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何中华同志的《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见《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下简称《试谈》),从终极关照角度,提出了一种以“自律”为本质、以“只为行善而行善”为动机的道德尺度,在人们欲得利而求之、求又常陷无度量分界的今天,有积极意义,但其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否定和市场经济与道德互斥的结论,未免过于消极;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间接统一和“严格划界”的论述,也显得无力,难圆其说。窃以为,这与作者采用的道德形而上学方法有关,与如何处置道德形而上学和现实的关系有关。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求教于何中华同志。我同…  相似文献   

2.
耶稣在耶路撒冷神殿里的宣道中,有一句为后世广为流传的名言:“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凯撒的物是人间的,是世俗性的;而神的物则是超验的,是神圣性的。如此说来,各自的国度应该是泾渭分明的。然而,曾几何时属神的东西与属人的东西失掉了彼此的界限并浑融为一体的呢?或者,人们不禁要问属神的与属人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关于宗教本质的投射理论正是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的偿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唯灵论的托马斯主义的特征,乃是一种根本的上帝中心论,即认为一切来自上帝,一切依存于上帝,以及一切皈依于上帝。这就是《神学大全》的方案中最突出的一点:“圣托马斯依据……柏拉图的出发与复归的命题:既然神学是关于上帝的学问,那末人们对一切事物就要根据它们与上帝的关系去研究,即或者研究它们的产生,或者研究它们的终局——发生与归结”。道德的意义只在于有理性的创造物如何皈依于上帝的那种运动;问题在于人如何依靠这种运动,通过他的自由的种种个人行动而在自己身上实现他本性上已经就是的那个上帝的形象。一旦关心具体问题的哲学家发现历史上只  相似文献   

4.
道德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一本力作———《市场·科技·婚姻与道德》评介徐少锦目前,道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前两者制约下的婚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则是热点中的热点。张学增和陈善卿两位学者所著《市...  相似文献   

5.
韩思艺 《天风》2024,(3):15-17
<正>中国古代天与上帝观念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在先秦文献《尚书》《诗经》《礼记》《吕氏春秋》等书中出现最多,往往与祭祀、礼拜、美德、罪恶、命运、吉福、灾祸等内容相关。在其中,“天”与“上帝”都是与人交往的位格性的存在。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中华文化中的天与上帝观念也发生转变,宗教性的色彩渐渐淡薄,自然哲学的意义日益明显,天与上帝的信仰逐渐外化为政治秩序,内化为道德良心。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领域中道德的适度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往往把注意力直接放在如何看待与评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状况、道德需求及其前景上,这样的讨论引发了许多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滑坡”论和“爬坡”论。但是,它似乎忽略了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这里所说的与道德发生关系的市场经济,究竟是指市场经济领域本身,还是指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可以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称作市场经济社会,但这不等于说这个社会被市场经济全覆盖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来讨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就容易引起诸多歧义。显然,在市场经济领域内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神学与伦理学《神学与伦理学》是古斯弗塔生教授主要著作的第一卷。它的论题是:上帝之为惠顾人类而存在,并没有到基督教传统所声称的地步。作者论证了—种修正了的“以上帝为核心的”神学,对于理解人类的道德生活,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研究述评李荣海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理论工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这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需要指出,十四大召开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东正教道德起源有四:一是源于世俗道德,如善、恶、良心、正义、义务、幸福、爱等,道德学家对这些内容加上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使之带有宗教道德的属性;二是源于宗教特有的内容,如原罪、救赎、祈祷、灵魂、爱上帝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基督教教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三是源于《圣经》、《圣传》和教父著作中的道德思想,爱心、和睦、弃恶扬善、做义人、勿当恶人、不可杀人等;四是源于上帝的启示和耶稣的话语,如“人若爱我,就必须遵我的道”。东正教道德学家说:“信仰和道德的关系,就好比一对孪生姊妹关系”,又说,只有在信仰三位一体、上帝创世、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中国伦理学家开始讨论的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哲学研究》开辟了“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专栏,“编者按”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果如此道德进步又从何谈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道德是以何种特有的方式来把握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编者认为,面临着这些问题的挑战,伦理学家需要面对经济改革的现实,从抽象的思辨回到具体的实践,揭示出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1.
在柏拉图那里,政治与伦理是浑然一体的,若没有灵魂的超验性运动对权力欲的节制,城邦和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腐败;在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二元架构中,真正的德性完全归“上帝之城”所有,一座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地上之城”浮现了出来,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与伦理的冲突具有了可能性;在马基雅维利那里,政治被界定为权力政治,灵魂救赎问题被排除出政治问题之外,放逐到私人领域,从而确立了政治与伦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玉淑芹在《哲学研究》(1995年第2期)上撰文,针对有的学者否定市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道德的本质特征是自律性和超功利性、而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他律性和功利性;市场经济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能作道德评价,无须道德调节等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评述了《科学与宗教:它们可以调和吗?》一书中,6位国际著名的宇宙科学家关于宇宙与上帝关系的观点。内容涉及到社会公众极为关心的“大爆炸理论”和“人择原理”是否提供了上帝存在的证据、显示宇宙有目的设计的迹象的问题。文中不仅介绍了作者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同时,也介绍了他们个人对待上帝、天堂等宗教信仰观念的认识,以及对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敬畏作为宗教知识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可由敬畏关系而衍生出特定宗教的道德心态。儒教是一种人本敬畏,基督教则基于神本敬畏。比较而言,儒教的人本敬畏以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三大敬畏为主要框架,构成性善论的信念预设、成圣希贤的价值目标、修身涵养之道德行动而形成强调“诚”的道德心态;而基督教的神本敬畏则以上帝或唯一至上神的敬畏为法则,并以性恶论的信念预设、因信称义之价值目标、遵守律法之行动形成强调“信”的道德心态。通过儒教与基督教两种敬畏框架及其道德心态比较,可以更深入而具体地理解儒家道德心态的主要特征,为其现代转型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几个问题廖申白在《哲学研究》1995年6期上撰文《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认为这场讨论中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问题,从“代价论”、“滑坡论”与“爬坡论”,到市场经济对社会...  相似文献   

16.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拓新之作读《经济伦理学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问题研究》张晓飞由唐能赋教授与他的学生合作完成的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八五”规划课题《经济伦理学——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问题研究》一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作了较...  相似文献   

17.
“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183;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的提了出来。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奉献”为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敬业”、“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用来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8.
由川、陕两省伦理学会发起的中国西部首届伦理学理论讨论会,经过两省学会一年的筹备,于1987年4月6日至10日,以“人的发展与道德进步”为主题在西安召开。正式代表45人,来自11省市(包括西部以外的特遨代表),提供论文46篇。会议采取专题分组讨论与大会论辩相结合的形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人与道德的关系,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德的本质、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关系、道德价值的判断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论争。其中每个问题都有不同观点甚至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逐步展开,方兴未艾。笔者试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作一述评。 1 针锋相对的争论始自何祚庥在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上发表的《现代物理学能为“认识的主体论”提供科学基础吗?》一文(以下简称何文)。何文首先针对国内学术界近些年来的认识主体性研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其中确有一些人坚决主张一种怀疑知识的客观性的“认识的主体论”,其特点是往往引用相对论或量子力学为论据,国内现代物理学的哲学解释中的确存有唯心主义思潮,其根源在于国际物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潮影响和没有正确把握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客观内容所致。何文接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夏伟东在《新视野》上撰文认为“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强调在道德建设上首要的就是要反对指导思想上的虚无主义,以及自发论和代价论,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问题,既使道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又使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道德服务,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