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次讲到了洗手仪式。主祭人洗过手並用酒水布擦干,同时将洗手经念完。念到最后两句时,要面向祭台中央的十字架点头致敬。随即走到祭台中央,先抬头仰望十字架,然后低下头来,躬身俯首,双手合拢置于台上,念下列经文道: “望圣三收纳我们的祭献,以纪念那稣基督我等主的苦难、复活与升天,为光荣终身童贞圣母玛利亚、圣若翰保弟斯大、圣伯多禄与圣保禄宗徒、此处的以及诸位圣人:但愿此祭能使他们获得荣耀,能有助于我们的得救,我们在人世纪念他们,他们在天上为我们代祷。因基督我等主。亚孟”。这里一段奉献经,它总括了以上奉献饼和酒时的经文意义。经文表明,弥撒作为至  相似文献   

2.
上次讲过了弥撒正祭礼的成圣体和成圣血部分,现在我们开始讲正祭礼的成圣体、圣血以后的部分。主祭人跪下朝拜圣血之后,站起来伸开双臂默念五段经文。第一段经文表示教会在弥撒中第一次奉献吾主耶稣的圣身宝血作为献给圣父的无玷牺牲。在此以前的奉献,都是这一中心祭献礼的前奏,现在的奉献才是弥撒大祭的核心部分。接着念的第二段经文是祈求天主接受我们的祭献,一如接受耶稣基督在加尔瓦略山上的空前伟大祭献一样。  相似文献   

3.
上次讲了正祭礼中成圣体、圣血以后的五端经文中的前三端。现在我们继续讲其余的两端经文。前三端经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给圣父奉献耶稣圣身宝血作为牺牲的空前大祭,求主收纳我们与耶稣基督一起奉献的圣祭,并求主赐与参与此圣祭而恭领圣体的众信友获主降福。总之,这三端经文都是关于直接参加圣餐礼并将领受圣餐者的经文。而第四端经文的内容,即求主恩赐炼灵早登天国,据某些人的看法,似乎圣祭礼在此有所间断,其实耶稣基督当日在加尔瓦略山上的大祭以及目前在弥撒圣祭中  相似文献   

4.
耶稣基督在迦拿变水为酒的神迹是主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其中意味深长!“酒”可代表喜乐,“酒用尽了”表明这个家庭失去喜乐、平安。就在这时,耶稣基督的大能挽救了这个面临困境的家庭。主耶稣使淡而无味、如水一般的家庭生活变成了醇香美酒般的幸福生活。本段经文可以用9个字概括“耶稣作客,酒用尽了;耶稣作主,好酒来了”。基  相似文献   

5.
活祭     
余江 《天风》1999,(10)
经文:罗12:1 旧约中有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等。这些祭都是指向和预表耶稣的献祭,他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身体为全人类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十字架上的大祭,结束了有史以来以流血方式向上帝献祭。从此,人们再也用不着杀牛杀羊为自己赎罪,我们只靠着耶稣基督永恒的大祭,罪孽得到赦免。 一、献祭的仪式不再存在,献祭的精神仍将延续。 使徒彼得提醒我们:“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为圣洁的祭司,藉着耶  相似文献   

6.
前言 “福音”(Evangelium)一词在教会内使用时含有三种意义,一是指喜讯,即耶稣基督“圣言降生成人,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向我们宣报“上主恩慈之年”(依61:2;路4:18);二是指由四位圣史(玛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通过不同的角度记录耶稣基督生平言行的四部书籍;三是指我们每日在感恩祭中所宣读的摘自四位圣史记录的耶稣言行的片段。 本题所谈的“福音”乃是指第二种。  相似文献   

7.
“福音”(Evangelium)一词在教会内的使用含有三种意义:一是指喜讯,即“圣言降生成人,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向我们宣报“上主恩慈之年”(依61:2;路4:18);二是指由四位圣史(玛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通过不同角度记录耶稣基督生平言行为四部书;三是指我们每日在感恩祭中宣读的摘自四位圣史所记录的耶稣言行的片段。 本题所谈的“福音”乃是指第二种。  相似文献   

8.
为自己谨慎     
安孝辉 《天风》2001,(6):32-33
经文:徒20:28;提前4:16 我们刚读完的两段经文,是主的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和青年传道人提摩太的劝勉。保罗要这些作神仆人、管家的人,“为自己谨慎”。这对我们这些在今天教会中,“作教牧人员”的人,是极好的提醒。现在,让我们在圣灵的带领下,共同来探讨,当“为自己谨慎”什么?  相似文献   

9.
经文:林前1:18-28按照《圣经》上的记载,今天是历史上犹太人守逾越节晚宴的日子,也是耶稣受难的前夜。就在今天晚上,耶稣和他的门徒也按照犹太人的宗教传统一同守逾越节的晚餐。在这最后的晚餐上,主耶稣亲自为饼和杯祝谢,并宣告说,"这饼是我的身体,这杯是我立约的血"。从此饼和杯就成为耶稣基督的预表。饼代表主的身体,杯代表他的血。主耶稣在逾越节的宴席上,透过为我们设立新的纪念仪式,赋予饼和杯以新的涵义,我们从此就不再称这宴席为逾越节的晚宴,而是改称它为"主的晚餐"。今晚,我们金陵的师生聚在一起,要藉着领受圣餐,纪念耶稣基督当年为我们受死。  相似文献   

