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论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与优势--与韩成民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与哲学>2003年11期刊载了韩成民先生的<亦论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与优势>(以下简称韩文),全文立足于对经典的推崇和对中医学的民族情感,将中医整体观的特色和优势混为一谈,将中医学实践上的有效性解释为理论上的科学性,没有用"两点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2.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现代化的内涵“中医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中医现代科学化”。这一内涵中包含有下列要素:(1)“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实践过程。中医理论最初形成时的开放性和内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显著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医的发展不能脱离现代科学体系,否则,只能滞后中医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医现代化”将是一个不断地发生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2)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现代科学思想。但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是宏观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3.
中医在现代科学的祛魅过程中受到了严重冲击,并选择了"中医科学化"作为应对之策,后果并不理想.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看,中医理应选择返魅,发挥自己在整体观、有机论、和谐观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推动中医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放弃科学与中医的对立,认识到中医的独特价值,复兴中医在医惠关系上的优良传统,增强中医的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中医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中医美学思想,他继承和发展了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的美德修养,并将中医美容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注重环境美对人体美的影响.他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活动,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包涵了译者与现实的互动体验与认知.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探讨了认知理论在中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并通过时中医术语及中医典籍<伤寒论>译文的分析,证明在中医文化传递中主体的认知体验对于语义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科学环境中的中医教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中医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它成形于2 0 0 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成熟于中国古代 ,是目前我国惟一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的传统学科体系。在现代知识成倍速增、现代学科林立并飞速发展的环境中 ,向打下现代科学知识基础的中医大学生传授具有陌生语言结构、陌生思维方式的传统医学 ,不可避免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矛盾 ,直接影响着中医教学的效率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矛盾及其作用 ,势必影响实现继承、整理和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伟大目标。1 现代科学环境与中医学所谓现代科学 ,是在近代科学基础上 ,人们在现时代生产和科学实验等各…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医心身内科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中医心身内科学的概念中医内科疾病传统上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类。按照心身医学的疾病分类,人类疾病分为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和心身疾病三类。中医内科疾病也可分为中医内科精神疾病,中医内科外感躯体疾病和中医内科心身疾病。中医学作为一级学科,中医内科学作为二级学科,中医心身内科学应作为三级学科,它的概念应是研究中医内科中的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其方法手段是中医的心身并治。2  关于中医心身内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医心身内科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的反差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卫生局(154600)张挥面对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相对是落伍了,对于这种严酷的现实,中医理论遭到了非难,甚至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废医存药”的设想,以此来否定中医基础理论的科...  相似文献   

11.
文化缺省,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丈本中的现象,已成为翻译界学者关注的焦点,现在中医翻译界也关注.对<实用中医诊断学>英译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并对译者所做的补偿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旨在为今后中医英译丈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识人体这个整体,中医使用解剖、四诊、药物试验等分析方法,实现了人体组织、器官、生理、病理、疾病成份、药物功效的综合认识,中医学不存在"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中医从辩证论治立场出发.把"司外揣内"叫做整体观念.这个观念混淆认识对象的整体性和中医认识的分析性,违背<内经>.外内相得"认识原则,忽视中医基础医学成就,所以是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剂量传承的分析比较,探讨剂量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医现代化从何化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医理论是中医现代化的认识前提。尊经复古者的“中医现代化”,只是用现代科学外衣包装中医理论。某些研究者单纯着眼于证实中医理论的整体科学性,而忽视对其中某些部分的证伪。这些都影响了中医现代化的顺利开展。片面注重微观研究,忽略宏观研究是微观研究的基础,逾越了研究的阶段,已使微观研究前进受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一次再验证,特别是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化体系与中医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中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现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相比而言,可以说中医院校的科学技术规范教育是极为有限的,中医学生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限于西医体系的部分内容。或许,学生可以通过其它各种途径或多或少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某些方面的价值,但科学的思维方法、规范和精神很难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心理中去,绝大多数人对科学的认识和崇拜表现为社会功利主义。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中医学借助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包括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整理提高中医学,却面临着中医的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理性的巨大差异时,就经常显得无所适从。中医学生中,或固守…  相似文献   

16.
从肺炎喘嗽看现代医学对中医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所谓中医学现代化就是使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对古老的中医理论作出现代科学的阐释与说明,并使之得以改造与发展[1]。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的形成都是从经验总结和猜测性思辩开始的,2世纪以后各自按不同的轨道发展。中医学自张仲景继承《内经...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值得认真反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值得认真反思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刘士敬北京市隆福医院朱倩关于中医证的实质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其实用性成果的确少见,其实质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和揭示。但是,辨证施治仍然象一把锋利的利剑,不断突破着一道道医学...  相似文献   

18.
是针对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序言部分所作的辩驳性文章.是以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为背景,对照观察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废除中医"的思想对中医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医现代化与中医国际化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吕爱平,徐世杰中医现代化,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现代科学包括西医学方法来研究或解释中医。研究中医的目的是发展丰富中医本身,使他朝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发展。解释中医就是用现代科学通常是西医...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中医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中医发展的困惑与障碍众所周知,中医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纵观历史中医学有几次重大的飞跃,先秦两汉时期,得益于当时众多哲学流派思想的影响,早期的解剖知识、单纯的临床经验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了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体系,其代表就是《黄帝内经》的完成。《黄帝内经》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基本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辨证施治的原则无疑是中医诊断的圭臬,时至今日仍无人能够超越此一方法;宋元时期金元四大家的出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成熟,丰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