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启动的研究是考察选择性注意中抑制机制的基本实验范式。本研究选取不同难度的刺激材料,使用经典的负启动实验范式,分别从增加目标选择难度和干扰项个数两个方面考察了大学生被试的汉字特性负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在目标和干扰项互为形似字以及多个干扰项的情况下,被试的特性负启动效应均消失。此结果为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局部注意干扰效应(Localized attentional interference, LAI)是指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同时搜索在空间上分离的两个目标时, 或者目标周围存在一个无关奇异项时, 这两个关键刺激相距较近时产生的干扰现象。本实验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探讨了奖赏预期对局部注意干扰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双目标搜索任务, 要求被试判断搜索画面中两个奇异项刺激的形状是否相同。结果显示奖赏条件和无奖赏条件都表现出显著的距离主效应, 随着目标间距离增大, 被试的正确率提高, 反应时下降。同时, 在远距离时, 奖赏条件下的正确率高于无奖赏条件, 而在近距离时, 奖赏条件下的正确率反而低于无奖赏条件, 即, 奖赏条件下局部注意干扰效应反而增大。高动机状态增强了两个目标的表征, 反而不利于解决局部注意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单目标搜索任务, 要求被试判断特定目标的方位并忽略另一无关奇异项刺激。与实验1不同的是, 实验2仅在无奖赏条件下观察到显著的距离主效应, 即被试行为表现在远距离时更好; 而在奖赏条件下, 被试在近距离和远距离的表现一样好, 即没有局部注意干扰效应。这说明在奖赏预期条件, 个体可以有效抑制分心物刺激的干扰, 将注意集中于目标刺激的加工, 从而对局部注意干扰效应产生调节。整个研究表明, 奖赏整体上能够提高对任务相关刺激的表征, 并抑制任务无关刺激, 虽然这并不总是能够提高任务表现。  相似文献   

3.
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向葵  田录梅 《心理学报》2005,37(2):241-245
以117名大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自尊对失败后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两种不良情绪反应的缓冲效应。结果发现:(1)无论何种情况下,高自尊组的被试其抑郁和焦虑反应都明显少于低自尊组;(2)失败程序成功诱导了被试的抑郁和焦虑反应;(3)失败后,自尊并没有立即或直接缓冲被试的抑郁和焦虑反应;(4)策略处理后,自尊显著缓冲了两种不良情绪反应,且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效果;但自尊水平与策略处理间的总体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用正常人和聋哑人作被试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将“红”“绿”“黄”“蓝”四个汉字中的每一个都用这四种颜色中的三种写成,然后按着事先排列好的顺序,分组呈现,并且在两种条件下分别要求被试延迟不同的时间进行反应,一种是刺激呈现前就告诉被试对“字”或“色”反应;另一种是刺激呈现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向被试提出对“字”或“色”反应。实验结果发现,聋哑人和正常人在色—字干扰任务作业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语义的自动加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选择性注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被试的作业成绩,但颜色命名仍比字词反应困难;Stroop效应在延迟反应条件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Stroop效应与记忆过程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Stroop其人和Stroop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Stroop其人和Stroop效应王才康(华南师大心理系)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绿”和无意义刺激“××”的颜色时,会发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要长得多.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色)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现象,就是著名的Siroop...  相似文献   

6.
用PDP模型模拟Stroop任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用基于PDP原理构造的Stroop任务模型模拟了Stroop颜色-词的干扰现象。模型采用BP学习算法。经过训练,模型学会字词阅读和颜色命名。由于对模型采用6种不同的学习次数(这里为:500,1000,2000,3000,5000,10000)以及4种不同比例(这里为:4:1,6:1,8:1,10:1)字词模式和颜色模式的训练,其结果字词通道的信息加工比颜色通道的加工更快更强,并产生不同的干扰模式,其字词加工的次数越多,干扰越大,次数越少,干扰也越小。这很可能说明语言的熟练程度对干扰模式有着更大的影响。模型还体现了加工过程的连续性质。但这个模型难以区分不同的加工任务。  相似文献   

