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自己的圣召道路,不知不觉已走过了四年。这短暂的四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一朵被击跃的浪花,但为我来说,这四年不仅是一朵浪花,也是自己不断成熟、不断完善、不断品味人生的历程。 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为我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我开始踏上圣召道路的开端,也是我真正感悟什么叫圣召生活的起点。那天天下着小雪,为我铺白了路,我踏着自己选择的路走进了备修院。从那天起,我也真正体味到了作为一名修生的感受。也是从那天起,我发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与现实生活是多么不合,发现修院并非是圣人的天国,也不是没…  相似文献   

2.
天父更爱你     
高洁 《天风》2002,(8):48-49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特别是年轻人,更是希望有一天能飞黄腾达,事业有成。我作为一个22岁的传道人,也曾经有过自己的理想,但那个理想并不是传福音,而是要赚50万,要过富足的生活。我也曾经为我的理想去追求,期望美梦成真也曾经为我的理想去吃苦,期望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3.
因为遥远,所以神秘。长久以来,我一直渴望去远方漂泊,心中理想的无限风光总是在远方。所以,一有空闲,我就背起行囊, 向远方出发。远方,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情结。脚下的路在延伸,而远方永远没有止境。背包里装着对远方的憧憬,装着家人的牵挂。匆匆地行走在异乡的土地上,心情像一  相似文献   

4.
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有时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死。7年前的高考我几乎一败徐地,看着昔日同学一个个笑容满面地走进理想中的大学,我心里只有羡慕和悲伤,最终只得孤零零地挎着背包来到一所师专。到校的那天,天下着丝丝细雨,我的心也如那脱离树枝随风飘舞的秋叶,只剩下无奈、惆怅和失意的愁苦。心情是委屈的,当年的分数按调节性计  相似文献   

5.
木婚随笔     
雪松 《天风》2003,(12):53-53
今年的10月26日是我和妻子结婚五周年的纪念日。婚姻学称为“木婚”。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但我知道这五年里我们在平凡中度过了很多不平凡的日子。 生活中的每一天似乎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太阳的东升西落;春天的播撒,秋天的收割,这些无疑不是按着时间的顺序在有规律地进行。 在五年前的一天,我们离开了童真,告别了顽皮,步入了成年,走出了“大家”,建立了“小家”。家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地方,它是理想的港湾,是幸福的真源;是累了可以休息,困了可以躺卧的地方;是有苦恼可以倾述,有快乐可以分享的地方;是无助时的底限,又是遮身的依靠……  相似文献   

6.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除了本我、自我之外,还存在着超我的状态。本我、自我互为存在,相互作用,超我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状态。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派、"食人岛"分别代表着一个人的本我、自我与超我。李安用一个自救的故事,向观众展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年过半百,眼睛老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一天,我正在很吃力地读着一张报纸,孙子问我:"爷爷,你也有近视吗?怎么也看不清呢?""爷爷的眼睛不是近视了,是老花了,看东西放近了看不清,放远了才看得清。"我说。"爷爷,我们正好反着来呢:我放近了才看得清,而你放近了却看不清;我放远了看不清,而你放远了才看得清,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这是一种生命的规律。但在生命规律之外,是不是透示着一种上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治国理政有一种伟大的社会理想,这也意味着其中蕴含着一种伟大的经济伦理理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理想代表着习近平经济伦理理想不同维度的内容,其经济伦理理想意蕴丰富而深刻。  相似文献   

9.
正衣橱里有个鞋盒,鞋盒里装着一双高跟鞋。每次搬家,我都会带着它。那是我穿过的第一双高跟鞋。那年,我17岁。春天,去公园玩儿,一个人。遇见一个男孩,背着旅行包,也是一个人。我们在站牌下等车,肩并着肩。男孩扭头朝我笑了一下,我也朝他笑一下,便转过头来,望向马路。过了一会儿,男孩说,你去哪里?我说植物园。男孩说,我也去植物园。话真多,  相似文献   

10.
正那一年,我十五岁,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中考因一分之差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遗憾、忧伤和自卑都化作了蚕丝,把我那颗敏感又脆弱的心层层包裹。我在埋头读了不知几遍《平凡的世界》之后,决定复读。原计划花两周的钱,开学第一周就花光了,我只好忐忑不安地回了家。正是饭点,但家里的灶是冰冷的,院子里堆满了荆条。妈妈问我还需要多少钱,我嗫嚅着说十块。妈妈从兜里摸出了一把零钱,数了数说:"这里有十六块四毛,你先拿着,不够我再让你爸给你送。"我伸手去接妈妈手中泛着荆条的苦涩味儿和汗水咸味儿的一叠钞票,触碰到  相似文献   

