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司吾脱主义     
司吾脱主义(Scotism)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邓斯·司各脱学说的总称。与托马斯主义相对,主张哲学不从属于神学。认为哲学对象是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神学的对象则是上帝自身;研究哲学依靠理性,信仰上帝则靠教会权威,而理性无法解释信仰问题。反对把“质料”(拉...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神秘主义欧洲中世纪基科教中的异端之一。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主张人们可通过内在的神秘启示来直接与上帝相通,不需要教会作中介,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封建教会制度。有些神秘主义异端利用早期基督教关于"基督复临","千年王国"的理想作为反封建运动的号召....  相似文献   

3.
马丁·路德通常被视为政治保守的象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上备受争议。实际上路德针对中世纪晚期的政教乱象有着清晰的思考,并在实践中重建了宗教改革时代的政教关系。路德的国家观深深扎根于基督教的传统之内,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以"两个王国"与"两种治理"理论为基础,在政教关系上做出了对国家更有利的权力划分。路德认为世俗政府应该维护基督教信仰,教会应该专注于属灵事务,同时反对宗教战争,由此进一步划清了属世治理与属灵治理的界限,有利于近代国家世俗化的发展,奠定了近代政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要:13—14世纪,马西略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倡导"皇权至上"和限制教皇与教会权力,致力于教权与世俗君主权力之间的斗争。他开创了全新的"君主至上论"和限制教皇权力的政治模式。在其重要著作《和平的保卫者》中,马西略提出以基督教全体大公会议为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来替代教皇的权威;人民选举的"立法者"代表———皇帝,作为世俗社会真正意义上"和平的保卫者"和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构想。其君主权力至上、代表制会议等观念都为后世民族国家形成与近代议会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亵渎神祇的行为在欧洲从古至今都可能被评价为是犯罪,所不同的是渎神在古代和中世纪被视为是针对上帝的行为,而从近代以来被理解为针对他人信仰的行为。在基督教内部,对渎神行为的刑法规制经历了(天主教)逐渐法典化的过程;在刑罚后果上,从最初对资格、权利的剥夺到中世纪发展出更为残酷的刑罚形式,在现代又重归文明。在世俗层面,渎神罪的罪名从中世纪才出现,但惩治渎神行为的实践却贯穿古今,同时世俗权力还一直作为教会刑法的支持力量。经过启蒙运动洗礼,欧洲国家以保护宗教和平、宗教自由等视角设计了其世俗刑法中的相关罪名,世俗刑法与教会刑法对渎神行为的规制自此各不相干、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6.
张俊 《宗教学研究》2005,(3):159-163
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形成,根本在于灵魂与肉体和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的思想.促成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兴起的二元论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宗教自身的先天性二元论因素,即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区隔;再则是东方宗教,尤其是中亚宗教的二元论思想;最后是犹太教传递给基督教的弥赛亚主义中包含的二元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政权就在体制和社会作用上影响着教会的组织和职能。认识了基督教帝国的发展、中世纪教皇的神权政治以及后来把教会当作完整社会的概念,在面对今天教会的重要使命时,我们就会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8.
<正>基督教从其纯正信仰的立场,好似主张不卷入政治,但仍明确表示顺服政府、服从在上的政治权威,同时主张政教分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脱离政治处境的抽象"政教分离"基本上不曾存在。从基督教的历史发展来看,早期基督教会遭受罗马帝国的打压,没能躲开政治;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成为国教,进入了政治中心;此后中世纪的教宗国更是政教合一。马丁·路德推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后,西方政教关系随之出现变化,有过"教随国定"现象,对比以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历史上针对基督教会与社会关系的两种相反态度为依据,分析了在世俗化背景下,主张顺应或对抗世俗社会发展趋势的英国自由派和保守派教会在强调社会关怀或恪守福音问题上进退两难的处境,以及它们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凸显了自由派教会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与保守派教会坚持履行宣扬上帝福音的使命和基督教传统道德理念、与国家政权机构保持距离之间的张力,并指出二者都在经历着某种意义上的创新和变革,只是所采取的方式及其程度有所不同,它们也都为当代教会发展所必需。  相似文献   

