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的书圣,又是千古名篇《兰亭集序》的作者。他在书法艺术、散文创作上的伟大创造,得益于他的道教文化背景。本文首先介绍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开放的时代,王羲之如何从原始粗鄙的五斗米道道士,变成一位吸收了南北文化精华的上清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史诗在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国,少数民族历代传唱的民族史诗是最为吸引我们的文化存在之一,举世闻名的《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人类伟大的英雄史诗之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民族史诗,往往就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①,汪玉良先生就是凭借改编创作《米拉尕黑》为当代文学输入了东乡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烙印。追溯汪玉良的诗歌创作脉络,最初则并非史诗,而是附着了鲜明的十七年  相似文献   

3.
<正>梁启超新文体的散文创作是其"文学革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蕴含。新文体的历史机缘在于报章新媒体的出现,它的成熟有赖于龚自珍、王韬等人的早期探索。梁启超新文体散文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性,体现出一种过渡性的创作特质,并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及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主要由先秦时期齐国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齐文化是一支开发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对我国早期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文化。在齐文化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姜太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等照耀中国文化史的伟大人物,创造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郭沫若语)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宝贵文化典籍,开掘研究齐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我们很激动 ,这的确是很久没有过的激动 ,因为从此我们牢牢记住了回族著名作家冯福宽先生在长篇小说《大迁徙》的前言《走进历史》中的一段话 :感情在撕扯着我 ,灵感在冲击着我 ,使命在催促着我 ;我必须从这里走进去 ,和我的先民一起去体验人生的折磨和苦难。从这部以成吉思汗西征时回回先民历尽苦难被裹挟东征、移居中国为背景的近 2 0万字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看 ,作家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激动或曰兴奋之中。冯福宽是一位爱憎分明的作家 ,这从他的许多反映回族历史与生活的诗歌、散文以及史学著作中即可找到充分的佐证。这一类作家敢于言明自…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始终把目光投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作为己任,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艺术作品,如《奔马》《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九方皋》等,深刻反映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同时他以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美术人才,这些都显示出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徐悲鸿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四篇 《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周易》热除了热衷于从那张易图中发现什么科学奥秘之外,就是不适当地抬高《周易》的历史地位,把《周易》说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说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甚至今天也是最重要的书。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出路在哪里?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华夏子孙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而持续不断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课题。最近,李宗桂先生30万言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再次向这一历史课题冲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批判与重构》)该书从整体上、宏观上探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和当代出路。可以说它是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理性精神相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发展国家外交、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一些组织机构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相继创作了李时珍、关汉卿、杜甫等历史名人画像,使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写真",并作为该人物的标准形象被广泛使用。而这些我们在当下常见的历史人物画像,经历过怎样的标准化过程?为探究这一问题,文章以《关汉卿像》的创作、传播为切入点,将该画与同期同类型作品进行比照,对画像的创作及之后所经历的宣传活动进行分析,剖析其成为关汉卿标准形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中国 ,由于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伦理道德问题已非常鲜明地凸现在人们的面前。科学地阐明社会道德嬗变的现状、根由和基本走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完备的、适应时代需要和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建设方略 ,已成为广大伦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郭广银教授主持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工程研究》,为解决这一历史任务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精心探索 ,写成了作为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的《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7月出版 )一书。这是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与《战国策》都是我国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散文的优秀代表,它们在记载历史的同时,也在文学方面有着突出的特色和贡献。《史记》成书于西汉,司马迁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战国策》的资料,所以二者有这前后继承的关系。但是由于两本书的作者在史观、资料和创作水平上不一样,所以它们对于同样的史实会有这不同的记录方式。本文就是从记载冯谖这个人物着手,选取几个方面来分析《史记》与《战国策》记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凡读过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以“落华生”的笔名写的散文《落华生》的,对那些朴实无华却闪烁着做人真谛的句子都会记忆犹新,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篇散文体现了他的平民主义思想。郑振铎对他做了极高评价:“在1920年到1941年的20多年里,他的创作无疑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耀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着,中间没有断流过,中国的绘画也是如此。从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上面的图饰、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到魏晋南北朝绘画的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绘画的三足鼎立、两宋时期的院体画,再到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绘画体系。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无不体现出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精髓,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创作出来的,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文章以及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入手,论述中国画体现出的传统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8,(5):160-165
《孟子》君子意象的多重性向,主要表现在对君子之德、君子之政、君子之仕、君子之变等方面的描述与解析之中。从文化角度看,《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性文化、仁政文化、君子文化有重要关联。《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不是孟子偶尔涉及的文化符号,而是其着力构建的一种理想人格,为儒家的生命追求和德治期盼标示出了鲜明的道德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至当代文化的内涵构成,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学研究、意识形态和百家争鸣——向汤一介先生请教罗卜在关于传统文化的研讨中,汤一介先生的《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江淮论坛》1994年第6期,以下简称《古》文)和《“文化热”与“国学热”》(香港《二十一世纪》创刊五周年论丛,以下简称《文》文)值得一读。这两篇文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典型的中国现代文化批判大纲,而且对文化批判提出了耐人寻味的忠告。在论及“国学热”的前景时,汤先生忧心忡忡地写道:“从历史的经验和目前某种发展趋势看,也有另一种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离开了学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正>《腊八粥》节选自沈从文先生早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语言质朴,笔触细腻,描摹逼真,读之能把读者带入欢快的场景之中,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品尝到浓浓的中国味。作者刻画了八儿、母亲等人物形象,描绘了一幅寻常人家等腊八粥、吃腊八粥的的民俗画面。家庭气氛温馨,乡土生活气息浓郁。细细品味《腊八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挚爱,对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对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热情赞颂。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腊八粥》的写作特色作一粗浅的赏析。  相似文献   

17.
"语丝体"散文是192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的成功实践,文体学的理论视角可以有效考察其创作主体深层心理涵蕴及话语复杂性.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自由话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自由"主题的建构,同时也使中国现代文学的"自由"主题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品格,进而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核心精神没有堕落或丢失的证明.主体话语的意义功能与力量价值因此更为丰厚深远,从而使"语丝体"散文具备一定的超越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波斯著名诗人萨迪“亚当子孙皆兄弟,造物之初本一体”的诗句,今天被做为团结全人类的口号悬挂在联合国总部。这句话选自萨迪1258年创作完成的散文诗体故事集《蔷薇园》,(原书名《古丽斯坦》)。因其意境深邃,文笔酣畅,被尊崇为世界文学名著。它把《古兰经》、“圣训”中所包含的伊斯兰教道德训戒寓于富有哲理而又优美的故事之中,以警示后人。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东方的《伊索寓言》。700多年来,在波斯(伊朗)乃至伊斯兰文学史上闪烁着耀人的光芒,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蔷薇园》在我国传布的历史久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古代经典文本语言基本构成要素——词、句、章节,研究中国传统认知途径与方式,探讨传统认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角度和方法。《管子》之《幼官》与《幼官图》文本语言要素研究发现,先秦认知具有三方面特性:自然特性、感悟特性、整体特性。这些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生传统、审美传统、中庸传统密切关联,二者在历史发展中互相影响与强化,逐渐鲜明而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创作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绘画作品。运用油画造型艺术形式生动表现上海外滩都市生活风情、历史风采、时代新姿,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由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久事集团共同主办的《上海外滩百年交响》大型油画艺术创作活动正在的实施开展。在不乏油画主题创作的今天,上海本地艺术家集体性聚焦上海外滩百年历史风采主题,开展大型油画创作活动,从地域文化性以及艺术创作实践等角度研究分析,显得有必要、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