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原则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丛主体方面去理解。概而言之,旧唯物主义的原则是客体原则,而新的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的原则是主体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哲学教科书都非常强调真理客观性,认为它是指人们意识里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马克思曾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旧唯物主义缺乏辩证法、实践论和唯物史观,那么,是否加上这几方面内容就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哲学变革呢?显然不是。马克思在批评旧唯物主义时,曾尖锐地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是理解  相似文献   

4.
是实践唯物论还是物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要求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事物;从主体出发,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从自然本体论出发,则不能克服从“物质”过渡到“社会存在”的难题;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的社会存在的客观性,是实践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旧的、一般的唯物主义到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观念的变革。而我们传统的哲学体系则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比如对于对象的“感性确定性”、“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一般唯物主义的“唯客体主义”的水平上。因此,我们的哲学必须重新审视作为我们基础的唯物主义,彻底走出它的旧形态,登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虽然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但他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范畴。由于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把直观看作哲学的工具、生活的原则,并从直观的观点出发把握感性世界和人,从而导致其唯物主义直观性的主要缺陷。这种直观性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所以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何谓主体尺度?在近代哲学中,与对主体及主客体关系的不同理解相联系,对主体 尺度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基本倾向:一种是将主体尺度理解为客体尺度的主观再现,即主观化的客体尺度;另一种是将其理解为与客体无关的纯精神尺度。前者的代表是洛克的经验论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后者的代表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马克思通过揭示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体观的缺陷,确立了理解主体、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原则——实践原则,实现了根本性的视角转变。  相似文献   

8.
旧唯物主义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及其周围的感性客体是物质的。这只是自然的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基础和本质,不是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感性活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性的表现,体现了人的内在尺度和外在事物的尺度的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从感性活动方面来理解人,又从人的实践来理解感性世界。实践是人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础。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包含着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基本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指导人们对现存世界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简论“实践主体”及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石。实践性是主体性的基础,主体性是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其实践性批判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性的近代唯心主义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其主体性批判了“不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的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形而上学。正是以实践的主体和主体的实践为理论的切入点,马克思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所以,正确澄明实践主体的内涵及其品质,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尽管马克思思想由于它的当今种种弊病并不是无可责难的,但是它仍然可以寻找到内在的补救办法或解毒的药剂。照我看来,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能找到一种灵丹妙药或改弦易辙的指南(《提纲》是他同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开始转向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撰写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提纲》劈头就这样断言,“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很多研究者都认同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所开辟的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穷尽了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的理论思考,马克思的思想仍有极其重要的具有导向性意义,这一点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来理解现实,放弃了对“能动的方面”的认识;唯心主义虽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却执迷于思维的绝对性,把能动性抽象化,能动性脱离了现实。在这种情形下,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强调从“感性的人的活动”出发理解现实…  相似文献   

13.
历史过程主客体问题的几点疑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正确划分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都有其存在的自然前提,同时又都是社会存在物。从历史观的角度确定客体的涵义的时候,它不等同于物质、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等范畴,而是指那些在现实中被纳入主体对象性活动的结构,为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所指向的那些客观事物。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象旧唯物主义那样从纯粹自然的意义上、从单纯直观的形式上去理解客体,而是从主体的能动的本质力量和对象性活动方面,从与主体一起形成活动结构并发生相互作用的现实关系方面去理解现实的客体。  相似文献   

14.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理解的差异/吴仁平//求实,2007.10“所有制”与“财产”:关系概念与实体概念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原文本阅读带来的初步释疑/魏小萍//哲学动态,2007.10马克思的自然历史理论及其整体价值理念———兼评H.罗尔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从主体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理解一切事物,审查、评价和改变已有的哲学原理和范畴。经典作家在创立自己新的哲学理论时的侧重点在于探讨旧唯物主义不能与辩证法结合的原因,因而从客体和直观角度还是从主体和实践角度考察世界是两种哲学理论的根本区别。现时代,随着社会的社会化程度和人类的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人类已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夏甄陶、刘奔、蔡祖鹏等哲学界有关学者近期在北京昌平举行了“实践理念”小型座谈会。与会者认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高屋建瓴地勾画了自己新世界观的基本思路以及与旧哲学的主要分野,这就是:在承认自然物质世界对于人类社会的先在地位的基础上,着力从主客体历史地相互统一的高度考察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及其本质,而这种现实统一的基础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但旧的唯物主义只从客体的直观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人们的周围世界,唯心主义则只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和把  相似文献   

17.
李胜光主张现实只是现存的一种,是指现时具有必然性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全部现时存在的客观实在。这种看法,虽有正确一面,但不全面。我认为现实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事物发展已经达到的状态,它是现在的客观事物的全部,是实现了的可能性。马克思说:“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开始。似乎是正确的”(《马恩全集》第12卷,第350页)。这里马克思明确地把现实视为实在的和具体的,也就是指现存的。马克思还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马恩全集》第8卷,第8页)。这里,马克思把事物和现实是等  相似文献   

18.
主客体关系问题同哲学基本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史上各种不同的哲学派别,总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去解决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旧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把客体理解为客观世界,看成是认识对象,把主体理解为孤立的个人,看成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东西;相反,唯心主义则从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从主体的活动中,也就是从他们所理解的“神”或“观念”的活动中,导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並以此解释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可见,他们解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议题。突出“人”和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从苏联传人的以  相似文献   

20.
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个重要文献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革,并不是像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所认为的那样,用除去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法去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主要缺点,先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和运用到历史领域,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和贯彻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而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以及由这一主要缺点所派生出来的形而上学性以及不彻底性等缺点,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而,马克思所开辟的是一条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