10.
2.正祭礼在主祭人念过序经和圣三颂歌等经文之后,接着开始正祭礼,主要内容是成圣体、圣血。这一部分是整个弥撒的中心。因为弥撒的圣言部分是为圣祭部分作准备的,而圣祭部分的核心就是感恩祭的成圣体和成圣血,並以主的圣体、圣血作为修好大祭的牺牲和养育我们灵魂的神粮。所以这一部分称为正祭礼,也就是弥撒的规定部分。弥撒的其他部分随周年瞻礼改变,正祭礼一般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范晨光 《天风》2004,(7):4-5
经文:赛6:1-8 旧约以色列民将安息日守为圣日,敬拜亲近上帝。新约时代我们来到一个崭新荣耀的日子--"七日的头一日",这一日是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得胜的日子。从此,安息日的观念渐渐转为主日观念。这主日成为新约教会崇拜的日子(徒20:7)。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2.
怎样读圣经     
读圣经首先要知道圣经主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一、圣经的主题是 耶稣基督 圣经的中心是论到耶稣基督。三位一体的神创造天地万物(创1:1—2:25)。造物的主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始祖犯罪之后,人与神之间有了间隔,罪人需要蒙拯救,才能回到神里面来。耶稣基督是神为人所设立的唯一救主。圣经旧约部分是论到基督要来拯救世人,新约四福音书是论到这位基督道成肉身  相似文献   

13.
一、弥撒的意义弥撒(Missa)一词在西方指弥撒圣祭。该词来自弥撒结束时遣散教友所用的一句话,即ite,missa est。弥撒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望教者弥撒,第二部分称为教友弥撒.在某些东方礼仪中,在教友弥撒开始前,至今还包含有遣散望教者的话。教友弥撒主要是感恩祭(eucharistia),但是在此以前的望教者弥撒部分中,所念的经文和天主的圣言,与后者却是密切相连的。在旧约时代,天主的子民举行集会时,总是先宣读天主的圣言,然后举行圣祭、该圣祭既宣告了天主圣言所带来的救恩,又表达了全体子民恭聆圣  相似文献   

14.
刘保竹 《天风》1996,(2):31-33
经文:路12:42—44; 太25:14—30; 彼前4:10;5:2—4 圣经告诉我们:教会是神的家,耶稣基督是家主,广大信徒是神家里的人,传福音的是神奥秘事的好管家。“作主的好管家”和“学做好牧人”、“作信徒的榜佯”、“献身做活祭”等题目一样,是一切传道人的必修课。现根据以上所读的几处经文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从“作主的好管家”这一个题目里所领受的恩典和亮光。  相似文献   

15.
杨联涛 《天风》2023,(1):21-22
<正>《启示录》中充满了旧约的形象、主题和观念,了解约翰怎样引用旧约及引用之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白此书。一、不同形式的引用《启示录》是新约中引用旧约最多的书卷,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已达成一致。约翰自由且极具创造性地使用旧约经文,很少直接引用。他在几乎每一章的词汇、主题、模式或观念等方面引用旧约,404节经文中有518次引用了旧约,而我们却看不到诸如“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你们听过有话对古人说”“如经上所记”之类的引用导语。  相似文献   

16.
徐玉兰 《天风》2003,(7):8-9
经文:太25:14—30 这是一个按才干受托付的比喻,旨在教导我们要忠心事主,完成主的托付。 比喻中出现了四个人物,一个主人三个仆人。情节描述得非常生动活泼,讲到主人要出国去,把家业交给他的仆人,三个仆人就按着各自不同的才干接受了主人的托付。  相似文献   

17.
陈爱光 《天风》2006,(8):16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 经文:林前4:2 在今天的主题经文中,有个不为人熟悉的词。这个词就是“管家”。“管家”是什么意思?就是管理家务的人,也就是主人对仆人的称呼。所以管家就是仆人。这样说来,那么我们的主人是谁?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是拯救我们的主。我们是他的管家,是他的仆人。他和我们的关系,是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晓鸿 《天风》2003,(7):10-11
经文:徒10:34—36,弗2:13—18 上述两段经文,提到了基督徒的使命,即:“传和平的福音”,耶稣基督福音的核心内容是“和平”,和平的标志是结束对立的战争状态,让我们尊重生命,热爱和平,为世界的安宁祈祷。 一、拆毁隔断的墙垣 以弗所书2章14节“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圣经告诉我们:人与神  相似文献   

19.
主复活     
孙天人 《天风》2002,(3):8-9
耶稣基督是受刑钉十架而死,更是按着他生前的预告“第三日从死里复活”了。这是基督福音的基石(参林前15:1-14),是上帝救赎计划的核心(参罗1:2-4),也是《旧约》的终结和《新约》的开始。在新约圣经里,提及复活的有100余页,但都不是在系统地编辑主复活的历史或堆积复活的证据,而是各自叙述对主复活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手摸过的事实(参约1:1-2),以及记录其他一些目击者对主复活的报道,是新约执笔者的“见证广角”。以上几处经文,是记录“基督复活的破晓”所出现的几个“镜头”,这些发生的人与事是对主复活的重要见证,也启示着许多属灵的真理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古希伯来人并没有系统的、集中的对人的看法(也就是“人论”),《旧约》更没有将“人”当成静止的、绝对的“客体”去进行“研究”。为集中说明《旧约》对人的看法,本文特地基于汪老师的“生生神学”途径,采用主题式方法对这个话题的属灵含义集中做一点探索。旧约》中对人的生命的认知,是集合了情、意、志,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要素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抓住这一点,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就不会陷入“灵”与“肉”对立的、分裂的、非此即彼的状态。《旧约》经文对人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一种一亲切感,而不会坠入西方神学主导的“主-客”、“物-我”两分或二元论式喋喋不休的思辨——古今之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的受造性、人身外心内的困境与挣扎却一如既往。我们要从赐生命的上帝与“有灵的活人”相互联系的角度,结合以色列人的人文历史、生活情景、灵命沧桑,对相关的《旧约》经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