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有许多快乐,偷闲是其中一乐。清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则故事:某年科举考试时,有"二士"身在考场,心系棋盘,索性"画号板为局,捡碎炭为黑子,剔碎石灰块为白子"对弈起来,以致忘了时间,只好交白卷。"二士"连前程、名利都不顾,  相似文献   

2.
人生有许多快乐,偷闲是其中一乐。清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则故事:某年科举考试时,有“二士”身在考场,心系棋盘,索性“画号板为局,捡碎炭为黑子,剔碎石灰块为白子”对弈起来,以致忘了时间,只好交白卷。“二土”连前程、名利都不顾,可谓偷闲之极。  相似文献   

3.
正在强权与暴力面前,没有人不畏惧它,所以出现"众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难免。然,一个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还是要人"谔谔"之敬呢?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别人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怕他、惧他,以此凸显自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暴力鬼,它极尽所能,目的就是想让别人怕他。故事是这样记录的:老仆刘琪的妻弟独居一室,床在北窗下。夜半时觉得有只手在他身上抚摸,怀疑是小偷,惊醒细看,只见那  相似文献   

4.
靖居丛录     
《法音》1989,(6)
释氏疑年录“疑年”之称,见诸《左传·襄公三十年》,疑其年故考其岁,此清人潜研堂钱氏《疑年录》之所由作也。释教自后汉传入中土,时历千数百载,地遍南北东西,出家之众,不知其凡几也。是中译经布法,建宗名家,著作等身,论述传世者,又不知其凡几也。见诸记传文集,山志语录者,盖亦众矣。新会陈援庵先生有鉴于此,乃有《释氏疑年录》之撰。其引言云:“往阅僧传,见有卒年可纪者,辄记之;阅  相似文献   

5.
作为其庄子定位论的重要内容,船山对庄子与其后学的分疏是通过对《庄子》各篇进行文本辨伪和思想澄清来完成的。在他看来,《庄子》全书只有内篇和杂篇之《寓言》《天下》为庄子所作,内七篇意皆连属、别为一宗,是庄子思想的系统表达,《寓言》《天下》二篇则为其书之"序例";除此九篇,其余皆为他人作品。为廓清庄子与后学的差异,船山以"浑天"为终极视域,参照内篇的思想要旨和文本特点,逐一疏解了纯驳相间的外篇和博引泛记的杂篇,并从中剥离出了为老子作训诂者、黄老、形名、乐死、养生等非庄子思想。他对庄子思想的重构,正是以内篇为基础,通过批评外杂篇中那些偏离庄子之旨的作品,同时表彰那些发明庄子真义的作品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制恶见论》是玄奘在印度游学期间所撰写的影响最大的一部论书,为玄奘赢得了声震五印的极高荣誉,可惜未能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成唯识论述记》等相关记载的梳理,认为《制恶见论》的主要内容至少有三项:一是论证大乘经真是佛说;二是证成阿赖耶识;三是改进"带相说",证成唯识。"唯识比量"应是《制恶见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作品。对两者关系的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的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的苏联学者尼·拉宾的"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的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智觅石兽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沧州城南,有座临河的寺庙,因山门垮塌,一对石兽滚到河里去了。过了十几年,要重修山门,需将石兽找回。但河水如此之长,到哪里去找呢?很费思考。不信,你先别往下读,不妨沉思作答,要言之有理有据,更要能循此科学找回石兽,方能令人折服。哪里去找?你或许会有种种奇思妙想。石兽很重,水肯定冲不走,当初滚落到哪,就到哪里去寻。这道理很多人都想到了。可是人们在原地捞来描去,什么也没捞到。到下游去找吧?十几年光阴,年年发洪水,会冲得很远很远。这道理克有人想到。当下就…  相似文献   

9.
马晓霓 《学海》2006,(6):205-208
郑廷玉是元代前期重要的杂剧作家,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杰出代表。现存孟称舜本、天一阁本和曹棟亭本《录鬼簿》(元代钟嗣成撰)都志其为“彰德(今河南安阳)人”。关于其杂剧名目的收录情况,孟称舜本《录鬼簿》收录21种,天一阁本《录鬼簿》收录15种,曹棟亭本《录鬼簿》收录23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收录21种。郑廷玉的杂剧剧本大部分已散失,目前仅存《看钱奴》、《金凤钗》、《后庭花》、《疏者下船》、《忍字记》等五种。有学者认为《崔府君断冤家债主》也为郑廷玉作品。①这类说法是否可信,尚须进一步研究。关于现存郑廷玉杂剧的传世剧…  相似文献   

10.
网络盗墓小说兴起于2006年,其较成熟的代表性作品有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和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本炙以此两部作品为例简要分析网络盗墓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1843年"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主要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两部作品。苏联马克思主义者Н.И.拉宾在《青年马克思》(第二版,1976年)一书中提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中穿插了《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摘录。这一推断引起国际上马克思文献学界的争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编者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拉宾于1986年出版的《青年马克思》第三版对此给予了全面回应,并进一步明确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结构,手稿和笔记两者穿插写作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补充了新的推断论据。  相似文献   

