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俊 《哲学动态》2004,(7):32-33
由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和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法国哲学的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5~8日在杭州召开.研讨会分别就现象学与解释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福柯哲学从多个角度对当代法国哲学进行了研讨.该会体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据法国《观察家》报2004年10月10日报道,当今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巴黎的一家医院里因患胰腺癌去逝,享年74岁。 德里达是当今西方世界的“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及其  相似文献   

3.
目前西方所流行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都是与法国哲学家J.德里达的名字分不开的。 德里达1930年出生于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后考入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之后留校任教,成名后长期在美国耶鲁大学担任客座教授。60年代初,德里达曾经是结构主义的“巴黎学派”的一个极为活跃的代表人物之一。德里达前期研究范围主要是语言文字和文学评论,这方面的著作有《论文字学》、《写作与差异》、《署名活动的语境》等等。后期涉及哲学领域较多,主要著作有《哲学的边缘》、《有限公司》和《马克思的幽灵》等。  相似文献   

4.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世界哲学》2004,(3):48-60
我们把读者的记忆倒退20多年前,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介绍法国结构主义时,在它的故乡,这种哲学方法已经渐渐被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所取代.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国内对结构主义的研究一直没有真正的展开,总体上仍然限于翻译和一般性介绍,对于其对西方传统哲学乃至文明的颠覆作用一直缺少准确意义上的理解,这种偏差源于结构主义奠基于与我们的象形文字并不一致的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使我们从汉字文化角度理解它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5.
王巍 《哲学动态》2012,(11):83-88
当我们提到法国哲学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生命哲学或萨特(Jean Paul Sartre)的存在主义。在科学哲学领域,我们比较熟知的也往往是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后现代主义或拉图尔(Bruno Latour)的实验室研究。但是法国科学哲学也有很强的分析传统,并能很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的治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是法国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1)于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个精神分析派别。其方法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哲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拉康打着“回归弗洛伊德”的旗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后现代哲学”的界定后现代主义是正在西方流行的纷坛繁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氛围,对它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如最新版《牛津英语词典》对“后现代”(post-modern)条目的定义:“一种艺术或建筑学思潮或作品,以背离或抛弃被认可的或传统的风格和价值为特征。”广义的理解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除后现代艺术、建筑之外,还包括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哲学。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解都低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内涵及其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狭义的理解根本否认后现代主义同…  相似文献   

8.
大致说来,法国20世纪哲学有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布伦茨威格(L.Brunschvicg,1869~1944)的新观念论和柏格森(H.Bergson,1859~1941)的生命哲学相互竞争的时代(自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阶段是以萨特(J-P.Sartre,1905~1980)和梅洛-庞蒂(M.Merleau-Ponty,1908~1961)为代表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3H时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至60年代初);第三阶段是以列维-斯特劳斯(C.Levi-Strauss,1908~)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和以福柯(M.Foucault,1925~1984)、德里达(J.Derrida,1930~1994)等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起支配作用的3M时代(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第四阶段是由后结构主义的延续(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主义的兴盛(利奥塔[J-F.Lyotard,1924~1998]、布尔迪厄[P.Bourdieu,1930~2002]等)与现象学的复兴(列维纳斯[E. Levinas,1906~1995]、利科[P.Ricouer,1913~]、亨利[M.Henry,1922~2002]、马里翁[J-L Marion,1946~]等)共同构成的多元共生的综合时代(自80年代初以来).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思想的复杂性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构主义也称后结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中坚流派.由于它是在反结构主义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又由于结构主义的产生与当代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解构主义当中也自然包括了许多科学的因素.本文试图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解构主义思想做一浅显解读.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 6 0— 70年代产生于法国、 80年代后开始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综合性的哲学和文化思潮。作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思想文化潮流 ,后现代主义哲学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和文化艺术界的影响日益突出。虽然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后现代主义就成为中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然而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比较零散和表面 ,甚至有炒作和泡沫之嫌。后现代主义在理论界已不及前两年那样炙手可热 ,也许这狂热之后的冷静正预示着一个尘埃渐落、空气渐趋澄明的时刻的到来。热闹总是不利于思索的。而且 ,由于语言和资料的限制 ,至今缺乏一…  相似文献   