10.
上帝论是基督教神学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帝论的主要命题之一是三位一体论,或称三一论。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上帝是一神,即上帝只有一个本体,同时上帝又具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在早期教会时期,基督教的这种上帝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争论,至今在基督教的不同教会之间,仍然存在有关三一论的一些分歧。例如东派教会认为圣灵只从圣父流出,而西派教会则主张圣灵从圣父和圣子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神学上关于上帝启示的范围、启示的方式和途径等问题入手,主要从神论、人论、修为论等方面对基督教神学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比较,认为如果一个教会想要去改良它所存在于的世界,那么第一步就是应该进入它所面临的世界,并且与其进行交流和对话。而且也应该欣赏世俗文化中的真善美,因为这些也是在人里面上帝形象的具体体现。但是,一个教会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世俗文化和其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末,英国宗教改革的内部矛盾持续发酵,国教与清教展开论战。清教徒只承认《圣经》的权威性,质疑一切世俗权力,要求改革教会和议会。国教徒胡克主张知识的双重来源,即神启和理性,并以此作为哲学起点,论证教会和世俗政府的权威地位,捍卫英国的社会秩序和历史传统。胡克在《论教会组织的法律》(1)中,以系统的神学理论表达了他的理性思想,奠定了他作为安立甘宗首席神学家以及英国保守主义先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许慧芳 《天风》2012,(1):28-30
原罪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神学和教会教义学的基础,并通过历代基督教神学家的阐发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我、反思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理论指导。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的结合,以悔罪与上帝圣爱和宽恕为基本内容的原罪论关于自然法、罪人、罪责承担、苦行赎罪的基本理念对世俗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神学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许慧芳 《天风》2012,(2):30-32
原罪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神学和教会教义学的基础,并通过历代基督教神学家的阐发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我、反思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理论指导。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的结合,以悔罪与上帝圣爱和宽恕为基本内容的原罪论关于自然法、罪人、罪责承担、苦行赎罪的基本理念对世俗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神学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画家们的两难处境中世纪的哲学家和神学家都本着柏拉图的精神来解释基督教"福音"。特别在十分希腊化的拜占庭东方教会,基督耶稣完全是一位以希腊哲学为其精神内核的上帝。耶稣基督的肉身特性为人类的"偶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东正教在政教关系层面具有"依附性"的观点一直为国内学界所认同,甚至已经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演化为解析当代俄罗斯政治生活的重要范式之一。本文对前述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被学界泛化为解释工具的依附性政教关系,并非东正教之原初政治理念。后者缘起于拜占廷帝国,是由东正教的"出世性"价值取向所界定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尊崇世俗权威的表象之下,所彰显的是"教会-国家共同体"观念。与之相对,自彼得一世以来,俄罗斯东正教会更倾向于在行政意义上突显世俗权威的核心地位,进而使其政教关系陷入了某种依附性悖论:即教会对世俗权威的行政依附程度愈深,则对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感就愈加弱化。  相似文献   

17.
在《登旺图山》中,彼特拉克经由奥古斯丁式的"内在转向",在心灵之中发现了上帝。而在随后写作的《秘密》一书中,作为彼特拉克化身的弗朗切斯科却很少提及上帝的作用。是上帝突然消失了吗?通过细读《秘密》的文本,笔者否定了这一可能,同时指出:一方面,在《秘密》两个自我的内在对话中,世俗自我所诉求的幸福越来越具有正当性,传统基督教中上帝的意义被严重削弱;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人性的疾病,《秘密》几乎从未诉诸恩典,而是诉诸自我对自我的治疗。彼特拉克的这一转变,使得自我开始取代上帝,成为人们重新理解世界、他者以及自我的出发点,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会大学作为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中国的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那么这种高起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将从职权角度重新审视教会大学的历史,并以圣约翰大学的内部职权体系为例,探讨清末民初的政治风云变幻对教会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教会大学徘徊于宗教与世俗、政治与教育、市场与学术之间多重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初期教会后期,虽然西罗马帝国灭亡,但基督教并未与之一同灭亡,反而进一步地发展。伴随着教皇制继续地发展,教会历史进入了中世纪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东西教会大分裂、十字军东征等事件,虽然有一系列事情发生和出现,但教会仍然生存着、成长着,而且酝酿着复兴……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基督教西教会的隐修运动把隐修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时期、本尼狄克会规一统天下时期、10—12世纪的全盛期以及衰落期。基督教西教会的隐修运动是西欧中世纪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