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一性是解决技术人工物实在性的新路径。同一性是个体与类的实在性基础。存在的各类事物有层级的区分,各类事物之间具有相对同一的关系。同一性是一种关系,且具有相对性。个体与个体所属的类之间存在一种同一关系。技术人工物的个体与类是相对同一的两类实体。同一性的传递性使实在性成为可能。技术人工物是人的意向性的产物,通过制作实践过程转化为物质实体。技术人工物的意向性隐退在要素、结构与功能之中,并主要通过功能直接显示出来。技术人工物的实在是核心要素、核心结构与专有功能相互统一构成的实在。如果技术人工物的核心要素、核心结构或专有功能等发生改变,那么,技术人工物的同一性就从传递性转变为非传递性,实在性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读《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马涛王永祥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齐鲁书社1991年5月版),从同一思想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了新的梳理、研究,为我们研究、透视中国古代思想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角度。王永祥教授原先是专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同一观”的研究有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这为他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精到的概括。这里仅简略介绍一下王著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中发展观方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同一性思想的孕育、萌芽、产生、及其最初形态自身演变和发展的时期。在先秦,作为哲学同一性范畴的“同”、“和”、“一”等,是与哲学同时产生的,它们都是社会生产力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括的发展历程:最初形态的老子的“道”、“一”的同一性,阐述了两种对立物如柔与刚、曲与全、无为与有为等的同一性,它们都是以实例的形式出现的。孙武、孙腹所讲的战争基本矛盾(胜与败,攻与守等),军队素质自身的矛盾(勇与怯、强与弱等),战略战术中的矛盾(进与退、奇与正等),也都是一些具体的对立面的  相似文献   

3.
张丽 《世界哲学》2009,(5):171-174
一种文化对其自身传统的自我意识并非来自对这个传统的解释,而是来自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也就是要理解来自不同传统的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是哲学拓扑学的视野,其强调的是通过差异理解同一,借助关系把握性质。思想由此成为“多维的镜像”,因为它们折射出的光芒使我们对这些哲学问题本身有了多维度的理解,融入了更多自我反思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编前语     
在当前的文化研究热潮中,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反思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哲学是文化思想的结晶和核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因素与传统哲学在交互作用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因此,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脱离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一、“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一般的理论思维之所以不“反思” ,或者说不自觉地“反思” ,是因为在这些思维中 ,“思想” (thinking)与其对象———“存在” (existence)总是相互外在的 ,“思想”只是空洞的有欠缺的东西 ;而哲学之所以专事反思 ,是因为在哲学思维中 ,“思想” (thinking)与其对象———“存在” (being)是内在同一的 ,“思想”是唯一的“存在” (being)。“哲学”要“反思” ,必须把“思想”本身作为思维的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作为思维对象的“思想”不是实存的“存在者” ,而是使“存在者”成为可能的“存在”本身。在知…  相似文献   

6.
<正> 中西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之一,是使做中国学问的人,除了熟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性、命、道、器之类的概念,天人、古今之类的问题外,还了解了出自西方传统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诸如精神、物质、唯心论、唯物论、思维、存在、差异、同一、辩证法、形而上学等等;并且使他们有可能借助后者作为理解的框架,去透视中国的传统思想。王永祥先生的《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齐鲁书社1991年5月出版)就是以源自西方的同一性概念为视点,全面清理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部力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同一思想研究的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王先生这部著作的写成,恰好应了中国“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老话。50年代末60年代  相似文献   

7.
齐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同一性,又有地域性。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强大,所以传统文化的同一性较为明显。又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生态各异,交通不便,使传统文化的地域性也很突出。特别是秦汉以前,地理因素对传统文化的形成曾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关  相似文献   

8.
闽台宫庙间的分灵、进香、巡游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清代以来闽台宫庙间的分灵、进香与巡游活动,认为分灵与进香可能是中国家族祭祖仪式的转型,折射出台湾底层宗教信徒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认同感。祖庙神灵巡游台湾分庙,类似于帝王巡狩国土,实际上是大一统思想在宗教信仰上的曲折反映。闽台官庙间的分灵、进香与巡游现象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从更高层面演示了闽台区域文化的历史同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9.
客观事物联系的普通性、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一事物除了同与自己相对立的事物构成特有矛盾外,还同其他相关事物构成非特有矛盾。认真研究事物的非特有矛盾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对立统一规律和加深对“普遍联系”原理的理解。 (一) 非特有矛盾是矛盾的一种。而矛盾是对立面的同一和同一中的对立,所以讨论非特有矛盾须从同一性开始。本质规定中具有共同前提、共同基础的诸事物具有同一性。例如男孩与女孩,男孩是尚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变迁一般由两种因素促成,即传统内部不断完善的自身要求和外来传统的影响.自19世纪末以后,随着西方的军事和经济强势而产生的文化上的扩张,使得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彻底地反思自己的文化,反思的新坐标就是西方文化.而"哲学"作为西方学术体制中的核心部分,成为中国人整理传统、反思传统的重要出发点.尽管在以经、史、子、集的知识传统中,从未有过"哲学"这样的知识系统,但我们不但接受了这样的系统,而且还努力使自己的文化适应这样的系统.无论是严复还是王国维,他们都认为中国思想中缺乏纯粹的哲学趣味,缺乏严密的逻辑背景,这是中国落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相对同一性"理论主张"绝对同一性"不成立,对象的同一必定是相对于种类的同一,主要观点分为D论题和R论题。深入分析关于"相对同一性"论争的不同立场,可以发现其与"偶然同一性"论争的异曲同工之处。系统把握相对同一论与偶然同一论之间的对应关联,有助于促进两大论争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澄清同一性论争的症结所在。本文力图表明,将真正的同一性陈述与其他属性陈述区分开来,可为深度辨析同一性问题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1 科学与艺术的同一性科学与艺术的同一性首先在于两者皆以创新为其根本特性。创新是一个艺术家存在的惟一理由 ,没有创新 ,缺乏个性是艺术的大忌。艺术家皆以叛逆者自居。他们或者以传统为其叛逆对象 ,或者以他人为其叛逆对象 ,努力把自己与传统、他人区别开来 ,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同样 ,创新也是科学家存在的惟一理由 ,没有创造和发明 ,科学就会停滞不前 ,科学家就失去了一切事业基础。科学家也以叛逆者自居 ,把批判精神作为自己的创新前提。无论是创新开始时的问题意识 ,还是提出假说时的发散性…  相似文献   

