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惠栋在易学研究中采用了一些"逻辑化"的研究方法,虽不是严格逻辑学意义上的,但与传统方法相比,逻辑性确实要强烈一些.这些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化"的叙事方式、"概念化"的注解方式、"归纳化"的研究方式、"演绎化"的推理方式和"语法化"的分析方式.尽管如此,惠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中国传统的经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晓翠 《孔子研究》2019,(5):108-116
惠栋对乾嘉时期甚至整个清代学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开启了经学研究的新局面,在由"宋学"向"汉学"以的范式转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易学而言,"汉易"以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为主要特征,"宋易"以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为主要特征。本文认为,惠栋在西学东传、中西互交的时代思潮下,试图重构汉代象数宇宙图式,包括宇宙生成图式和宇宙变化图式,最终以落实宇宙大合的价值为旨归,由此推动了乾嘉时期易学研究从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向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的范式转化。乾嘉之后,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思想占主流地位,甚至影响了近代学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崇尚汉易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批评图书易学"种"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四部分,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研究。论文指出:一、惠栋研究《周易》,重视汉易的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提倡复归汉代的象数易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易学的继承与超越;二、作为经学大师,惠栋企图借鉴汉代象数易学理论来指导易学研究,既是他诠释易学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象数易学的生命;三、惠栋梳理汉易各家源流、勾勒其象数学特点,祛除宋儒图书易学中的臆说的流弊,成为清代易学研究的一个成功典范,具有转变当时学风与确立十八世纪经学研究方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了翁继承朱熹,兼重象数义理,以辞、变、象、占为《易》之纲领,力图融会程、邵易学。他深研邵雍易学,提出“性善之义具于《易》”,并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学源流及有关分歧作了进一步考证,得出图书相通的结论。魏了翁重世教,学术以济世为旨。  相似文献   

5.
吕祖谦易学以经传相分、通过象数阐发义理为特征,对朱熹易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治<易>中他提出"天下惟有一理"的思想,以义理解<易>,以象数阐发义理.与程颐易学具有相同相异之处,而在宋代易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韩康伯提出了独特的"大虚"理论与"机理"学说,以玄学的本体论哲学成功解释了《易传》所涉及的象数问题,消除了义理易学与数术占卜之间的理论矛盾,将神异现象纳入玄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内予以理性融通.这一变化不仅适合了东晋时期思想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且弥补了王弼易学的局限,扩大了义理易学的解释空间,奠定了尔后王、韩易注在中国易学中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7.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的易学思想具有丰富的现象学意蕴。首先,就对存在的整体领悟而言,船山将天道展示为终极的发生境域。其次,就人生在世的基本处境而言,船山将“继善成性”展示为天人之际的源始展开。最后,就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而言,船山将“继天立极”展示为人道的终极理想。这三重展示构成了船山易学思想的义理内核,可以与现象学家们关于宇宙、人生的见解融通无碍。  相似文献   

9.
张浚把<易>作为载道之书,重视对义理的阐发,同时把义理建立在象数的基础上,这体现了其易学的特点.张浚的易学影响到其子张栻和朱熹这两位著名理学家,在宋代易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简视易为"己",又从"我"、"吾"、"一"、"心"等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描述,"己"实为"心",己易即为心易,易为心之易,易道为心之易道.通乎一己,明乎一心,才能深悟易道.杨简把易学和经学彻底纳入心学的范畴,从心学的角度发展了易学和经学,这是中国易学史和经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惠栋易学著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共搜考清代学者惠栋有关易学研究的著述20种,其中3种有目无书.所传17种书中,3种为整理辑佚前人易学之作,其余14种或为惠氏易学专著,或为其笔记、文集,其中多有涉及易学者.本文皆详为考释,并撰写<提要>.对<四库全书总目>以来前人论说之误者,亦皆一一考辨,并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13.
阿尔伯特·史怀哲在反思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并且他从对中国思想的考察中也找到了伦理地肯定世界和人生的成分。探究史怀哲研究中国思想的基本思路,力图构建史怀哲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系谱,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中国思想,这对拓宽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易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著名专家萧汉明先生,于2011年1月18日下午2时在云南昆明寓所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1岁. 萧汉明先生于1940年10月6日出生于湖北孝感.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至昆明军区陆军第十四集团军军垦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1月正式人伍,并服役至1978年6月,曾任第十四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教育干事、昆明军区军政干校政治教员.  相似文献   

15.
一、序言:玄学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中国固有的哲学到郭象(252~312)便告一段落。①这并不是说中国思想终结了,而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和孔子等诸子提出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经过汉代的宇宙发生论,到魏晋时期呈现出向本体论发展的倾向,并最终精炼为中国式的抽象思维。中国哲学经历汉代和魏晋时期,将春秋战国时期分散的多样性简化为在某种程度上统一性的多样性。这种统一性的多样性从学派来看,大致可以理解为儒家式思维和道家式思维的对立。汉初的黄老学是先秦道家的现实转变,而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而推行的“独尊儒术”,是先秦儒…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周易研究》2007,(2):89-91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而这种创新精神又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二者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易学中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容态度,科学思想及和谐理念等等,都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资鉴。  相似文献   

17.
以佛教教义解说易理,或以易理解说佛教教义,可以称之为佛教易学,或佛学易。自三国时康僧会引易明佛始,佛教易学从最初的格义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易学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儒学的义理哲学化发展,对易学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隋唐时期,佛教界大多借助易学象数、义理权说佛理,在佛教各宗创教立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两宋时期,儒学复兴,宋儒借佛理论易解易,而佛教徒论易反不如儒家为盛。此时,杨简、王宗传等以心学言易而流于禅,开易学新风。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后期,儒家以狂禅解易,流于异学,而佛学界以佛释易、以易论佛也十分盛行,其中,紫柏真可、释智旭更有专门易著,最为知名。民国以来,以佛论易,其风不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