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6,(2)
卍(Wan,万)字在梵文中作 Srl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它是佛和十地菩萨胸部之吉祥相,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菩提流支译此语为“万”字,玄奘则译作“德”字,取万德庄严之意。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制定卍读“万”音。今卍为相而非字,故可译为“吉祥海云相”。印度以右旋为吉祥,如礼敬佛或塔,要求右绕三匝;佛眉间白毫右旋婉转等。因此有人认为古来写作“卍”形有误(楞严经卷一有“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如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认为应以“卍”为准。  相似文献   

2.
唐卐字纹镜     
《法音》1991,(9)
唐卐字纹镜,径长15.2厘米,纹饰仅以双勾阳线微凸“卐”,字占镜之大半,殊为醒目。 卐为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记,属古代原始的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古人以为太阳或火的象征,犹如火焰上升一般。卐,梵文SriVatSalakSana(室利靺蹉洛刹曩),佛教中以“卐”为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一:“卐,室利靺瑳,此云吉祥海去。”《翻释名义集·唐梵字体))引《华严音义》:“案‘卐’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主上(武则天)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按《华严音义》无此文,且其说亦非是。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佛教音乐?它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什么?佛教音乐究竟有哪些宗教功能?本文想就上述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佛教音乐的界说 据《马氏文通·正名》:“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者,曰界说”。自注:“界之云者,所以限其义之所止,使无越畔也。”我们须先对佛教音  相似文献   

4.
这句吉祥赠言与本刊创刊号的吉祥赠言是同一经文的不同译本,另一译文是:“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后一句被萧乾先生引用在《大姐的梦》(1993年3月28日《羊城晚报》)一文中,他写道:“最近看到她(指冰心先生——引者)题的一幅字: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正是这位九十二岁老人的真切写照。”有趣的是,换一种译法,由于译者领会和表现的侧重有别,竟使人能多一层理解。譬如“友贤择善居”,就说明了“居住适宜处”的“适宜”二字,一要与贤德的人交朋友,二要找个好邻居或选个好环境。“常先为福德”,就是不要临时抱佛脚,好事要先做,福德要先积。“敕身”二字说得颇严厉,自己给自己下命令,“从真正”,便是“置身于正道”。只有正道,才有最终的吉祥;歪门邪道或许能得逞于一时,但无论什么人堕入,终究是不幸的。  相似文献   

5.
吉祥万字作为佛陀相好庄严中的旋转之相,具有向右旋转的隐喻,在佛经和佛教艺术中屡见不鲜。然而关于吉祥万字的图形,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有人认为"卍"是右旋的吉祥万字,有人认为"卐"是左旋的吉祥万字。这两个明显镜像翻转的符号在佛经中都有出现,不同佛经撷取不同图形,前者较后者更为常见。本文认为这种现象源自梵语中方位词的混用、梵语语法格位变化与词义关系的复杂性、右旋与左旋的相对性、右旋与左旋概念的歧义性,以及万字图形本身产生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何为梵呗?梵呗,梵语为bhāsā,或译为婆师、婆陟,略称梵呗。其义为:以音乐曲调赞叹、歌颂佛德,诵咏佛经。所以又称为声呗、赞呗、经呗,也称梵曲。在佛教“五明”中属声明所摄。呗匿,古来一直被作为梵呗的另一个译语,但“呗匿”之梵文为pāthaka,意为“歌唱”(古音)。有学者认为bhāsā是pāthaka的转音,但玄应音义疑此有误。故唐朝窥  相似文献   

7.
编后语     
《法音》1992,(12)
法不孤起,缘会则生,这是佛教的缘起观,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法音》这份佛教刊物的创刊与成长,也遵循了缘起的规律。回顾十二年以来的编辑工作,酸甜苦辣,感受良多,一言以蔽之,即“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爬罗剔抉,以求一字之安;负重致远,用报四恩之德。默默耕耘,辛勤作嫁。有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归敬颂象其他经论一样,梵本《金刚针论》开章就有二首归敬颂。颂曰:南无妙德主身口意敬礼,妙音世之师。马鸣如理趣,阐述金刚针。文殊菩萨在大乘经论中最常见的称号是Manjusri。这个梵文称号在汉语中有不同的音泽,如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或简缩为“文殊”二字。意译也有好几种,如妙首、濡首、妙德、妙吉祥。  相似文献   

9.
农历四月月圆日为佛吉祥日,是南传佛教国家纪念佛陀诞生、成道、涅的日子。“吉祥”二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在佛经中更随处可见,而且“吉祥”一词在佛典中有着更为丰富的义蕴。圆慈法师在《佛经中的“吉祥”义》中认为,“吉祥”总括了言语、行为和心愿三个方面,佛陀所说的吉祥义,又重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致福的行为。愿大家体解此义,以吉祥心,说吉祥言,行吉祥行,昼夜六时恒吉祥。  相似文献   