13.
"良知自知"说是王阳明"良知"思想的重要内涵。良知自知具有同时性,与现象学的"本原意识"和佛教的"自证分"在意识的直接性上类似,但因其与道德实践内涵结合,而又有自己的理论特殊性。良知同时自知与感性直观中感性自我同时自知(如知痛痒饥寒)及良知异时自知(通过回忆、反思而自知)有所不同,其特质在于双重自我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4.
正郭齐勇著《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一书于2017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指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大传统中生长出来的,是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应运而生的,是20世纪中国有根源性的思想文化的流派,是在现代中国反思与批判片面的现代性的思想流派,也是在现代中国积极吸纳西学、与西学对话,又重建传统并与传统对话的思想流派。该书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全面、系统地对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内在理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以现代主义的反叛者面目出现的,它以宽容、多元、边缘性、不确定性为标志,一扫传统的同一性、整体性、中心性、元话语,在多元的艺术格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6.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作为他所要批评的对象,特别是其将认知作为思维之主导活动的做法。通过分析列维纳斯对西方传统中的"第一哲学"的颠覆和重构以及构成他对此批判的核心对象的自我之反思同一性与亚里士多德的关联的讨论,可以解释列维纳斯自己之作为伦理学的"第一哲学"是如何与存在和形而上学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身体的地位在当代法国哲学中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列维纳斯从存在论的角度深入考察了身体的功能。在列维纳斯思想中,身体以物质性、感受性以及超越性为主要特征,这三重特性交织于其身体理论之中。身体的物质性表现为自身同一、自身凝聚以及对超越性的排除,身体的感受性由前期仅仅具有同一性扩展为兼具同一性与超越性。身体在其同一性中产生自身分裂,这种分裂体现在母性身体这一典型化的身体样式之中。母性身体的特点表现为在自身中“孕育他者”,因此,由外在性引发的超越便在身体内部被引发。列维纳斯后期极力探寻“别于存在”“破出存在”的方式,身体的这三重特征为主体如何从内部实现超越,从主体内部“破出存在”、实现主体的“内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对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人们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批判其唯心主义实质和吸收其辩证法思想上,而忽视了它在哲学发展史中由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化的中介地位。首先,它把传统哲学推到了最高峰——将其对思维全体自由性的追求上升为人类思维的反思活动,将其追求统一性原理的对象归结为思维与存在统一的逻辑先在性,将其辩证法升华为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方法,将其发展成果对象化为概念的有机组织,将其发展历史提升为概念圆圈运动的具体内容;同时,它又不自觉地为现代哲学指出了一条走出传统哲学的迷宫的现实道路——哲学视角由客体性原则转换到主体性原则,哲学对象由外部世界和精神世界转换到概念(文化)世界,哲学功能由解释和说明世界转换到规范和改变世界(当然,绝对理念的唯心主义性  相似文献   

19.
莱维纳斯是现代法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 ,他关于“他者”思想的提出 ,以及解构传统本体论 ,重视伦理、推崇责任的努力和尝试 ,对当今的西方哲学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启示。莱维纳斯认为 ,西方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其本体论传统 ,而西方文化在这种传统中出现了危机 ,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种种恶果 ,其原因就在于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追求中遗忘了“他者”。莱维纳斯认为有两种他者 ,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他者” ,可以转化为同一或自我的他者 ,如黑格尔的“他者”之于绝对 ,海德格尔的“共在”之于“此在”。另一种是他自己强调的“彻底的他者”或“…  相似文献   

20.
同一段现象学描述,在胡塞尔那里意味着同一性和直接性,而阿多诺却从中发现了非同一性、中介性、缺席性、他者性和剩余性这些与后现代思想相关的特质。但是,互文性的分析表明,这些特质的首倡者恰恰不是阿多诺而是胡塞尔。阿多诺的分析与批驳,胡塞尔的凸现与“辩护”,恰恰透露了辩证法与现象学的不同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