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有一条规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动物如果没有这种奇特的求生本能,就会被淘汰。这种本能很奇妙,很难理解。请看:一、壁虎的“丢尾保命”壁虎为了求生存,有一种自卫本领。当它遇到强敌时,尾部会自动断落,断落的尾部还会自动跳动一些时候,吸引强敌注意...  相似文献   

2.
歌德有句名言:“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它深刻揭示了少男少女的普通情感。的确,一个身心发育正常的人,随着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出现,与异性交往、接近的欲望会越来强烈,可以说,这种现象是人的本能冲动。大  相似文献   

3.
美学的形式     
马尔库塞在本文中认为,艺术作品的革命意义不在于它的真实内容,而在于它的美学形式。艺术作品按一定的形式要求去整理和重组生活素材,这一事实反映了在“给定现实”中被压抑的人的自然本能对于这种现实的反抗。但这个反抗不应导向人的本能的破坏性的任意渲泄,而应包含一个本能结构中的革命,即重新塑造人的情感和知觉。这种论点自然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功能的观点有很大距离,应予批判分析。因它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侧面,故译出供作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幸福在品。而今,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可用一个“快”字来形容。快节奏,快速度,快发展,快作风,甚至连就餐,都是“快餐”。这种“快”,给人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带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好像不“快”,就与时代脱节,就会波时代淘汰。  相似文献   

5.
陈巍  王勇  郭本禹 《心理学报》2021,53(4):431-540
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深刻影响, “本能”这一概念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成为人类和动物心理学的核心议题。年轻的中国发展心理生物学家郭任远在美国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本能运动。返回中国后, 他持续阐发其激进行为主义思想, 推动了“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三场争论之一”的本能论战。这场争论不仅促使艾伟、潘菽、高觉敷等心理学家纷纷参与, 还吸引了周建人、李石岑等公共知识分子的目光。郭任远的理论主张与实验工作, 桥接起了本能争论的中国与世界战场, 并激荡起诸多积极、消极与混合反应。论战加速了本能的心理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从“扶手椅”迈向“实验室”, 也深陷混淆发育解释与进化解释的历史圈套。虽然郭任远及其推动的中国本能论战并没有实现对本能心理学的“完结”, 但却揭示出语义和信仰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论价值。这种理论渗透的意识形态最终确立起郭氏在行为科学史上独特的学术地位, 并为本能演变成“未完结”的、开放的科学问题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制约下,两性之间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以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为纽带的一种自主性、排他性的理性感情和社会关系。排他性作为爱情的主要特征,它是指相爱双方排斥或抗拒其他人对自己的爱情对象予以性爱表示的心理倾向。它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第一、生物本能。生物进化论证明,生物是遵循“自然选择”和“性选择”规律而进化的。“自然选择”规律表明,在生存竞争中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便通过遗传和变异,不断繁殖和发展。那些在生存竞争中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便日趋衰亡。也就是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规律:同时,“性选择”规律也是不容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在心理咨询中遇到这样一位女同学:她对我说,她的某同班同学一直在死心踏地地追求她,而她又不喜欢那位追求她的男生,也不想伤害她,不知道该怎么办。这里,我想提出一点我的不成熟的看法,但愿能对我遇到的这类女同学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有所帮助。(一)关于男生方面,这位女同学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我得提醒一句,有的男生追求女性纯粹是出于无聊,出于“好玩”,出于本能冲动,并不出于爱情原因,这在大学中不少见。这种男生本能上觉得需要有女朋友,认为有女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金声 《心理学报》1985,18(1):33-39
通过对行为主义和传统的本能理论的批判,马斯洛提出了“似本能”这一重要概念。“似本能”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概念对于马斯洛需要理论以及他的心理学理论的理论后果,并且列举了一些直接或间接支持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最后,本文指出了这一概念的理论意义,其中主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以人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行为以及心理发展的问题。只有从这种统一出发,才有可能深刻理解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9.
道德本能与道德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们的所有道德意识,以及所有基于此上的道德表述与道德行为,要么是依据于我们的道德本能,要么是依据于我们的道德判断。上述命题本身应当是无可置疑的。可能的问题仅仅在于:(1)这里所说的道德本能与道德判断究竟是指什么?(2)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虽然有可能造成先入为主的概念误导,笔者还是愿意冒险在一开始就对这两个概念做一个概念化的描述定义:首先,这里的“道德”是一个形容词;它的对立面不是“不道德”,而是“非道德”。因此,“道德本能”不是指道德自身所具有的本性(the nature of morality)(倪梁康,2007年a,第47-64页,尤其参见第53…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许多人会出现这样的念头:“我真羡慕他的胆量,和他相比,我自己也属于胆小者了。”然而专家认为,看到别人行为而产生自卑感实在是自寻烦恼。因为胆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要以恰当的方法进行条理和激发,相信任何人都可成为有胆量的人。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常遇到的演绎逻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前提增加会使结论相应地增加。这种特性被称为单调性。然而这种单调逻辑对日常思维却并不总是适用的。考虑一个日常思维的例子:由“x是一只鸟”,如果没有证据表明x不能飞,则我们会合理地认为“x是会飞的”,如果增加一个前提“x是鸵鸟”,则原来的结论不再成立。这样一种前提增加反而可能导致结  相似文献   

