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是一位回族女青年,由于家庭世代信仰伊斯兰教,以及求得我回回民族的延续,我一直想找到一位同民族的人结为生活伴侣。只是至今未得如愿。  相似文献   

2.
易只是主动找到记者希望发表作品的,这在10年记者经历里可以称为“家”的采访对象中还是第一位,因而在最初见面时还曾怀疑过他的动机,但当他把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摆在记者面前时才发现,他是一位真正的画家——他的画来自于民族乡村山寨,笔下的少数民族朴实而生动,每一幅画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正是迷人的民族文化。“外省的报刊登了我的画,我想我们贵州的报纸也需要。”易只这样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3.
我要继续团结带领穆斯林群众做好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为切实维护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奉献自己的全部光和热。在我的老家山西运城,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宗教界人士,他时而在省市人大会议上建言献策,时而在街头巷尾为百姓排忧解难。他就是山西省人大代表、运城市人  相似文献   

4.
1989年8月27日中午传来噩耗,深受我国各民族穆斯林拥戴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我们的老主任包尔汉·沙希迪同志与世长辞了,我和协会同仁一样对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而感到深切的悲痛。包老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一生。8月29日上午,我参加了瞻仰包老遗容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回族作家中,冯福宽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诚实的品格、良好的操守、丰硕的成果,而倍受人们的敬重。他是一位著述颇丰的作家、学者,更是一位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勤奋的耕耘者、执著的求索者。一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业余文学青年的时候,在报刊上常读到冯福宽反映回族生活的诗歌、散文、小说,备感亲切;也多次看到介绍、评论他创作情况的文章,令我肃然起敬。从那时,在我的心目中,冯福宽就是与马瑞麟、张承志、木斧、高深等一样的知名回族作家。我一直关注着他的创作,只要见到刊物上有他的文章,总是先睹为快。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  相似文献   

6.
余督兵 《天风》2007,(21):10-12
乌利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他的名意是"耶和华是我的光"或"神的高光"。乌利亚是大卫手下得力的将军,他是大卫三十个勇士之一;但他是众勇士中被遗忘的一位,也是今天被许多圣经读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位;所以说乌利亚是一位无名的英雄。那么乌利亚有哪些英雄的事迹呢?他与众勇士怎样奋勇帮助大卫得国的功迹,在此不讲,单讲乌利亚被大卫从战场上召回宫之后的爱神和爱民族及爱战友的精神,可证明他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7.
新月 《天风》1995,(3):24-25
我曾经结识过一位弟兄,他的经历是一个美好的见证,让我永不能忘怀。一闭上眼睛,他就浮现在我面前,让我激动不已。 去年八月的一天,我和一位弟兄到沂蒙山区的一个乡村教会去讲道。礼拜结束后,一位老大娘建议我去看望一位弟兄,我同意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青年哈吉的光和热丁志胜,马龙甘肃临潭的丁目迪哈吉是当地一位知名人物。他为发展本地民族经济、振兴民族教育,用自己一颗赤诚之心奉献了一位青年哈吉的光和热。35岁的丁目迪哈吉,从小生长在一个宗教气氛浓郁的家庭。父亲丁世明先生于五十年代出国侨居在沙特阿拉...  相似文献   

9.
我是北京市一位在职的青年阿訇,当我知道自已將成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員参加今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誼联欢节的时候,高兴的啥话也说不出来。曾經有好几个晚上,无论如何也睡不稳觉,我是太兴奋太高兴了。带着全国各族青年的友誼,奔向莫斯科、奔向联欢节中国的代表团陣容非常整壮,包括十六个民族一千二百零二人,代表性非常广泛,有各民主党派和宗教界及其他各阶层的  相似文献   

10.
我叫王仕豪,是一名布依族干部,来自贵州南部边缘的红水河畔,现任罗甸县董当乡党委书记。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我自小与养育自己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热爱家乡,致力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一名民族干部,我牢记党的教导,怀着一腔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和对民族同胞的诚挚情怀,努力为民族山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天主教教友。我对天主教教义信、望、爱三德的具体理解,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友都应尽好自己的本分——恪尽职责、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多作贡献,以实际行动体现爱国爱教、荣主益人。我是1954年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本科毕业的,虽历经坎坷,但对祖国兴旺、民族昌盛的信心始终不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带来了科学的春天,焕发了我工作的活力。我先后发表了二十余篇专业文章,其中有六篇在全国专业会上宣读,我负责的科研课题有三项取得贵阳市科技奖。我执行我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85-1986年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为贵阳市创建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年来,我为创建贵阳市口腔医院曾作过不懈的努力。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教会的传教史上,有一位卓越的传教士,他一生的夙愿就是把基督福音传播到中国,他就是中国信友熟知的传教主保圣方济各·沙勿略,他的英雄壮举让所有热衷于福传事业的人永难忘怀。或许出于我的民族在中国也是少数民族的这个缘故,在我出生的第七日,就被给我付洗的神父以这位圣人的芳名输入我的血液,作为我信仰旅程的伴侣──圣名。值此12月3日主保瞻礼的到来,请允许我与诸位同道分享这位圣者的经历。方济各·沙勿略于1506年出生于西班牙国萨威古堡的一个少数民族家庭,巴斯克族。19岁时赴巴黎读书,1536年6月24日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晋锋…  相似文献   

