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 peace 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 Sant,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 peace 来源于拉丁语的 pax 或 pacis。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般习惯说:“请安静”,而英语则是“peace”。显然,它也是安静的意思,符合印度语言的 Santi。Santi 一词来源于梵文 Sam(寂静),在  相似文献   

2.
一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peace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Santi,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peace来源于拉丁语的pax或pacm。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  相似文献   

3.
神父一日     
“神父”一词意译于外文,其拉丁原文是Pater, 英文是Father,这两个外文词都是“父亲”的意思。在讲英语的国家,就称呼神父为“Father”,是一种尊称和爱称。我们中国教会为什么在“父”前又加了一个“神”字,称为“神父”,这里不作什么考据,大概是为了区别于自己的生养之父的缘故吧。不过,加上一个字而称为“神父”后,则较明显地表示出这样的一个群体的身份:与“神”有关,而与真正的“父”则无关,因为他们是一群独身者。由此可见,“神父”是与神,或者同宗教活动有关的人。那么,欲说“‘神父’的一天”,我想,实则是说神父…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一种重要的修养方式叫“慎独”,意思是一人独处时,其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解释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古兰经》是规范穆斯林行为的准则,其中包括许多指导人们生活修养的...  相似文献   

5.
德里达先从词义入手,解释了我们这里译作“解构”的“deconstruction”这个词的意思。这就是说,作为一种习惯,我们常常是从书写的语言入手来理解问题的。他说,这个词在法中和英中的拼法是一样的,都有对于结构性的东西予以否定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穆斯林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穆斯林修养小议从恩霖“穆斯林”一词泛指伊斯兰教信仰者,可译为“顺从者”,也含有“和平的维护者”,“营造和平环境者”等意。因此,爱好和平、维护团结、营造祥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穆斯林的义务。“穆斯林”一词不仅仅是一种称谓...  相似文献   

7.
吴映群 《心理科学》1999,(6):563-564
1前言本研究选用中文句子做识记材料,用单字或双字词做探测项,探讨中国人对一般中文句子的信息提取特点。选题的出发点是:①句子比单词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应用,而相应的研究至今很少。②汉语的字、词与拼音文字的字、词具有不同的特点。汉语的字、词本身的形态、意义比较固定。③中文句子中的词相对于句子中的字来说,能更好地表达完整的特定的意思。④汉语的词有80%是双字词,这些双字词是不能再被分解的独立的意义单位。如“白菜”是一个双字词,如果被分解为“白”、“菜”或“白的菜”,便失去了它原…  相似文献   

8.
“达摩”是梵文dharma的音义,在中国古代佛教典籍中,按照其意义一般则译之为“法”。这个词出自于词根“dhri”,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原初意思是“支持”、“支撑、”、“维持”、“事物固有的秩序”等。以后这个词不断发展,其意义也逐渐扩大。到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时代,这个词出现在阿育王碑上,它的意思则完全与道德伦理观念联系起来。当时,阿育王还任命了一批主管和监督社会道德的官员。他们的官衔称为‘达摩——摩诃摩德罗’(Dharma-mahamadra),可译成‘道德部长’,但后来其意义转为‘施舍及宗教事务高级官员’。在…  相似文献   

9.
孙蕊 《美与时代》2006,(6):45-46
隐喻原本是一种语言现象,但目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造形手法。隐喻原本是一种修辞手法。“隐喻”一词最初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经注学家认为,《古兰经》第二章1-5节是对全章纳领性的提示,尤其第2节着重指出:“这部经典,其中毫无疑义,是敬畏者的向导”。过去人们把“蒙台给”(po)这个阿文词口头译为“行计较的”、“戒慎的”,含“有所执著的”或“严格要求自己的”等意义,先贤刘智把它译为“谨慎土”。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谨言慎行,重视修养的人。因为不重视修养,不谨言慎行,不要说追求一种真理的引导,更无所谓修养和信仰,因此也谈不上需要什么引导。从这节启示中可以看出,伊斯兰教教义的重要原则,不仅仅是思想信仰,同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  相似文献   

11.
“微观”一词源出希腊文“Mikros”,意为“小”的意思,现为英文中的前缀“Micro-”。物理学中指空间线度小于10-7~10-6厘米的粒子为“微观”粒子。“宏观”则与“微观”相对,源出于希腊文“Makro”,意为“大”的意思。现为英文中的前缀“M...  相似文献   

