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倾向 ,成为各种现代思潮的交汇点。这些新倾向的最表面的一致性在于 :通过引入现代哲学及其表述方式 ,颠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那种“原理 +论证”或“论证 +原理”的循环解释和把哲学论文降为宣传手册的粗陋做法 ,以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非哲学化”现象 ,恢复“学术性”。这种努力所蕴涵的意义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 ,从其内在的层面看 ,这些新的倾向与其说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哲学化”的反动 ,不如说是对某种危机的反应。这既包括理论自身的危机 ,也包括现实方面的危机。对于这种危机的反思 ,自当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从最初对“教科书体系”的清算 ,到晚近“走近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本体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恢复其自身“学术性”的演进中不断经历着的变化 ,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趋向 ,其一是在马克思思想的原有框架内发现新的资源 ,其二是试图在现代哲学的方法中谋求出路。两种趋向都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某种可能空间 ,但也都蕴涵着一些重要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前者或许应当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目的论的统一以及如何将其贯彻到底的问题 ,后者或许应当注意的是如何  相似文献   

2.
徐素华先生文章把我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党的指导思想形态”,“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学术研究形态”,这不符合我的本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发扬中国优秀哲学文化、升华人民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现代形态。它既是一个创新的哲学理论体系,又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期末以来 ,哲学界兴起一股“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的风气。这种“重读”或“回归”之风 ,与其说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回应 ,不如说是对几十年来一直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一种挑战。这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是以前苏联 2 0、 30年代的哲学家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为依据形成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以苏解马”的传统教科书体系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话 ,但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些重要原理的片面性理解、…  相似文献   

5.
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侧记黎声最近,全国马克思主义学会当代马克思主义筹备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与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在京的30余名老中青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哲学工作的使命(一)王东(北京大学哲学系)认为,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个根本性的变革,它给哲学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今哲学思维的头等时代课题,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局面,创造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形态,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精神奠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精神脊柱。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形态,应当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熔为一炉的理论升华,它要站在世界历史新型期的高度,回答现代三大挑战。构成当代世界历史新型期的本质内容,是五大革命(即以现代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产业革命,以市场全球化为表征的商业革命,以人民参与制民主为特点的政治革命,以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哲学观念为核心的文化革命,以走向每个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长远前景的人的革命)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三大挑战,是指以现代科技革命为潮头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别讨论了这一哲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七个方面和随之而来的这一哲学“泛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九个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泛意识形态化”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来说,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和值得充分研究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相较于西方意识科学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意识论研究研究领域进展不大,与哲学其他学科及有关科学的发展极不相称。原因在于我们的范式较为陈旧,缺乏对现当代日新月异的西方心灵哲学的关注和借鉴,所得的结论缺乏名副其实的创新和突破。马克思主义意识论面临着尖锐的挑战,挑战也是机遇。本文提出了迎战这一挑战,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列宁曾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一些学者发展这一论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亦有其“中国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也构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思想资源和历史文化基础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出此说和对此说进行商榷,对于我们深入、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都是有意义的。我本人一直比较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文化的关系问题,我认为中国人民接受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除了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全球化为背景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前提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其一,时代的变化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性和背景性条件,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变化,其内在的逻辑及其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根据和基础。在二者的结合上,我们可以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视野、问题域和创新。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辨析讨论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性问题需要首先厘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当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提出的重大无比的课题。陶德麟、汪信砚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论域》,引述时仅注页码)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重大问题而写的。拜读之后,深受多方面的启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与时俱进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封闭在头脑中和书斋里的“思想革命”或“学术革命”,而是人们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并且为着“改变世界”的需要而不断进行的理论创造过程。推进哲学的发展,首先就要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述要阮青(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100091)人学是近年来学界的“显学”。“人学热”的出现同当前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挑战有关,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进程中人的问题日益凸现的必然,是中国及世界哲学发展的大趋势。当...  相似文献   

12.
冯平 《哲学动态》2001,(5):8-11
自 1 978年思想解放运动以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在中国哲学的变革中一直扮演着主角。在“九五”期间 ,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新的研究信念基本建立、新的研究范式基本形成。这些研究成果和 2 0世纪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的反思 ,以及对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的”发展前景的思考 ,都反映出经历了 2 0多年思想解放和与国际哲学界的对话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格式塔转换已经开始。一、“九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研究特点“九五”期间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它的内容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也应当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应地有所增加,比如结构这个范畴,就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适当的地位,以适应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说某一观点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指的是这一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即“怎么样”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逻辑上看当然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而形成的。因此,判定“实践”是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首要的基本观点,根本上不是看“实践”在促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的作用即着眼于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成为它自己,而是得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样”的。就此而言,得出“客观实在”或“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便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育川 《哲学动态》2001,(10):22-24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于 5月 2 7— 30日在广州召开。 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在这次研讨会中 ,代表们充分肯定会议的价值 ,但对于会议的标题 ,不少代表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必须作出严格的区分。“马克思的哲学”概念清晰 ,直指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主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包括马克思之外的思想家 ,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  相似文献   

18.
书讯     
近期,由华侨大学杨楹、张禹东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华侨大学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系列成果《生活哲学:探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本书立足于“生活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创新命题。在此基础上,多维度的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辩证思考,试图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本书分三编十章内容,收录文章近80篇,70余万字,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有关问题,有热烈的讨论。按传统的概括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本体论;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本体论;更多的人把马克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造成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1. 实事求是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仅仅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 而是对哲学发展史上整个唯物主义学说这条发展线索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学说同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学说也有质的区别。一个区别是这种唯物主义所讲的“物质”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物质,而是具有最大共性的“客观实在性”的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