12.
哭也无妨     
追求快乐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诸如“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之类的道理,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苏轼说得对:“人有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人的一生光想着快乐的事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对待哭的问题,才是最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3.
卡尔·考茨基在一九○六年写了《社会主义伦理学》一书。该书共分五章,即古代基督教的伦理;启蒙时代的伦理;康德的伦理;进化论的伦理;马克思的伦理。在最后一章里,又论及五方面问题,即“唯物史观的根据”.“人类社会的组织体”,“社会本能之力的变化,”“社会本能的适用范围”,以及“道德律”。  相似文献   

14.
攻克己身     
陈孝浪 《天风》2006,(10):34-36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经文:林前9:27 刚才所读的经文,是当年圣灵感动使徒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特别提到的这句话,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为什么呢?因为“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当时有许多人,虽然也在传福音, 但自己却被淘汰了,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一、信仰科学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人无信不立 ,但信什么、怎样信才是科学的呢 ?”何怀远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19 98年版 ,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 )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宗教“也是一种信仰的归宿”。 (第 31页 )从哲学角度看 ,“法轮功”一类事件提出的深层问题是 :当代哲学和科学所提供的信仰有多大能力与有神论争夺信仰领域 ?信仰是唯人才有的、超越动物本能的智能现象 ,是人对某种思想观念或事物、现象确信无疑的精神状态。人和动物都有本能 ,都需要物质生活。人优于动物之处是人还有智能 ,…  相似文献   

16.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色兰!说话很简单,说话是人的本能之一。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都能说话。会说话则不简单。古语有云: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的方式不同,内容不同,其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说话是一门艺术、是  相似文献   

17.
对尼采道德观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在权力意志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道德观。尼采道德观是反传统的:既反古希腊道德,也反基督教道德。尼采崇尚主人道德。主人道德强调自然、强调本能、强调生命。主人道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的积极的一面至少包括:一是冲破了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并论证了本能的合法性。二是对基督教的道德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揭露了这种道德存在着的真正问题。三是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的道德,而这种道德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巧用标志激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教育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教师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教育艺术。每个青少年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优点,多少都有点自负心,都愿意表现自己,而且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承认。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这种欲求,学生即可让你掌握,依照你的期待去行动。例如,你对一个小学生说:“你很聪明,若肯用功,功课一定会愈来愈好。”这个小学生就会如您所愿,努力做个好学生。相反,如果对他说:“笨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有什么用。”学生也会依你所说的,愈来愈差,最终成为一个“差生”。这种心理趋势,称之为“标志效果”或“角色形象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解脱是缓和、消除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也是人的防御本能。然而,面对漫无边际的心理压力人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解脱的误区,不仅不能缓和、消除心理压力还会因此“变本加厉”造成新的更大压力,甚至“火上浇油”导致心理矛  相似文献   

20.
张丰君 《管子学刊》2012,(2):24-26,35
推恩说是孟子实现其“仁政”理想的主要措施,它与孟子“爱有等差”的思想并不矛盾.推恩说具有可能性是因为孟子将血缘情感赋予自然的、本能的含义,同时强调这种血缘情感又具有高于自然的理性自觉.孟子以“孝”为“仁”的起点,实质是强调“仁”以人的自然性为起点,这使孟子的“仁”学具有高扬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内容;同时孟子并不局限于自然因素,他所强调的只是仁义礼智等社会道德需要奠基在人的自然而真实的情感之上,否则会导致虚伪的道德、导致对人性的扭曲.“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仁”的自然性起点并不意味着对理性自觉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