12.
“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等这些词语与概念,已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多人所熟知,就如同儒家的“仁义”、“忠孝”等概念为众人所熟知一样.但对“无为”一词的含义,则并非大多数人所能确切了解.就连一些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甚至有的研究注释《老子》的人,都把“无为”一词解释为“不去做什么事情”或“无所作为”.这种理解和解释是不确切的.在《老子》一书中,本来有一个词是“不去做什么事情”的意思,那就是第47章中的“不为”.那句话是“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很明显,这里的“不为而成”是“不去做什么事情就能成功”的意思.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不是讲“不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一词的含义在老子的概念中肯定与“不为”不一样,不会是“不去做什么事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名称的由来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阿拉伯语“买斯志德”(masjid)的意译。“买斯志德”一词在阿拉伯语法中属空间名词,意思是“叩拜之处”,专称礼拜处所——清真寺。《古兰经》约有二十九处提到了这个名称。据经注学家解释:“买斯志德”一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探讨英语名词词组产生的歧义现象,并提出了歧义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英语名词词组中歧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不同语境下名词性词和动词词类作类别语和描述语时意思差别很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一、了解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公元七世纪初先知穆罕默德首传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以后在世界各地获得广泛传播的宗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现在全世界大约有八亿人信仰它。“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Islām的音译,意思是“顺从”,即顺从真主安拉(Allāh)的意志。从字源说,“伊斯兰”一词来自“赛俩目”(亦译“色兰”,salām);“赛俩目”的意思是“和平”,因此伊斯兰教又称和平的宗教。据统计,“伊斯兰”一词在《古兰经》中出现过八次(3:19;5:3;3:85;6:125;9:74;39:22;49:  相似文献   

16.
神学浅探     
本文旨在对传统神学作简短的回顾与扫描。笔者认为,今日的中国神学要想有较大的发展,必须了解和适应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真正需要。 “神学”一词,源于希腊文Theologia,意思是“论述神的学科”。公元前3世纪左右,某些哲学家便已使用“神学”一词。斯  相似文献   

17.
“挑错”是田老师谦虚的说法,也是通俗的说法,我妄测其本义在鼓励倡导学术讨论的风气,“挑错”就是批评、评价、批判的意思(这里还必须特别申明“批判”不是过去的曲解了的贬义,这三个词是近义的)。  相似文献   

18.
有句成语,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思是用某人对付别人的办法回过头来对付他自己。这种语言技巧,简称“还治”。 “还治”在交际中有种种妙用。 一、反击挑衅 某公园一僻静处有一个矮树墩,一个中年妇女坐在上面休息,坐了一会,觉得口渴,就去买雪糕。等她回来时,树墩已被一位姑娘占据,她顿时柳眉倒竖,出言不逊:“下蛋不勤,占窝倒挺快的。”姑娘先是一愣,见这位妇女眼盯树墩,便明白了说话的意思。她一边起身让座,一边说:“对不起,耽误你下蛋了。” 这位姑娘借词(“下蛋”)还词,以牙还牙,既反击了对方的无礼,维…  相似文献   

19.
“部分”与“有的”都是表示没有断定全部的量词。但是二者也有区别,我们不能把用“部分”和“有的”作为量词的判断,简单地视为同一种判断。“有的”是表示“至少有一个”的意思。至少有一个是多少?数量是不确定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还可以是全部,它是一个特称量词。“部分”是表示“至少有一个,但是并非全部”的意思,它所表示的数量是比较确定的。因为“部分”不仅表示“至少有一个”,同时还表示“并非全部”,所以我们称它为复合的特称量词。  相似文献   

20.
全国自学考试教材《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总的说是一部比较好的教材。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意译词、仿译词的性质归属,就是问题之一。 该书在“词汇”一章讲外来词时第一次涉及意译词、仿译词。教材指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又称为‘借词’。”并按照吸收的方式把外来词归纳为音译型、音译兼意译型、意译型、直译型四种类型。意译型的例子有从英语的“telephone”译成汉语的“电话”,直译型的例子有从英语的“honeymoon”译成汉语的“蜜月”(详见教材92页)。从此处的讲法看,教材肯定了意译词、仿译词是外来词。 该书在“语言的发展”中第二次涉及意译词、仿译词。教材指出;“借词也叫外来词。语音形式和语义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