13.
在我担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的头几年,习仲勋同志是中央分管统战、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人,工作上联系较多。习老的不幸辞世,使我们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追忆那一时期宗教工作上的一些往事,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首长寄予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有机会到美国考察了美国穆斯林情况及美国宗教交流合作情况。在华盛顿,我接触了美国的伊斯兰教组织;在亚特兰大和达拉斯参观了当地的清真大寺,访问了穆斯林学者,与伊玛目和普通穆斯林进行了交谈,和穆斯林家庭共进晚餐;在底特律会见了一位担任政府官员的穆斯林,参观了刚开放的美国阿拉伯民族展览馆,并与一家发行两万份的英文穆斯林报纸的主编和一位穆斯林学者座谈。对美国穆斯林,特别是9·11以后美国穆斯林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一、美国穆斯林的基本情况在我与美国穆斯林接触时总会问他们,美国有多少穆斯林呢?得到的答案是“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多作贡献──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想,这句话可以形容和表达我们现在的共同心情。按照经学大师们“同门曰朋”的释义,可以说,我们都是师承中华文化门下的炎黄子孙,受“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一命题的吸引,不远千里,今天会聚一堂,正所谓“同门相习”,“同气相求”,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因此,我首先要热烈祝贺这次盛会的顺利开幕,并对诸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会议,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人士共同切磋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我想最根本的莫过于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一个民族是否对人类有所贡献,其根本标志也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能否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发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缔造了东方智慧,创建了东方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不愧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她有源远流长的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就在于她有一种由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凝结升华而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在于她有一种由优秀文化培育并由伟大民族精神指引的坚韧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我相信,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我认为母亲的含义是影响。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我认同这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其影响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我母亲刘效坤祖籍浙江绍兴,她的父亲是北京知名中医刘润甫。我母亲个性突出。我小时候睡前她给我讲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创的,就一个故事,给我讲了几年。故事大意是一群动物在野外玩,长颈鹿突然说不好了,发大水了,大家就往山上跑,跑着跑着被一条大河拦住。河面上有两座桥,一座是有护栏的桥,  相似文献   

17.
十二届五次全国政协会议于3月3日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族各界的近三千位委员共济一堂,对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在政协民族宗教界,有两位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委员在过去几年的政协会上相遇、相识并相知,成为一对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跟一位书店创意总监聊天,聊天过程中,他突然问道,现在人们不愿意走进书店,究竟是为什么?我想,他内心想必是知道答案的,可透过他睿智却忧郁的眼神,我似乎可以读到他内心真正的焦虑——这个民族的文化归宿。书店是什么?书店是一座孤岛,它可以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争吵,是我们寻求内心安宁的场所。书店,不是家,却给予我们家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在油  相似文献   

19.
《庄子·齐物论》中的重要命题"万物与我为一"在历代思想家那里都有着不同的认知与解释。章太炎所作的诠释较之以往更具特色。他以佛学和西学作为解释资源来诠释"万物与我为一",而且于诠释中渗透了应对时代危机的现实思考。整体而言,章太炎的万物一体观有着开阔的诠释视野、严密的逻辑论证以及强烈的济世情怀,是一位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面前所做的理论上的努力,具有不容忽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回国前一天晚上,在圣地亚哥,东道主举行欢送晚会。会上演奏了中国古曲,华裔女青年跳起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这时,我心意绵绵,想到了太平洋对岸的碧水蓝天。一对教授夫妇的边歌边舞打断了我的心绪。在舞步尚未完全收住的时候,他们动情地说,祝愿中美人民永远友好,祝愿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我说,对于两位教授的心愿,我要说一句英语:Ithinkso。教授夫人与我约定两年以后,我用英语讲演,她用汉语讲演。第二天清晨4时,琼女士亲自开车送我们赴机场。汽车在微寒薄雾里行驶。琼女士通过吴先生告诫我,对于上述约定一定要兑现,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