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的观念决定环境”?这是爱尔维修1758年在《论精神》一书中遇到的尴尬和困惑。87年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中作出了回应,认为既不能说环境决定人,也不能说人决定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都是由实践决定的,这就超越并解决了爱尔维修这两个判断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但是,马克思这一理论贡献的意义决不仅仅止于此,而更是在于从此出发,把社会(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归结为实践,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把人的改变、尤其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改变归结为实践,从而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2.
“合力说”是恩格斯社会历史观中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一大贡献。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分析和探讨。在《现代哲学》1991年第2期上,张一兵同志发表的《恩格斯社会历史观“合力说”新解》(以下简称《新解》)就如何理解“合力说”的真实含义谈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新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的本质的整体存在及其生成根据人的本质不是片面的存在, 而是一个由多种本质特性所构成的整体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第 123页)人的本质是通过人的多方面的本质特性获得具体存在的, 是通过人的种种活动获得现实表现的。人的活动大体包括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就是这三方面特性的有机统一。1. 人的生理本质特性  人的生理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的部分。马克思认为, 人是自然存在物, 人相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应当看到,现行的伦理学体系还是很不完备的,甚至忽视了对某些基本理论的研究。比如道德实践这一重要的概念就应当被引入伦理学,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的概念。马克思早就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人们的道德生活作为人们全部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或者说得更明白些,道德生活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恩格斯在其晚期著作中,具体地发挥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曾经使用了“爱情和友谊的实践”、“订立婚约的实践”等这样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即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而马克思则认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四有”新人与人的“全面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异化就是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个人的本质指什么呢?兰秀良同志说:人的自然性是人的本质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异化学说“不仅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异化,而且揭示了人的自然本质的异化”,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然性“构成了马克思劳动异化学说的理论前提。”(《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7期)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五行》中的施与型很准确的概括了客体对主体的影响以及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系辞》中的型则是道与器联系的中介,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就是对于道的模仿。《老子》的“天象无型”已经深刻地概括了自然生成与人工生产的联系与区别。由《老子》到郭店简《五行》、《成之闻之》,再到《系辞》,有关“型”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论人类实践形态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马克思关于实践形态的思想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  相似文献   

9.
1 在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中,有无本体论,如果有本体论的话,又是什么本体论,目前尚有争议。我们认为,任何哲学体系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在马克思看来,即使“人的感觉、激情等等不仅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规定,而且是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0页)。更不用说他的哲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了。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或者把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本体视为某种超自然的、非物质的和能动的“精神实体“(唯心主义),或者视为一种与主体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高田求在《文化评论》杂志一九六四年三、四月号上刊载的《森信成的错误的哲学倾向》一文中的一节,原标题是《关于人的本质》。本文主要批判了日本反党修正主义哲学家森信成的“人的本质”论。森信成自1959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一书和其他文章中提出了他的关于“人的本质”的主张,他说:“人的本质……在于自我意识(理性)”、“人类和理性的立场,就是人的立场、本质”,“人的本质在于人类性和理性”。他说这种主张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为了狡辩,森信成还作了两个说明,一个说明说这种见解是基于费尔巴哈的人性论,而费尔巴哈的人性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另一个说明说这种主张是有意识地运用了《资本论》的方法。高田求在本文中首先指出森信成的这种主张,与他对日本革命运动及其先锋队进行攻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与目前美帝国主义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进行攻击的新阶段中所流行的人性论也不无关系。接着,对森信成的两个说明作了批驳。关于第一个说明,高田求根据事实,叙述了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什么和达到这种理解的过程,并与费尔巴哈的人性论有什么关系。他认为森信成关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的说法是有意把马克思降低到费尔巴哈,其实马克思在一八四五年就同费尔巴哈主义断绝了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理解是人性论中的唯物主义,而费尔巴哈和森信成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理性”这种理解则是人性论中的唯心主义。关于第二个说明,高田求指出森信成所说的有意识地运用了《资本论》的方法,更完全是胡说八道。马克思的方法同森信成的方法是正相反的。马克思是从人的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来找人的本质,而森信成则是从“已经形成的人和动物的对比”中来找人的本质。前者是辩证的、唯物的,后者是非辩证的、唯心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系黑龙江大学衣俊卿博士等人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突破了传统哲学理解框架,以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的文化危机为背景,在基本理论定位和本质精神上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深刻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在当今中国,对理想的怀疑与冷漠已经是一个多少显得有些无奈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对人之为人的类本质的理解有一定的关联。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的相关学说中,理论界关注较多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在”是人的类特性、类本质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的命题。但是,有一个论点似乎尚未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而这个论点又恰恰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的论点…  相似文献   

13.
格维申阿尼: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人”的问题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一个言简意賅的公式,即人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强调指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认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聂资鲁 《学海》2002,(1):205-206
刘林元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以下简称“《丰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丰碑》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主题 ,讴歌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 ,再现了八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 ,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这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思路。作者深刻地指出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所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相似文献   

15.
编后语     
一年一度的《佛教文化》又同大家见面了。本期首先安排了本所主办的“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中的四篇论文,刊登了今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的全部论文,还刊登了几篇佛教学术论文,试图多角度地反映佛教文化各个领域和层面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开发与增长必然要落实到精神文明的领域上来。精神活动及其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总会不断地创造文化,又反过来受文化积淀的影响,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它的思想倾向及其实践活动的轨迹凝铸成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宝藏,今天,它仍然在促进一部分人的思考并  相似文献   

16.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明,没有辩证的、唯物的时空概念,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著名乡镇文化通》简评张浩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其深刻的内涵乃是历史创造。就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而言,文化也就是人化、社会化。这就是何畏主编的《中国著名乡镇文化通》一书给文化下的定义。该书前不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紧紧抓住人的这种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论语》社会学读解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一部社会学理论底蕴丰厚的著作。作为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对社会、文化与人生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的成果以零散命题和片段语录的形式结集于《论语》中。中文所论列的“性习之辨”、“文质之论”、“忠恕之道”、“士与君子”集中表达了孔子对人的二重性、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交往及社会角色建设等社会学课题的独到见解,是《论语》社会学理论的荦荦大端。它们展现了《论语》社会学理论架构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学思想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9.
曾永成 《现代哲学》2004,1(2):10-15
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这只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准确解读。其实费尔巴哈已经从社会关系来界定人的本质了。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自己首先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来规定人的本质的。由此出发,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性的真实含义及其在自然生态问题空前严重的当今世界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我国近十余年问出版了不少,适合了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但迄今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还没有一套适合自己教学要求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哲学教材。受国教委委托.山江华岳、元子杰主编的《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填了哲学教材中的这一空白。本书保存、吸收了现有哲学教学体系中的优点,同时尽量避免其不足,以人的社会实践为主线,力图使本书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为此,全书结构沿着从世界观到社会历史观,再到人生观的论述顺序,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从抽象到具体,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较好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本书最大优点是:(一)"面孔"新。本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突出表现在体系结构上,从"导言"开始,第一章"世界的本质",第二章"世界的发展".第三章"人类的产生和社会实践",第四章"社会的本质",第五章"社会的发展",第六章"人和社会".第七章"人的本质",第八章"人的发展与解放",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行到本书的逻辑脉络: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社会的本质和发展──人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实践"这、条红线贯穿其中.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