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安全是大国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国在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中应坚守本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维护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传播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应借鉴历史上诸大国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积极维护好本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为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既有文献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奇迹的解释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把经济的成功归因于国家一个或数个成功的政策,并且一般都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经济飞速发展背后的秘密.本文则指出,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不仅在于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在于国家在社会和其它方面所施行的政策.并且,经济成功不在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经济或者社会政策的当期有效性,而在于国家在面对前期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意外后果时能够采取新的措施和政策谋求新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当前中国的国家合法性主要来源于绩效表现.绩效合法性机制使得中国政府在前期政策出现负面后果时马上会面临来自社会的压力而不得不迅速地进行政策调整,而历史传承的强国家传统又让中国政府能够打破利益集团或其它阻力,出台应对之策.中国的经济奇迹背后并没有固定的政策和稳定的制度来支撑,因而我们也不可能据此来构建“中国模式”或“北京共识”.  相似文献   

3.
郑易平 《学海》2001,(1):136-139
本文对"东亚式民主"的内涵、利弊及前景作了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式民主"只是个历史名词,指的是在东亚诸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的某些基本的共同点;"东亚式民主"只是具有某些民主形式的政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东亚式民主"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在经济的起步阶段,有可能较快地推动经济发展,过了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就会向反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8,40(5):626-632
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心理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传统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接受真理的符合论,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一维的和历时的。它习惯于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寻找某些“中心”或“标志”,并假定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所面对的是同一主题。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强调了历史的社会建构特性,认为心理学史叙述的并非一种“客观实在”,而是史学家的一种话语建构。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使得心理学史家更明确的意识到历史知识的主观性,有助于心理学史家认识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识形态问题,正视文化视角造成的认识差异,因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探究东亚儒学的建构逻辑,不仅要关注东亚儒学的可能性根据,还要关注东亚儒学的建构语境和原则。通过匡正日本学者子安宣邦对"东亚"概念的误读,证成东亚儒学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多元化语境。在这种语境下,东亚儒学必然被建构为一种包含东亚各国儒学的"殊异性"于自身、又具有"整体性"之特质的儒学形态。通过对"东亚儒学"建构中存在的三种互动关系的分析,解析出"东亚儒学"建构中的主要原则。这些原则透显出东亚儒学建构中的实践智慧,为东亚儒者处理各种复杂性思想议题以及自身的系统化和整体性发展,提供了理性指引和规范引导。综合地看,东亚儒学提供了儒学发展的新视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东亚文化认同中一种重要的思想资产,在全球文明对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更好地担承此种责任,东亚儒学应当把建构文明对话的秩序平台,创建文明对话的理性规范,寻求解决文明冲突的话语模式以及确认文明对话的宽容原则之内涵与边界等一系列理论及实践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成为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有此胸怀与视野,东亚儒学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东亚金融危机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东亚政府主导型的、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中,有一些滋生“泡沫经济”、诱发金融危机的结构性因素。中国在文化上与东亚其他国家同源同构,存在着相似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防范金融危机,除了在经济、金融领域采取一些改革和防范措施外,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道德创新,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系统和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7.
东亚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学海》2004,(2):127-131
本文论述了包括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在内的东亚四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中产阶级政治参与问题。中产阶级的利益明显地依附于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他们在意识形态倾向上表现得既保守又激进 ;加之自我利益和机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从而在关于民主和政治的不同观点上 ,扮演着“摇摆的”和“情境的”角色。目前 ,中国正处在独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转型期 ,同样面临着国家的强大干预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外部力量推动 ,分析东亚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对理解我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取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两千多年的佛教和平传播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流传基本上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互动的,其中唯一的例外,是中韩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7到10世纪,韩国僧俗人士在中国佛教最兴盛时期参与到共建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了携手共建、共同推动东亚佛教的繁荣和发展。这是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奇迹。今天在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的时候,我们总结中韩共建中国佛教文化、进而共建东亚佛教文化的历史,对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有着重要的启示、借鉴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或观念、意识的各种形式,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与社会经济形态相对应的。社会意识的现实基础是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是社会经济形态,它与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深刻的内在相关性,换言之,意识形态是人与社会经济形态之间的涵数。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始终坚持一种批判的姿态,这是因为“在德国历史编纂学看来,问题完全不在于现实的利益,甚至不在于政治的利益,而在于纯粹的思想。这些纯粹的思想后来在圣布鲁诺那里也被看做是一连串的‘思想’,其中一个吞噬一个,并最后消失于怕我意识’中…  相似文献   