11.
我总以为,一棵树也有梦想,哪怕它是高崖之巅的一棵。 鸟儿对树说,你是一片绿阴,虽然你无法像我一样自由飞翔,但你也算是最顽强的植物。所以你的名字不仅叫自卑,你还有其他陌个名字,奉献和理想。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次,在本地电视台一档职场节目,我瞧见我的一位女同事在当评委。那节目请年轻人来表现自己,聊自己的理想未来和对工作的看法,当场面试。有个大学男生来参加节目,朗诵自己写的诗,谈及个性,他说自己内心很深沉,内向,不擅交际。我的同事观察了这个男生一会儿,她对男生说:"我怎么看你的样子,其实是很忧郁,个性也压抑呢?要不那咱们来  相似文献   

13.
理想是指路尚未实现的崇高目明灯。没有理怒标,要儿已超达到的渺小就没有坚定的方目的尤为珍贵。向;没有方向,—歌德就没有生活。真正共的木西必须一—列·托尔斯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 泰面跟理怒一致。 生活中没有—席勒理想的人,是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怜的人。怒,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屠格涅夫努力和列断的方向。就在 人的活动如这个意义,场我从来不把果没有理想的鼓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舞,就会变得空本身—这种枪理基拙,应而渺小。我叫它猪挂的理想。—车尔尼雪夫—爱因斯坦 斯基没有目的,就做不成 不知道明天任何亨情,目的渺小,就…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7,(11):65-65
<正>"敬爱的基督教两会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是龙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以前,我的妈妈,爸爸都舍不得给我买一条新裙子,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穿,自从你们给我捐献1800元钱后,我就有了新的裙子、新的文具……我希望长大以后能够像你们一样,用爱心帮助每一个人,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让他们有健健康康的身体,也可以给家里人治病,如果有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有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但有个善良美丽的妻子,一双活泼可爱的子女,还有一份理想的职业。可以说,温馨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让我尽享生活的甘美与亲情的其乐融融。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无疑是香醇的美酒,我感觉上天给予我的是无尽的关爱。但这好景并不长久,生活的恶梦便从天而降。3年前,我不幸患上一种令人丧失行动能力的慢性进行性运动神经疾病,开始是右臂和右腿,继而是左臂和左腿。医生断定我的余生将在轮椅上度过,除非有奇迹发生。尽管疾病缠身,起初的我凭借着车内的一套特殊设备,仍坚持着每天开车上班下班,因为每当看见深爱着的妻子与…  相似文献   

16.
面试     
我期待以久的工作是做检察官的秘书。我迫不急待地等着这次面试。这个职位是我梦寐以求的,是我上了那么多年大学想得到的最理想的入行职位。  相似文献   

17.
正都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原本我也深信不疑。活着活着,开始怀疑。疑着疑着,就不信了。想着想着,忽一天,如盲开眼:谁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当然有!其实我自己,一直都有吃后悔药,效果还很不错。我学医毕业上班三年,改行就是我的后悔药。按照通常评估,行医绝对是三百六十行之中最好职业之一,悬壶济世受人尊重且越老越值钱一辈子丰衣足食。岂料天意难违,我打小兴趣都集中在文学上。起初我也采取过兼顾的方式,无奈行医与写作都是很耗费心血的行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敬的张道长 :展信开颜 ,非常感激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我回信 ,这无疑是给我在信仰上的莫大鼓舞。而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道教文化 ,随后并开始信道教 ,我想这也许是我与道有缘是神灵的安排吧 !正如您所说我已经阅读了一些道教知识的书 ,对道教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且自从上年我从事邮政工作以来订阅了《中国道教》杂志 ,从那上面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道教学者 ,将来能为道教文化研究以及振兴道教作贡献。而我现在不能专事这方面的研究及去访名师 ,作为一名邮政人员只能做到和光同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现在虽无缘皈…  相似文献   

19.
8岁那年到邻居家,没注意他家有条狗,走时叫那家伙悄悄咬了一口,从此,我既恨狗又怕狗,就是在街上碰见狗,我也是老远躲着它,生怕与它相遇。 可是10年之后,一次傍晚在回家的路上的转弯处,突然窜出一条大狗,样子很凶恶,眼看狗就要扑过来了,我完全是出于本能的恐惧,也是下意识地给自己壮胆,大声地吼叫着“啊!……”我的吼叫声远远盖过了狗的叫声,估计我瞪的眼睛比狗还要凶,张开的嘴也比狗呲开的嘴还要大,没想到我这一吼,那条狗突然停了下来,目光有些惊奇地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却拥有一份各不相同的生活,我选择了宗教生活。恋爱、结婚、生育这似乎是每个人生活的必然轨迹,但我却超脱这一轨迹去享受无形的爱——基督的圣爱。我爱着他——耶稣,他也爱着我,我为了他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抛弃了一切,跟随他传播福音。每当我在海边徜徉,在公园小憩,或在郊外远足,或在雨中漫步,时时刻刻我都享受着他的爱——圣爱。我弃家修道了,为了能更深一层地体验享受这份爱——耶稣的爱,但却有不少人对我表现出强烈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