7.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 但是, 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 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 随着fMRI, 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 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 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 催眠暗示可以引起与真实刺激同样的大脑皮层的激活; 而催眠后暗示对于注意策略的调控, 可以使原有的认知过程发生改变, 其中之一是使用催眠后暗示来抑制“Stroop效应”语义加工过程; 催眠后遗忘更是实现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遗忘的分离。未来研究者将继续从探讨催眠本身的神经属性和催眠暗示所引起的认知过程的改变两个角度去认识催眠, 揭开催眠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知觉负载、注意定势与选择性注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建国  王凌  周晓林 《心理科学》2007,30(3):558-563
本研究采用Eriksen Flanker(侧抑制)范式,将当前任务区分为高、低知觉负载两种条件.并系统操纵边缘视野干扰项与中央靶子的不同加工层次关系,从而考察注意选择的知觉负载理论。实验一发现,高知觉负载情况下没有任何flanker冲突效应,而低知觉负载情况下既有知觉层次和反应层次的冲突效应,也有一致条件下的促进效应。实验二增加了一致条件试次的比例,从而操纵自上而下的注意定势,发现高、低知觉负载情况下都存在知觉冲突效应和一致条件下的促进效应。这些发现表明,对任务无关信息的加工既受到任务相关信息的知觉负载和剩余加工资源的分配的影响,也受到自上而下注意定势的影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加工资源的分配和注意选择的认知阶段。  相似文献   

9.
魏萍  康冠兰 《心理学报》2012,44(11):1454-1462
研究考察了无关干扰项引发的注意捕获效应如何受到任务知觉负载以及目标与干扰项距离的共同影响。被试在视觉搜索集中搜索目标并做辨别反应。通过控制搜索集的大小来控制任务知觉负载, 同时在搜索集中存在一个用颜色标定的无关干扰项(奇异项), 该奇异项与当前的搜索目标存在一致、中性或不一致的关系, 该奇异项的位置与当前目标相邻或相距较远。结果发现, 被试在低负载条件下出现显著的干扰效应(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减中性条件的反应时), 而在高负载条件下干扰效应减小。此外, 在高负载条件下, 当目标与干扰项相距较近时没有出现干扰效应, 而当目标与干扰项相距较远时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干扰效应受到任务知觉负载和目标与无关干扰项距离的共同影响。这些结果说明, 与任务无关的刺激是否捕获注意取决于当前任务总体上是否存在可用的剩余注意资源, 也受到其周围临近区域的局部注意资源是否充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视觉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编码、维持)对多特征客体信息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否相同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引入前注意线索和后注意线索,分别探测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两个阶段中的注意选择模式。3个实验结果显示,在前注意线索试次中,被试对任务相关特征变化的觉察显著受到任务无关特征变化的干扰,表现为任务无关特征变化条件相比于不变条件的反应更慢,报告标准更低;且该干扰效应并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而在后注意线索试次中,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实验1a/1b)存在干扰效应,当记忆负荷增大后(实验2/3)干扰效应消失。结果表明,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阶段,客体中任务相关与无关特征均被编码进视觉工作记忆并相互竞争注意资源;而在维持阶段,任务无关特征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得到加工。结果揭示,在编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客体的;而维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特征的,且受到记忆负荷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吴明霞 《心理科学》2000,23(3):373-374
1 引言个体差异是催眠领域的核心特征之一 (Kirsch&Lynn ,1 998)。催眠个体差异的决定因素可能因暗示语性质不同而不同 (Woody等人 ,1 997) ;催眠感受性的个体差异可能是类型上的而不是维度上的 (Oakman&Woody ,1 996)。也就是说 ,在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和感受性低的人之间 ,有一些根本区别 ;另一个有关个体差异的研究 ,将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分为易产生幻觉与不易产生幻觉两类 ,功能性脑表象揭示出这两类人脑激活的模式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幻觉这样的复杂情境中 ,也表现在简单情境中 ,因此催眠感受性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记录和分析被试的行为和眼动指标,本研究试图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形状干扰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不同视野位置上刺激信息捕获注意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形状干扰刺激虽然没有影响被试视觉加工的认知绩效,但被试的眼动模式会由于工作记忆负荷的改变而改变,高工作记忆负荷时,有形状干扰的注视次数高于无形状干扰。(2)工作记忆负荷、视野位置影响被试视觉加工任务的完成,被试在不同视野位置的加工过程表现出不一致的眼动模式。(3)聋人视觉加工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时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其对不同视野位置的信息加工及形状干扰所产生的注意捕获效应与听力正常人一致。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以检验工作记忆内容能否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任务完全无关刺激。实验一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当搜索序列外的无关干扰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时搜索绩效显著降低;实验二结果表明该干扰效应不能归因于自下而上的启动机制,因为对颜色刺激仅仅进行知觉辨认而没有工作记忆加工时并没有产生启动效应;实验三通过缩短搜索任务刺激的呈现时间以使得被试在完成搜索任务前没有足够时间眼跳至无关干扰刺激,结果发现了与实验一类似的干扰效应,说明在没有眼跳的情况下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完全无关刺激可以捕获注意。这些结果表明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表征可以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任务完全无关刺激,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提供了新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英杰  郭春彦  魏萍 《心理学报》2014,46(9):1271-1280
研究考察了无关侧抑制项引起的侧抑制效应如何受到当前试次知觉负载和先前试次知觉负载与目标?侧抑制项关系的交互影响。被试在视觉搜索集中搜索目标朝向刺激(水平或竖直朝向)并作辨别反应, 非目标项在低负载条件下彼此朝向一致, 在高负载条件下彼此朝向不一致。在搜索集的左侧或右侧存在一个与当前目标一致或不一致的无关侧抑制项(flanker)。结果发现, 整体上, 在当前试次低负载条件下会产生较大的干扰效应, 而在当前试次高负载下无干扰效应。此外, 先前试次(trial n-1)为高负载条件时, 当前试次(trial n)出现了典型的知觉负载效应, 即低负载条件干扰效应较大, 高负载条件无干扰效应。但是, 先前试次为低负载条件时, 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大小受到先前试次冲突解决状态的影响。先前试次为低负载条件且目标?无关侧抑制项不一致时, 下一试次低负载条件的侧抑制效应显著减小, 与高负载条件没有差异; 反之, 先前试次为低负载且目标?侧抑制项一致条件时, 下一试次低负载条件的侧抑制效应显著增大。先前试次为低负载条件时, 完成了知觉加工的侧抑制项或者引发了冲突效应(不一致条件), 或者促进了对目标的反应(一致条件), 造成不同的注意选择和冲突解决状态, 显著影响了下一试次的行为表现。这说明, 注意选择与冲突控制过程是动态变化的, 除了受到当前试次知觉负载的影响, 也受到先前试次注意选择和冲突解决状态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林国彬 《心理学报》1989,22(1):26-30
实验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彩色图象显示器的屏幕来呈现视觉目标彩色光栅,以对人的颜色视觉进行对比感受性的测定。被试可以通过终端键盘改变光栅的各种变量并进行反应,计算机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处理。实验Ⅰ是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光栅和绿色单色光栅的空间频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空间频率上,被试对绿色光栅的对比感受性都比对红-绿光栅要高。但随着空间频率的升高,对两种光栅的对比感受性也相应升高,并都在中间空间频率带达到高峰值。实验Ⅱ是对颜色视觉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亮度比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空间频率和红色在光栅中的比率对对比感受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发现自然环境能激发个体积极情绪,恢复集中注意。当个体对自然环境的依恋程度不同时,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以96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考察地方依恋对环境的情绪和注意恢复作用是否产生影响。根据被试对某自然环境的依恋水平将其分为高依恋和低依恋组,并在被试参加情绪启动实验(实验1)和集中注意实验(实验2)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以考察对环境依恋水平不同的被试观看该环境图片后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实验1显示低依恋实验组对厌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其他三组;实验2结果表明高依恋实验组被试在观看自然环境图片后在注意后测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依恋实验组和控制组。  相似文献   