10.
高度人文关怀:社会工作的本质新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建构理论的视角来看,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处境化的,是在不断地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是集多种因素、力量或动力逐渐建构、发展、论述出来的.高度的人文关怀是社会工作应有的本质内涵,这一本质内涵的确认有利于当代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以"高度人文关怀"来诠释社会工作之本质的论述,主要依据在于:人文关怀孕育于现代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之中和蕴涵于专业社会工作的"金三角"之中,而人文关怀的本质建构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依据,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成功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家,李达和冯契的共同之点在于,他们坚持自觉的民族意识与中国问题意识的统一,坚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研究与兼收并蓄的统一,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保持独立人格的统一。这对于我们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文化的“剔”与“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自己的社会政治背景及文化背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经济发展特色。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亦不可免地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打上它的烙印。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范围极其广泛。但是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学说。故而,探讨传统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应以儒学为探讨的主要对象。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但是,自从进入Zo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的兴起,为推进中国经济进步而努力的志士们察觉的…  相似文献   

13.
大卫·斯瓦格尔梳理了西方历史文化语境下自柏拉图以来意识形态与艺术观念之间的对抗关系,指出了审美教育在艺术观念和意识形态教育之间的困境,强调了审美教育在意识形态教育和艺术观念之间的协调作用,最后面对西方当代资本主义"产消合一"意识形态的缺憾,大卫·斯瓦格尔强调审美教育要为艺术的观念而辩,以批判、弥补西方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缺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卫·斯瓦格尔在西方历史文化语境下所做的研究及其所得出的结论与中国古代"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以明道"中艺术作为意识形态载体和教化天下的贯道之器的传统有差异,更与中国当代艺术对意识形态的自觉弘扬有着巨大不同。但是,大卫·斯瓦格尔的研究对如何有效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景下习总书记关于深化审美教育的重要通信指示有着一定的反思借鉴意义,审美教育应该成为意识形态教育和艺术观念的调和中介,艺术应该提供时代新声。  相似文献   

14.
斯洛文尼亚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主将。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主要从知识论角度阐述意识形态不同,他主要从生存论、主体建构意义上对意识形态进行拉康式解读,致力于回答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揭示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及社会现实的关系。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人和社会寻找自我身份的根据,而人和社会则是文化符号(意识形态)建构的结果。因此意识形态的真正秘密在于它既确立了个人和社会的身份,同时又造成其分裂即“他者的短缺”或“真实的缺失”。分裂表明意识形态的漏洞,而漏洞使意识形态批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和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社会科学部主办的“经济伦理学与 2 1世纪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于 1 999年 1 1月 1 5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2 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主要围绕经济伦理现状、经济伦理学学科建构、经济伦理学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一、经济伦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世纪初 ,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 ,60多年以后 ,随着一些国家企业伦理的发展 ,经济伦理学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十年来 ,国内的…  相似文献   

16.
沃勒斯坦的整体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华 《现代哲学》2005,(4):20-27
在批判地继承马克思主义、年鉴学派和耗散结构论的基础上,沃勒斯坦建构了世界体系学派的整体论。沃勒斯坦的整体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空的整体性。在空间上.现代世界体系是由中心、半边缘和边缘三个经济区域构成的世界经济或是由民族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在时间上,现代世界体系的动态性表现为长期趋势和周期节奏。另一是知识的整体性。以一体化学科方法替代跨学科以建构历史社会科学,消除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紧张以及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时空向度分歧和特殊论与规则之间的二元对立。沃勒斯坦的整体论解构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国家神话与学科神话,这对我们理解历史和重建历史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文化和历史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文化的观念及生活样式的冲突,到历史意识形态与宗派乃至国家的战争,往往发轫于宗教,至少有宗教问题推波助澜。基督教的分裂曾经使邻居乃至亲人都成为仇敌,即使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党校系统召开哲学研讨会黎佳四川省党校系统哲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重庆举行。会议首先学习和讨论了十四大报告精神,认为:(一)十四大报告阐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从认识论上讲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社会历史观讲,最根本的就是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上是一个飞跃,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会议还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与会者论及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服务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它固有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所决定的。所谓社会功能,即社会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特别是要为加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所谓认识功能,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1月26至27日,"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继2015年12月举办"中韩易学高端论坛"之后关于海外易学研究的又一盛会,该会议旨在反思东亚易学已有研究成果,探索东亚易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阐明东亚易学与儒学之关系,发挥易学在推动东亚文化走向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振华  杨瑞 《学海》2024,(1):120-129+215-216
概念建构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田野政治学是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并以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建构为路径。以“家户制”概念为例,田野政治学概念建构内含三重逻辑:一是基于田野调查的概念建构,注重从丰富的田野事实中提炼概念;二是基于历史根基的概念建构,强调从深厚的历史传统中生成概念;三是基于国家治理的概念建构,侧重于从国家的微观基础视角产生概念。田野政治学的概念建构以立足中国场景为前提,其既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路径,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渐进发展过程。未来,田野政治学的概念建构还需在发展概念家族、强化现实取向、构建理论体系方面继续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