了定义的概念,它意义含糊,因而有多种解释。现在,让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下所以会造成概念不清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MBD这个名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涵义:症状学的和病因学的。前一种情  相似文献   

17.
《哲学研究》今年第3期上,刊载了巫继学、崔永和的《生产力内在因素问题的探讨》一文,就生产力的本质涵义、生产力的结构以及生产力在现实社会生产中的表现形式,发表了他们的新见解。文章提出生产力是一个动态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体系,并且具体地探讨了这个体系在现实社会生产中所表现的形式。文章把当前的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正如作者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中国 ,“法治”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词汇 ,建设一个法治社会 ,已经成为举国上下一致的呼声。然而 ,什么是法治 ?怎样理解法治社会 ?人们对此并不十分清楚。勿庸讳言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法治问题的讨论相当活跃 ,也颇有成果。但我注意到 ,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法治概念的辨析 ,法治原则的张扬 ,以及法治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的论证等方面。而法治的本质、基础及其变迁机制却少有涉及 ,缺乏必要的揭示 ,从而 ,法治社会的理念未能得到合理的阐释。如何阐释法治社会的理念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以为 ,从法治与社会的关系着眼 ,无疑…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何以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指归于何处?又如何能保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持续后劲?诸如此类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在本质上命系于社会公正或公正的社会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公正是一个交融渗透、共生互动的德性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是什么?或者再将此变换成这样三个问题:我们的过去是什么?现在走进什么?未来走向什么?这恐怕仅仅靠实证的知性反观是无法达及的。我主张以一种历史性的深度批判理性来考察。实际上,这还是源于马克思的客观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依我之见,我们正在实行转轨的那个4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构架,实际上是在一个十分落后的物质生产力水平之上建立的变形和虚假的计划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