11.
非中心化(Decentering)思潮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一股值得重视的思潮。活跃在今日西方哲学舞台上的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微型哲学”、反哲学等潮流都是这一思潮的组成部分,或者与这一思潮有着本质联系。这一点只要看一看占据当今众多思想家思想的诸如“决裂”、“破坏”、“毁灭”、“解构”、“摧毁”、“差异”、“分延”、“消解”、“分散”等等词汇就清楚了。不仅如此,非中心化思潮今天已漫过纯哲学的围墙,渗透到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影响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J-F·利奥塔(J-F·Lyotard)的《后现代条件》(1979)一书的发表,在大西洋两岸的哲学家中掀起了一场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谈话.人们当然会注意到,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度发达社会的知识条件,即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科学日益分化的后工业时代的知识条件.关于这个问题曾有过许多的讨论,利奥塔的独特之处就是用“后现代主义”来刻划这个条件.我们可以从利奥塔如何定义“现代”理解他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他拿“现代”概念指称“任何根据一种元谈话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这种元谈话明显地乞助于某种巨型叙述,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解释学、合理或劳动主体的解放、或财富的创造”.而“后现代”就是对“元谈话”、“巨型叙述”或“元叙述”,诸如黑格尔、哈贝马斯和其它形式的普遍  相似文献   

13.
1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张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解构性。并以此来否定现代性哲学的世界观,把现代性哲学宏大的体系解构成零散碎片,以证明并不存在人类的主体性、历史的意义、真理的证明、哲学的基础等,一句话,否定建立世界观、真理观、价值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进入90年代后,一种与后现代解构性哲学相对抗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建构性与继承性,自称为建构性后现代哲学。(Constructive Postmodern Philosophy)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一套《建构性后现代思想》丛书共九本,由大卫·让·盖里菲因(David Ray Griffin)主编。其中《建构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活跃在科学哲学阵地上的结构主义流派已崭露头角,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它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集合论谓词下定义的方法把科学理论形式化。结构主义提出用莱姆塞-史尼德语句形式来陈述理论的经验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传统科学哲学在观察陈述和理论陈述问题上所带来的认识论困境。结构主义对当代科学哲学的重要贡献在于用静态的形式化结构处理科学理论动态发展的思想,至少在五个方面优于传统的陈述观:(1)用它可以毫不费劲地引入一个对  相似文献   

15.
卡瓦耶斯的概念哲学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瓦耶斯 (JeanCavaill埁s,1 90 3— 1 94 4)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他依靠历史方法批判了数学基础问题上的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 ,进而把数学看作一种自主的、不可预见但又必然生成变化的。他在思考数学基础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哲学 ,用来反对笛卡尔、康德和胡塞尔的意识哲学。卡瓦耶斯的重要性在于他为巴歇拉尔、康吉莱姆、列维 -斯特劳斯和福柯等人提供了反意识哲学的思想养料 ,在于他在结构主义者们和福柯宣告主体死亡之前就提出一种反主体哲学和反意识哲学的概念哲学 ,从而导引了以后几十年法国哲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风靡于现代西方的结构主义并不是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一种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学术思潮。泛于这股思潮的主要是些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这些学者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表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提出了独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哲学文本在法国得到翻译和出版,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将毛泽东思想视为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的重要思想资源。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法国激进左翼实践的发展,以及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哲学家对毛泽东辩证哲学的转述,毛泽东思想成为法国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民主的理论武器。然而,由于毛泽东思想在当代法国政治哲学中始终被选择性地塑造为既与资本主义政治霸权对立,又与一切形式国家机器对立的激进思潮,其完整的哲学方法论并没有真正得到呈现,其所揭示的矛盾不平衡发展的客观层面也并未得到重视。随着冷战后新自由主义对历史和政治的重构,毛泽东思想作为法国激进左翼的批判符号的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戈德曼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所提出的发生结构主义和科学人学观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讨论了他试图调和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逻辑断裂的理论努力,即总体类型学的观点。在这里,戈德曼想用皮亚杰的发生学的科学结构主义观念为基础,并以主体与结构的接合关系形成他面对世界的全部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生命力在于批判。任何哲学,都是在对传统思想的批判中形成的。然而,从未有一种哲学只是批判的主体,而不是批判的对象,批判的武器自身也必然要遭受被批判的命运。曾经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理论也同样如此。结构主义的批判者就是被人们称之为“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的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20.
朱国华 《现代哲学》2003,(4):108-115
本文梳理了布迪厄与法国认识论传统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的关系。作者指出,巴什拉对认识论的断裂、客观地构建对象、关系主义以及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统一等的强调;结构主义对于关系性思维、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无意识结构的论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萨特的干预哲学;海德格尔的时间理论等等,对布迪厄哲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末叙述了布迪厄对海德格尔纯粹哲学的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