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沂 《心理学报》1980,13(1):93-100
一、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在七十年代中期,苏联心理学中形成了并且明确地表现出来一个重要的、很值得加以重视的新的趋向:对人的心理的系统观点。亦即,把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理解作一种多水平的、整体的、动态发展着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一月十一日,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布罗夫研究员应邀给中山大学哲学系师生作了关于苏联当代哲学发展状况的学术报告。布罗夫谈到,苏联哲学界非常重视对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研究。从七十年代以来,发表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历史过  相似文献   

3.
苏联哲学家认为,社会的变化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使得哲学需要建立完整的人的理论。这种理论目的是通过人的生命活动来认识人、解释人;研究的方法应是社会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的结合。苏联哲学家对人的本质、个人、个性、个性的形成、社会主义个性及其形成条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世英   《心理科学进展》1983,1(2):10-15
苏联心理科学,从十月革命以来,就被列入新的社会制度的结构中去了。苏联心理科学在苏联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意义。从革命后的最初年代开始,苏联心理科学就开展了新的社会主义个性类型的研究。同样重要的是,苏联心理学是在新的社会关系逢勃发展的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苏联心理学的观点,在推翻过去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供养着唯心主义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科学有关个性问题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运动心理学中更是如此。我国运动心理学与苏联、日本、美国等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有关个性的研究,尚未引起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要建立我国运动心理学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之为体育实践服务,不能不认真探讨,研究个性问题。本文试图谈谈运动心理学为开展个性研究的一点构想。  相似文献   

6.
从五十年代以来,因受苏联日丹诺夫《在西方哲学史讨论会的讲话》的影响,哲学史研究都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七十年代之初更强调两军对战。从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中外,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6,19(1):81-89
本文概括介绍了八十年代以来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发展情况,包括个性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以及对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道德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文章着重介绍了A.B.彼得罗夫斯基的社会心理学个性发展观、Д.И.费尔德施坦的少年个性发展理论,以及其他各方面的30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苏联普通心理学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在五十年代,建立了以马列主义哲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新体系。这个体系,经过六十年代的努力,到七十年代又有了新的改变。这种改变之大,凡是翻阅一下苏联七十年代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材的人,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当今,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无论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或教学,都是很有益处的。下面我试从三个方面评述这些变化,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Personality译名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西方心理学中的Personality 概念与苏联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是描绘同一对象的。第一、可以两个术语的词沅上考证。从字沅上推究,Personality 的本字是Persona。在不少苏联心理学者的著作中.如鲁宾斯坦在其《心理学原则和发展道路》一书巾也曾明白地说过,俄文里“个性”最初来源于希腊字“Persona”。第二,从Persona 与俄文里“个性”的词义来说,两者基本一致。苏联最新出版的美俄大辞典就是这样解释的:“Personality 1)个性,个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心理学思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内容非常广阔、丰富。在这方面,苏联做过不少工作。本文是一篇短文,仅只涉及在作者本人看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某些苏联心理学理论著作中有关心理学全局的几个问题。辩证唯物的决定论七十年代,苏联陆续出版“心理学基础”丛书。丛书第二卷“苏联心理科学的发展和现状”(1975,A.A斯米尔诺夫编)是一部最新、最有代表性的苏联心理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关于教师个性的某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和苏联心理学界在教师个性一些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特质理论与教师个性特质论学派的许多学者采用MMPI 量表、16PF 量表及艾森克个性调查量表对教师进行测验,试图找出教师在这些测验中所得分数与教学成功的关系,但测验结果相当混乱。例如,16PF 量表中因素H 和F,有些研究证明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后期起到八十年代,苏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热潮,有关科学文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比过去有长足的进步,促成这种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系统化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的主要动力。现代科学革命和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课题、哲学课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回答。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提出打破个人崇拜、教条主义,深入挖掘列宁哲学遗产的重大任务。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与个性的关系的理论探讨,是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苏联的个性心理学试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指导思想,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出发,通过对“个体”和“个性”两个概念的明确区分,作为中介转换的对象性活动的进入,和对个性的系统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根据《苏联心理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1977)一书中的有关部分摘要整理而成的,未添加任何评议性意见,目的在于如实地介绍苏联的个性心理学理论的现状。《苏联心理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是苏联《心理学原理》丛书的第二卷,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总结性著作。  相似文献   

15.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16.
班级群体中后进生同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研究方法学生的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它是学生社会化的动因.早在1902年,由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第一个提出,三十年代为西方研究学生同辈关系的高潮时期,以后,随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和七十年代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西方以及苏联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深入和发展.学生在班级中与同伴的交流是其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当今俄国哲学贾泽林一、后苏联哲学的难产迄止目前,我们仍可以说后苏联哲学正处在一个难产的过程之中。个性鲜明、轮廊清晰的后苏联哲学并没有形成。与以往的苏联哲学所处的境况相比,现今的俄国哲学遇到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状况。俄国哲学家在改革兴起之初(1985—1...  相似文献   

18.
苏联学者伊·谢·科恩所写的《自我论——个人与自我意识》一书的中文译本,已由三联书店于1986年12月出版。 科恩在1967年所著的《个人社会学》一书曾获苏联社会学学会一等奖。七十年代苏联关于个人问题已有大量专著,仅自1975年至1979年间前出版了两千多种研究个人社会学、个人心理学、个人经济学和个人法学问题的专著和论文。科恩没有改写和增订《个人社会学》一书,而是着手深入研究思考个人问题的各个方面,不仅从社会学角度进行考察,而且从跨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史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广阔角度进行考察。本书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个性(上)     
在现代心理学中,个性问题是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个性的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已成为普通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的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纷纷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由于人才预测与职业选择的强大的社会需要,人的个別差异的探索与个性的心理测量,评价以及预断日益引起教育心理学家、管理心理学家、运动心理学家乃至艺术创造心理学家们的高度的关注。现代,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与总结西方的以及苏联的个性的心理学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密切联系我国建设“两个文明”的实际需要,从心理学基本理论角度来探  相似文献   

20.
能力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雷 《心理学报》1988,21(3):83-89
能力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成以西方为代表的因素分析法及以苏联为代表的活动分析法。西方典型的因素分析法是先设计测验,然后根据测验结果分析能力因素。其中英国传统运用的是正交旋转的技术,注重对一般因素的分析;美国传统则运用斜交旋转的技术,注重对组因素的分析。西方的研究方法未能解决测验设计与结果解释的客观性问题。苏联的活动分析法则先假定能力结构的因素,然后通过对个体的活动作定性分析以证实假设。这种方法是直觉的、经验的,也难以保证能力结构的完整性及结构中因素组合的合理性。自七十年代后,对能力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