10.
一、楔子近年来,一股气功热传遍中华大地,各种功法纷纷出山,大都自称糅儒释道三家精华而自成一家。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儒之气功是什么?释之气功是什么?道之气功又是什么?这三家气功的精华各是什么?懦、道两家暂且不谈,这儿讲讲佛教之气功。佛教有没有气功?这就是个争论中的问题。“气功”也者,顾名思义,即通过呼吸吐纳,也就是通过所谓“练气”以求达到健体强身目的的一种办法。那么佛教有没有这种气功呢?否定  相似文献   

11.
常常有人问起关于佛像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看到藏传佛教寺院中供奉的一尊“面目狰狞”、牛首人身的形像心生疑问:这是供的什么佛?为何如此恐怖?可能会有人从旁告之:这叫“大威德金刚”,是佛的忿怒相。可人们仍要感到不可理解:佛教不是讲慈悲、和平、安宁的吗?怎么会有如此狰狞的样子?这代表什么意义?又是从何而来,有无佛教理论、经典依据(是否为西藏人杜撰)?老实讲,这些问题有的已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1,(9)
北京市房山区的上方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真可(达观)和憨山德清两位大师曾经于此会见、居留,切蹉教理,并于此获知石经山雷音洞内发现隋朝大业十二年瘗藏的佛舍利,二师当即“冒雪冲泥”,赶赴雷音洞顶礼,写诗作记庆此胜缘。上方山的佛教活动始丁何时?碑碣、史籍记载不一。有说始于陈(实应为北齐,陈的辖地远未及于现今北京地区),有说始于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调查测试发现:中国人的智商明显地高于美国人、西欧人,这与中国人学习和使用汉字有关。我们自己的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中国汉字与其它拼音文字比较,中国汉字具有一种神奇的开发大脑的功能。 例如:表示“男人”这个概念,英语用“man”。英语为什么要用“man”表示男人,没有什么理由可说,从几个字母找不到跟男人有任何联系,纯粹是记录读音的符号.汉字用“男”字,它除了表示音以外,还  相似文献   

14.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心理词典中语音与汉字的联结情况以及从音到形的加工机制,研究首先计算出了基于语料库统计的“音-形”激活概率(某个音节激活其对应汉字的概率),并通过一个听写实验来验证这种激活概率是否反映实际加工中的激活情况。结果证明基于语料统计得到的“音-形”激活概率基本可以预测实际的“音-形”激活情况,表现为:“音-形”激活概率越高的汉字被激活的概率和强度越高,并且有明显的优势字效应; 该统计概率具有可独立于其他影响因素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藏有明代憨山老人德清手书《山居诗》(见本期封三)条幅一件,编号为“法字0242号”,系周叔弢先生生前捐赠之物。诗云: 形如枯木念如灰,雪满头颅霜满腮。不是老来偏厌世,眼中无处着尘埃。憨山法号德清,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文章道德,冠于一时,万历四十四年(1614),德清七十岁,结束了他在岭南二十年的放逐生涯,从曹溪至湖东隐居闭关。写《山居诗》  相似文献   

17.
(二)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续)问:什么是大乘佛教?答:大乘 Mahayana 和小乘 Hinayana 是佛教的两大宗派。问:大乘小乘有什么分别?答: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许是我的孤陋,“佛教书法”似乎还是一个新的书法学名词:除了曾在陈必武先生《略论佛教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一文中提到弘一法师的书法是“独创一格的佛教书法”外,它的涵义和产生、发展的原由,还不曾有人正面、系统的谈论过。幸遇中国佛教书法艺术研讨会召开,就此谈点人个浅见,以求正于专家。要想对佛教书法作一个明确的逻辑界定是不容易的:现在,书法理论界对书法本体的探讨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不能准确界定书法这个种概念,又如何界定佛教书法属概念?不过,书法艺术是在实用的汉字书写活动中产生的,换言之,是一种特殊的汉字书写活动,这种“特殊”即是弘扬主体精神的目的性和强化汉字点画线条及其组合之美学意蕴的  相似文献   

19.
德清(1546——1623),字澄印,号憨山,与云栖祩宏、紫柏真可、灵峰智旭共称明代佛教四大家。德清一生弘法,曾二上五台山,其人“不但于此山有大关系,实于佛法世道有大关系”。(《清凉山志·重修流通序》)。他融汇诸宗,博通内外,著述甚丰,遐迩闻名,在思想上主张内而诸宗融合,外而三教同渊。在佛教日益衰微的明  相似文献   

20.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