19.
幼儿在等级图形知觉中的整体优先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霄霏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1,34(2):142-147
研究采用Navon的干涉实验范式和等级图形刺激模式研究4-6岁幼儿的整体优先现象。实验中所用刺激的结构关系有一致、无关、矛盾。实验1研究自由注意条件下,不同年龄儿童自发形成整体或局部反应策略的比率,发现被试自发形成对整体特征反应策略的比例较大,且该比例是随年龄而增长的;实验2比较注意整体和注意局部两种实验条件下,不同年龄儿童对整体或局部的反应正确率。结果发现在注意整体和注意局部的条件下,4-6岁幼儿的整体/局部干涉效应呈相互影响到相互独立再到整体优势的发展过程。这表明幼儿对整体特征的注意选择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和视觉经验的积累而逐渐成型的。  相似文献   

20.
快速脱离假说和信号抑制假说都是将传统的自下而上捕获和自上而下控制结合起来的混合模式假说。快速脱离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总能在第一时间自下而上地捕获注意,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注意会迅速脱离该位置。信号抑制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都会产生“注意我”的信号,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该信号会被自上而下地抑制以阻止注意捕获发生。前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空间线索提示范式和眼动脱离范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独子探测策略, 而后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未来研究应采用不同的刺激类型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为两个假说提供证据支持, 同时要关注奖赏、训练等因素对“捕获-脱离”和“信号-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