12.
佛学素称难治,以典籍之繁多,名相之复杂,往往使初学者望洋兴叹,难寻路津。如欲研究某一专题,非读破全藏,不能搜集完整的资料;纵然时间上允许读全部藏经,若无扎实的佛学素养,亦无法洞悉该问题的实质。千余年来,《出三藏记集》、《阅藏知津》、《三藏法数》、《佛学大辞典》、《佛书子目引得》等工具书的相继问世,为历代研究者提供了无数便利。然而,以收罗之广博全面,收效之事半功倍而言,则当首推日本新编的《大藏经索引》。  相似文献   

13.
正《至正直记》是孔齐作于元至正年间的一本杂著。作者自幼随父奔走南北,交游日广,所以笔记内容丰富,既有当时政治、经济方面的珍贵资料,又有家庭、生活方面的趣闻逸事,"凡所见闻,可以感发人心者;或里巷方言,可为后世之戒者;一事一物,可为传闻多识之助者,随所记而笔之,以备观省"。这"观省"二字,可以说正是这部笔记的特色。卷二的一则记录,就颇有点醒世人之功。文曰:  相似文献   

14.
刘一明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高道,留存著述逾百万字,部分著述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刘一明评点刊刻的《西游原旨》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流行于世的重要版本,也是《西游记》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评点文字对全面准确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刘一明创作的《会心集》中有大量以表达"道理"和"道情"为特色的诗词曲,《栖云笔记》中有大量以"方外人"身份创作的"记""传""序""诗""联",这些作品均以文学体裁为载体,不但思想内容独具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就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而言,道士刘一明理应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十三虚无     
道教名词。指以虚无为首的十三点养生要领,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相似文献   

16.
圣经《旧约全书》中的《撒母耳记》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因而为后世所瞩目。人们常称其为“历史先知书”,认为这篇作品是先知以历史来表达、阐述和论证某种神学思想。如果从此书编撰者的主观动机来看,这种说法是能够成立的。但《撒母耳记》所述的历史是否映证了那种神学思想,或是说编撰者的苦心是否收到了效果,则又另当别论了。在今天,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宗教或政治偏见去重读这部作品,就会得出结论:与其说《撒母耳记》是一部神圣的“天启之书”,还不如说它是一部具有着浓厚的世俗气息的文学作品,是一部相当忠实于其历史场景和人物原型的纪实性历史小说。一、对以色列王权初起时政教纠纷的文学表述  相似文献   

17.
十三虚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名词。指以虚无为首的十三点养生要领,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相似文献   

18.
元李志常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以下简称《记》)一书,详细记述了邱祖一行见成吉思汗的具体路线,但由于历史变迁和音译不同等原因,在某些具体地点的地理位置确定上,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义。如《记》之开篇处讲到:“仲禄今年五月在乃满国兀里朵得旨”(“兀里朵”也译作“兀里多”、“窝里朵”,通称“斡耳朵”),清程同文①先生在本书的《跋》中说:大石林牙,辽宗姓,于辽亡后率众西行,间关万里,建国西土,是为西辽……阅十余年,太祖征西域灭之。刘仲禄持敕召长春云“在乃蛮奉诏”者,此也。“大石林牙”故城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国的虎司斡耳朵市,…  相似文献   

19.
在解剖批判庄子哲学过程中,我对《庄子》书的《外杂篇》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根据这些研究,断定《外杂篇》不是庄子本人的作品,而是由战国末至汉初这个时期的汉人称之謂“道家”的一部总集,其中有老子后学左派的作品,有宋鈃、尹文学派后学的作品,有庄子后学的作品,有楊朱后学的作品,也有混入的跟所謂“道家”毫不相干的作品。因此,不能据以論定庄子哲学思想,只能取庄子后学所作之符合庄子原意者作为参考。但把《外杂篇》篇的学派性、时代性、阶級性及其淵流,彻底弄清楚,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結合由战国至汉初的社会史进行研究。这里发表的是初步意見,故名之曰“初探”。《汉书》《艺文志》載《庄子》五十二篇。这是由淮南王的門下客編定的。司馬彪、孟氏之五十二篇本,  相似文献   

20.
陈长安 《哲学研究》2022,(8):26-36+128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提出了写辩证法的哲学夙愿。列宁以来,对这一夙愿背景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本论》到兼及《大纲》,再到首重《大纲》的过程。这其中,学界对《危机笔记》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危机笔记》是马克思辩证法夙愿的直接中介:《危机笔记》剪报的材料性质与此信所说的“材料加工的方法”吻合;体现马克思危机认识的标题目录的形成与此信的时间吻合;《危机笔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其辩证方法与《大纲》《资本论》相呼应;《危机笔记》结构与《逻辑学》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层面补充了列宁以来的相关研究。这对于完整理解“《资本论》的逻辑”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